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353|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5.1特别篇】人生苦短,请用心“活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2: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3M净水器代理 于 2011-5-2 00:04 编辑

 前言 章节
       时光总是如流水一般。不管你是在惆怅还是抱怨,是憧憬还是在得意,它都不理会,也不计较,只是悄无声息的顾自前行,永不停步。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不管我们知不知道,它都是一如既往的从每个人身边公平的走过,绝不袒护哪一个。等到有一天我们恍然大悟,万般留恋这个世界时,才知道时光是世界上最便宜却也是无价的每个人的财富,不是吗?
  弹指一挥间,不惑之年已经在微笑着向我们招手。而我们还是那般为了生活,为了心里的那一点不平衡而长吁短叹、愁眉不展、埋天怨地。生命中,总会有很多的人遇上,也总有很多的事情碰上。不管是亲人和朋友,亦或过客与敌人,离去的还是又相逢的,快乐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最终都会遭到记忆的抹杀,只剩下那些看得见的痕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况。

  蹒跚在这条充满色彩、布满诱惑也铺满荆棘的人生路上,爱情、友情、亲情之间的诸多情怀都在心底烙下深深的印记————甜蜜的美好的、苦恼的还有愤懑的事情。
       一路走来,每件事情、每个人物——熟悉的和陌生的都在反反复复上演。在经过那么多的挫折和磨难之后,留给我们的只有岁月洗礼后的沧桑和那一份所谓的成熟,只是我们不知道那代价是不是过于沉重?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慢慢的一种伤感和冷漠,对任何任何事物和人都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排斥和不相信,需要自己再三验证才能确定真伪、友善。于是那些伤感的音乐和哀伤的文字便占驻了我疲惫而飘渺需要充实的内心。
  每当闲暇的时候,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我都会喜欢将自己一个人独处起来,寻求一种宁静致远,一种坦然安逸。打开伤感的音乐,聆听那如诉如泣的用真实演绎出来的声音,彻底放松自己那根紧绷的心弦,沉醉到那种真实、和平、美好的乐园之中,让自己痛痛快快的放纵自己的灵魂,在自己的国度里任性的驰骋。
  
  也喜欢在看了朋友美文之后,用属于自己的文字来描述和记下内心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那么多的刻骨铭心这个时候全部爬上脑海,争先恐后的都想要在键盘上游走,变成一个个感动自己的篇章。或许是年轻气盛,或许是的懵懂无知,也或许是的天真幼稚,才有了这诸多的大吃一惊和痛彻心扉。潮湿的眼眶,澎湃的心潮,化作苦涩而甘甜的乐章,谱写出一曲曲哀怨和美好芳香。
  在这样满是孤独和惆怅的灰色里,记忆中故事的色彩早已呈模糊状,只留下数不尽的唏嘘和抱怨,伴我们一起埋葬逝去的记忆。
  本来,生命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是注定无法停留,大多人都只能是看作过客、各取所需;有的人你只能是看作是自己的一面镜子,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在人生之路上纵横驰骋,所有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是吗?我们所做的就是力求问心无愧!
  
  人生苦短,该当珍惜,用心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藏不住的诱惑 + 10 真的很有意义
雯雯、 + 10 很有意义的帖子,文章也很好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M净水器代理 于 2011-5-1 15:50 编辑

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泪水——制鞋厂女工何苗苗【图片介绍】

年龄:20岁

家乡:河南商丘

图/ 吴峻松

20岁的何苗苗,在车间的楼梯口哭了。

她的妈妈也在同一个工厂里,知道女儿又伤心地在车间过道里哭了,妈妈只能陪在一旁,却无计可施。

何苗苗(化名)在鞋厂里工作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但却是她最纠结的半年。

何苗苗,2008年中专毕业,做了2年的售货员。今年春节刚过,一直想到河南以外的地方走走看看的何苗苗,和妈妈一同加入“候鸟”大军飞到了南方。

在她们的身边,外出打工的人非常多。在年初的“招工难”大环境下,何苗苗和妈妈很顺利地跟着老乡一起进入了“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的“队伍”。她们被派驻到了珠海一家鞋厂工作。何苗苗在裁断流水线上做品检员,妈妈则在另一个车间的流水线上做鞋帮,上胶水。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外,晚上会加二三个小时的班。每月都有一二千元的收入。

对于何苗苗来说,打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挣钱,何苗苗最喜欢在休息的时候,到离工厂有二十多公里的拱北去玩。何苗苗喜欢高楼,那城市里的高楼在她的眼力仿佛具有魔力,是一个万花筒般的神奇世界。在拱北,还可以隔海眺望不远处的澳门。

然而正在实现自己愿望的何苗苗却遇到让她一直苦恼的事情。在她跟着妈妈出来打工后,初中就在交往的男朋友一直希望她能早点回到自己身边。她的男朋友在当地的政府部门工作,比较稳定,所以他并不希望苗苗跑到千里之外去打工。

一边是自己的妈妈,一边是男朋友;是回去陪男朋友,还是留下来陪妈妈?这让何苗苗左右为难。男朋友的电话追得紧了,何苗苗就会着急得哭起来。而她的妈妈也无计可施,因为自己肯定得继续工作下去。

半个月后,无力解决矛盾的何苗苗不得不请了假回到家乡,与男朋友见面商量未来的生活。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面对如此挣扎的情境,会做如何选择?是继续留下来做工与母亲在一起。还是去找男朋友追随自己的梦想,也许前景是美好,也许前景很痛苦!你是否有勇气跨出这一步。。。

