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寒泉冷 于 2016-3-16 05:18 编辑
赤壁方言与某些古典诗词 文/ 山寒泉冷
据说,有一位南方妇女乘船渡河,突然大声说:“坏了,坏了,我的鞋子掉到河里去了!”由于她的方言将鞋(xie)读成了鞋(hai),船上其它乘客以为她的小孩掉水里了,大家见义勇为,纷纷跃入水中施救。结果,捞起了一只鞋子。不知道闹这个笑话的女士是不是赤壁人,但在赤壁方言中,将鞋(xie)读成鞋(hai)却是不容置疑的。
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定情之物是一把纸扇。侯方域在在这把扇子上题诗曰:
夹道竹楼一径斜,
玉孙出御富平车。
清溪尽是辛夷数,
不及东风桃李花。
如果您是土生土长的赤壁人,首先请用普通话读一下这首诗,您会发现有点别扭。因为韵脚和谐是诗词的关键要素,可以说,在古典诗词中无韵不成诗。然而普通话中斜xie、车che二字的韵母与花huā的韵母不同,也就是说如果用普通话读,这首诗并不押韵。然后请用纯正的赤壁方言读一下这首诗,您就会发现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为什么呢?因为赤壁方言中斜字念xia,车字念cha,其韵母与花huā一致,满足了押韵的需要。可是,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知道“斜、车”两字在古代念“xia、cha”两音呢?
古典诗词中例似的情况不在少数。下面试举几例:
1.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节录)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葡萄入汉家。
遮:普通话读zhe,赤壁话读zha ;车:普通话读che,赤壁话读cha。
诗篇中“遮、车、家”用普通话读不押韵,用赤壁话读却押韵。
2.北宋张升《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上阙)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
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射:赤壁话读sha,普通话读she;舍:赤壁话读sha,普通话读she。
词篇中“画、洒、射、舍”用赤壁话读押韵,用普通话读却不押韵。
3.北宋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奢:赤壁话读sha,普通话读she;夜:赤壁话读ya,普通话读ye。
词篇中“华、家、沙、涯、奢,佳、花、夜、娃、牙、霞、夸”用赤壁话
读押韵,用普通话读却不押韵。
4.清代陈锡嘏《送汤西崖归西泠》
马蹄经岁踏京华,
忽逐征鸿去路赊。
何物关心归思急,
孤山开遍早梅花。
赊:赤壁话读sha,普通话读she。
诗篇中“华、赊、花”用赤壁话读押韵,用普通话读却不押韵。
5.唐代元稹《虫豸诗·巴蛇》(其一)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瘗,其如多似麻。
蛇:赤壁话读sha,普通话读she。
诗篇中“蛇、花、发、沙、麻”用赤壁话读押韵,用普通话读却不押韵。
6.唐代李贺《石城晓》(节录)
月落大堤上,女垣栖乌起。
细露湿团红,寒香解夜醉。
醉:赤壁话读ji,普通话读zui 。
诗篇中“起、醉”用赤壁话读押韵,用普通话却读不押韵。
上述情况说明,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语言的发展,语音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古人写的某些诗词,必然感觉有所不适;而用保留着古音痕迹的方言来读才感觉顺畅。一个地方的方言,是那个地区语言的活化石,打下了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的深深痕迹。笔者认为,在今天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也应当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方言保存了古代的发音,有着十分重要的考据、研究和现实使用价值。方言的流失,必然伴随着古典诗词曲谱之类的艺术作品古风古韵的丢失。愿赤壁方言——中国八大方言语系之一的赣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得到很好挖掘和保护,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中开出独特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