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58|回复: 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随笔] 柳山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0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田田 于 2016-5-17 13:26 编辑

    踏上这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这整齐划一的楼房、安静亮洁的街道、设施齐全的健身场所、花红柳绿的休闲公园,确实滋养了我的眼球,但让我耿耿于怀的还是那座山——柳山。我儿时最亲密玩伴的躯体已化作了山魂,无邪的童真在那不高的山丘上画上了句号。此时的柳山已郁郁葱葱,那一棵棵叫不出名字的树,仿佛是我儿时小伙伴的化身,遥望着它们,仿佛又看到了好伙伴们的善良与纯真,定格在我脑海的是他们痛苦的眼神,交织着无奈、不舍和对生的渴望。
    在我开始有记忆的时候就知道,柳山湖是长江与陆水河交汇的地方,每年汛期必被淹,长期的侵泡,形成潮湿腐烂的土壤,是病虫害繁殖的温床,是当时全县有名的“虫窝子,穷窝子”,是真正的穷山恶水。那时候,看到最多的宣传标语就是“送瘟神”。这“瘟神”就是血吸虫病。有人知道易家堤、吴家门是什么意思吗?小时候听大人说:因为血吸虫病的祸害,那里的人死得只有一户人家了,所以取名易家堤。而吴家门是因根本没有了人烟而得名。四十岁以上的人应该看过一部电影《枯木逢春》。当时柳山湖人民生活的场景就跟电影里一模一样,就是处于那样的水深火热之中。父亲是工作组的成员,每天起早贪黑的与战友们一起,带领从陆水库区迁移过来的人民,筑堤围湖,挖钉螺,自制农药、洒农药,治理血吸虫。电影《枯木逢春》里的干部群众一起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场面简直就是父辈们劳动的情景再现。
    六十年代末,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响应国家号召,忍痛离开那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美丽家乡,舍弃耕作烂熟的肥沃田园,服从国家安排,迁移来到柳山湖,来改变这瘟疫频发的荒山野岭,重建家园。
    一切都从零开始,面对众多血吸虫病患者,急需的就是医疗。虽然政府派来了医疗组,但没有医院和设施,为了挽救生命,工作组办公的简易房成了临时医院。我记忆中的这个临时医院,给了儿时的我无知的乐和无穷的殇。
    简陋的医院里收住了好几个儿童患者,每天看着大人们忙进忙出,无所事事,孤独的我,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同龄人,顿时兴奋起来,懵懂无知的我在各个病房里窜来窜去,把这个充满苦痛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乐园。我不懂他们为什么都是大肚子,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每天都要打针。他们面色苍白、无精打采,但毕竟都是孩子,不痛的时候也都惦记着玩,但玩着玩着,他们一个个从我面前消失。他们的不辞而别,不是因为治好了,出院了,而是永远没有了。因为他们都是血吸虫病的晚期患者,是肝腹水导致的大肚子。在那么多的小病员中,有一个小姐姐是我最好的朋友。她有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漂亮的脸蛋。但她瘦小的身体也驮着个好大的肚子,我没见她哭过,只听到她小声哼哼。医生们都喜欢她,有好吃的东西都会给她带点,每次她都会留着与我分享。在不痛的时候,就跟我玩游戏。每天我都最先去她的病房报到,哪怕她痛得没有力气睁开眼睛,只要听到我的声音,都会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挂在脸上,表示已经知道我来了。如果她在打针,我就去别的病房找人玩。直到有一天,她的病房来了好几拨医生,沉闷的气氛吓得我不敢出声,她恹恹地躺在爸爸的怀里,气若游丝。她说,“爸爸,我不想死。”她的爸爸什么也没说,满脸悲怆,只是紧紧地抱着她,眼圈红红的。第二天,我照例兴冲冲地跑到她的病房,可是床上空空如也,已经没有了小姐姐的踪影,只见她的父母,红肿着眼睛收拾完关于她的物件,不声不响地走了。妈妈说,她死了,再也不能跟我一起玩了。从此,我知道了“死”的概念。知道“死亡”是件可怕的事。
    她是个小小人儿,她睡在一个木板钉的盒子里,她的父母把她埋在了柳山上,变成了一个小土包。那时候的柳山上不长树,只长土包包。我那些个医院里的小玩伴也都变成了柳山上的土包包。还有好多叔叔阿姨为了这块土地上的希望,变成了柳山上的土包包。我的父亲也是在这块土地上,燃尽了青春,身染顽疾,早早离我们而去。
    父辈们为了把“穷窝子”变成“金粮仓”,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真的是挖地三尺,把这里每一寸土地翻了个遍。我见过他们亲自配农药、洒农药,有时候自己不小心中毒倒下,抢救过来接着干;没东西吃,饿急了打老鼠吃;冬天衣服湿了,谁有多的衣服,不分男女轮着穿。万众一心,硬是把这个“虫窝子”变成了“米窝子”、“菜窝子”、“鱼窝子”......。把“穷窝子”变成了“田成方,路成行”的鱼米之乡。
    每年清明时节,一家人回到陆水湖的老家祭奠先祖,我们都为那里怡人的景色深深悸动。我们不明白父辈们为何有如此博大的胸襟,舍得离开这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美丽家园,不知道谁赋予他们那么大的勇气,克服瘟疫和荒漠的恐惧,坚定地从头再来。几十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背井离乡的库区人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块土地,爱上了这块土地。从山里迁徙过来的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基本适应了湖区的农耕劳作。那些从零开始,来开疆拓土,重建家园的第一代、第二代移民大多已化作了柳山魂。他们的后代成了真正的柳山人。
    再次踏上这挚爱的土地,看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心中窃喜。易家堤生机勃勃、吴家门炊烟袅袅、宝塔山雄塔巍峨。美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为这块土地付出青春、汗水、甚至生命的人们,柳山湖把你们铭记在心!

评分

参与人数 5经验 +61 赤币 +130 收起 理由
雾里清风 + 11 赞一个!
威尔摄 + 10 + 50 赞一个!
村夫遥星 + 10 赞一个!
么么小妖 + 20 + 80 赞一个!
烽火连篇 + 10 关注中,本帖已推荐至赤壁热线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4-7-2 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溪夜涨 于 2014-7-2 20:17 编辑

曾经在赤壁镇呆过几年,知道易家提(堤),吴家门,但不知其来历,今天算是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7-2 20:33 | 只看该作者
抚今追昔,厚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7-3 08:12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3 08:31 | 只看该作者
田姐好文笔。我是柳山湖人,谢谢你还记得柳山湖,为柳山说出了心里话。柳山湖人感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3 08:43 | 只看该作者
记得血吸虫,还灭过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3 08:56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父辈们辛勤的付出,才有今天美丽的家园~田姐姐文笔真好,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3 09:05 | 只看该作者
田姐写得我感觉似身临其境般,然后心情沉重,不经历过这份历史,我们压根不知道柳山湖的当年原来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7-3 09:10 |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可敬可爱可歌可颂的“柳山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3 09:14 |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的柳山上不长树,只长土包包。”高度的概括,诗人的情怀,哲人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2 22: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