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论坛看到有人说新街口的繁华和衰败,顿感陌生,也触发了一些记忆。我突然意识到,我离旧时熟识的赤壁街上,已经整整十五年了。原来故乡可以这么快离我们远去。我是85年生人,正宗的80后,中伙乡里的伢儿,背景交代完毕。
给大家谈谈我记忆里的赤壁街。说实话,上高中之前,很少自己独自上街,不怕丑,说实话,去的少,怕走丢。多数时候是跟着我妈上街,比如我妈去街上捉猪仔啊,买点年货啊,买点农药化肥之类的,我就跟着去,顺便也能给我们买身新衣服。记得高中前的赤壁街,对我来说,就几个位置熟,金三角(买衣服,买菜),影剧院那一带(卖猪仔),金桥宾馆旁边的客运站(坐车来回的站,买日常用品)。那时候,从家里走路半个小时,到杨家岭或者蛟龙桥做三马到城里。我记得交通工具从三马后来换成了农用(客运)车,再后来换成小巴。到了客运站,我就跟着我妈到处逛,没有的士,也没有滴滴,早些时候麻木也舍不得坐,逛哪里都是纯走。
2001年上了高中,一中那时周边还特别荒凉,现在的女生宿舍、新食堂、靠山边上的篮球场都是我们在学校那几年才建的,篮球场建好的第一年,风雨棚的钢柱子被我们军训时开枪打靶(我擦,那时候军训是真枪实弹啊)给打了好多窟窿。以前篮球场那都是山。那几年一中基建还是蛮猛,想想也有十几年没回去一中了,现在一中那个下沉式的操场应该还在吧,操场有一边岸上的路边,种着一大排粽叶树,每年的不知道什么季节就长满一吊吊的籽,那时候天天在想,那些籽能吃就好了。记得有一年开运动会,在旁边的看台吃瓜子,抢《倚天屠龙记》小说看。我那时上高中算是第一次一个人自己进城,就听到别个说6路车可以到,也不知道在哪里坐6路车。开学的边上又都是割谷甩忙的时候,爸妈也不觉得上个一中有么家稀奇,没人送,自己背到被窝,盆、桶,揣着150块钱生活费就去了城里。到了客运站,两眼一抹黑,到处问6路车在哪里坐,乡里伢方向感又差,不晓得走了好久的冤枉路,坐到了6路车,这才到了学校报到。
不得不说在一中的3年是我人生前33年里面最了解赤壁街上的3年。那时候一中管理有没有现在严我不知道,反正中午,晚上放学都可以自由出校门。一段时间,我们嫌食堂的饭菜太难吃,我们班几个玩到好的同学到了放学就出去对面的门店里炒菜吃,那时候铁山附近也就那么几家门店,去年开车回家,下高速看到那里现在都成排了。又或者到旁边的聋哑学校的小炒摊炒菜,我记得聋哑学校小炒摊的油淋茄子我超爱吃,现在想想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油放得多。关于逛街,说起来不怕嗯着笑,每周末,我都会跟班上一个特别要好的同学出去赤壁逛街,纯逛。我们出去基本靠走,我记得我们当时从一中门口出发,沿着国道往二桥走,还不到二桥的地方右边有个小口子,拐进去,一路小路,一路七弯八拐,钻出来就到了原来的职高(现在还在那里吗)前面那条路,走完职高那条路,经过党校,就到了烈士陵园门口,然后沿路走到金三角。记得在烈士陵园去金三角的路左边有家兰州拉面馆,现在不晓得还在不在,我跟那位同学就搞碗牛肉拉面解解馋,那时牛肉拉面好贵啊,3块钱一碗,想想就奢侈。
那时的金三角,一年四季人挤人,卖衣服的、卖水果、反正你们能想到的那都有。那时金三角对我来说,那就是大城市,CBD。我们两个穷学生,吃完拉面后,口袋没钱,在金三角纯属瞎逛,有时候无聊,会故意穿过老菜场,一路就会逛到兴地市场(那时候的名字,现在叫什么不知道),兴地市场很多批发文具的门店,买文具便宜,就在那里买点签字笔的笔芯,上高中做卷子比较多,笔芯消耗较大,一般就是一盒一买。那时候签字笔的笔芯袋子,班上有女生喜欢收集(搞不懂当时为什么风行喜欢收集这),我们就乐此不疲的把笔芯的包装袋给她们,有点讨好她们的意思。
逛了兴地市场,买了文具笔芯,一路会走到影剧院那一带,我们逛的那个时代,影剧院早就不放电影很久了,周围比较有印象的有个邮局,有个书店,还有一个街边拐角卖磁带/收音机/单放机/复读机的小店。邮局我们还进去看过邮票,集邮是个很风行的爱好,那时。书店是常去的,看看书,买买《学王一拖三》是常有的事(现在有十年没去书店了吧,更别提买书看)。至于拐角处的那家磁带/单放机店,是我们超爱逛的地方,每次去必进去呆半天。那时虽然穷,但是为了听英语,还是都有磁带单放机,听歌就是磁带,哇,那时候一盘正版的周杰伦要20-30元,谁有那么多钱啊,只有吞吞口水瞄一瞄。我们听歌都是买些质量甩差的盗版磁带,盗版也要10块一盘啊。班上那些富二代的磁带很多,里面一般会夹一张带歌词的小海报,我们就借过来把歌词抄在笔记本上,抄歌词的笔记本往往还是专用的,里面每一页还根据歌词的意境搞点花样,横排抄、竖排抄、斜着抄、画两个小花、作一首不正经的打油诗、亦或是搞两张明星的小照片贴在里面,反正那时候歌词本是和日记本一样,是神一般的存在。
仔细想想,赤壁街上有十五年没有好好去逛过了,幸好我还天天逛逛论坛,看看热线,还知道有新街口,知道潇湘影院,知道三国美食城,还知道我们那个年代去的少的东洲那一片已经成了新的城市副中心。还是一中读书的时候走的多,一中毕业后,去了武汉上学。像我们乡里的伢,也没在赤壁城里买屋,本来一年到头回去就不多,回去一趟也就过年到菜场买点年货,无非就是大桥边上几家超市,金三角。买完东西就回乡里。十五年每年都是这样过,真的不太认得赤壁街上了,更加不太认得新街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