流水线二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图片介绍】

图/ 吴峻松

中国复苏的三十年,从珠三角起步。珠江三角洲繁杂的水道和田野间,亿万寻找梦想、寻求生计的人们用双手无数次重复的劳动种下了数不清的工厂和高楼。

三十年间,从政治运动中走出来的60后70后,投入另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生活。

人们从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投奔珠三角。这块热土承载着家庭的命运、民族的使命,甚至国家的梦想。

三十年转瞬即逝,当年风华正茂的老一代人迎来更加风华正茂的“新生代”。如今,年轻一代的梦想在父辈们奔跑过的流水线上继续流淌。

分分秒秒、时时刻刻,机器永不停息。

寒来暑往、年年岁岁,于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人生充满无奈,他们还年轻,是为自己未来打拼发展,还是继续“继承父业”在这流水线上奔劳,往往一个念头也许是你一生的转折。。。

东莞女工蜕变:从流水线到礼仪舞台【图片介绍】

图/ 方光明

在世人纷纷给流水线工人的未来打上悲观的标签时,工人们自己,也许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流水线只是青春饭,只是他们走向广阔世界的跳板。他们有梦,有时间,足以支撑他们去企盼一个更美好的前程。而事实上,很多工人确实实现了蜕变,彻底扯断了自己与绵延不绝的流水线的关系,奔向诱人的未来。

笔者多年来跟踪采访过很多流水线女工,询问她们有关梦想的话题,得到的答案恰恰反映了走入现实后女工们的思想变化:

曾经的梦想——

当主持人、当演员、做模特、白领、赚钱养老、做家庭主妇、研究生、无梦想可怜、找个好老公、存有足够的钱,想干嘛干嘛、能存够一百万、嫁个有钱人、开奥迪、南下发展,取得好报酬、早日结束打工生活、不上班就有钱用、开宝马车、钓个金龟婿、有自己的小洋房、不想打工、做人上之人……

现在的目标——

跑业务、成为东莞人、当小贩、女人当自强、有房有车、在东莞成家立业、打工养家、能当上一个经理级的人物、出人头地,赚够1000万、越活越年轻,在东莞混出自己的一席之地、考古专家、亚洲首富、早点嫁人,一定要有钱!买房买车退养老保险回家、有朝一日自己能当老板、5天8小时工作日,不加班有2000元工资、养老保险交满后回家、挣钱创业买房买 车 、有自己的小商店、找个工作8小时,周末可以休息,月工资在2500- 3000的工作、结婚生子、挣更多的钱,努力地工作,成为一个新莞人……

在千千万万东莞女工中,一个叫王培培的女孩很有代表性。她是流水线女工转型的成功案例。

初次见到王培培是在东莞南城新科磁电制品厂的一次业余模特大赛,当时年仅18的她在比赛中大放异彩,获得第二名。王培培是河南人,2003年刚满16岁时南下东莞进入某磁电制品厂车间上班,记得王培培当时说毕生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间自己的婚纱影楼。2006年7月,我进入了培培所在厂,记录下了她和她的姐妹们的生活片段。而后来我们就很少再联系,一直到2009年12月,东莞莞城一家小额担保公司成立现场,一位似曾熟悉的身影跃入眼前,是的,她还是王培培,只不过,这时的她已于2007年2月主动离开磁电制品厂,转而做起了专职礼仪模特。

是的,这里就是东莞,拥有着全球产业链中为数众多的制造业工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女工与这个珠三角城市休戚与共,形成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组合。她们的青春留给流水线,变成GDP统计数据中的一串数字。

她们拥有女性的血肉之躯,抱一抔掘自家乡的土,背着“打工妹”的标签,有时孤独地寻求依靠,有时集体陷入沉默。

生活还得继续。

-----------------------------------------------------------------------------------------------------------------------------------------------

社会不存在公平不公平,只不过个别人采取的手段不同,从而使社会存在差距拉大,根据发展这个也是必然。。想自己活得更好就必须给自己定下目标,然后努力下去,去做的事未必是期望的 但有一份执着的信念是跨出成功必不可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M净水器代理 于 2011-5-1 20:14 编辑

实事生活

         涨价【图片介绍】
         你可以体会到一个新闻人的幸福,有如此多的故事可以书写;你可以体会到一个新闻人的无力,太多的事故一再重复。

而我们深知这个国家的崛起,是曾经被束缚着、匍匐着、跪着的亿万民众,站起来用双手求富裕求上进扛起来,撬动的地球奇迹。

强盛国家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在世博场馆的排队长龙、在亚运会上对国家金牌的欢呼,你可以看出国民对强大国家的渴望有多么热切。

但在另一个维度上,却是民生之艰。

在2010年后,感受最深的恐怕是物价凶猛。房价局部超过美国、日本,在菜市场、超市,一夜之间,百元大钞变成轻薄的草纸。

大城市生活的人们,还面临无休无止的堵车、看病难、上学难……

他们在流水线上日夜加班,在建筑工地挥汗如雨,在街头被城管追逐还要惦念老家儿女的学费,却换不来幸福的一张船票。

-------------------------------------------------------------------------------------------------------------------------------------------

工资稍有风吹草动还没等涨,物价早早涨在那等你了,工资一涨物价又会再次疯涨,收入永远跟不上物价。中国的总理!中国的政府!你看看你的可爱的子民们吧,他们在努力挣扎着过生活,但却快被这飞涨的价格压得喘不过气了。。

神马都是浮云【图片介绍】
       作为一种形态的网络用语折射这网民理想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共同的最大交流媒介他们追求的不是严密体系里的叙事,而是对当时心情的即兴表达,那些网络词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又一个新闻故事和社会现象的揭露~

强行拆迁【图片介绍】
      拆迁本来是为了有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强拆打碎了所有初衷,成了血肉与推土机的战争,不知因为强行拆迁有多少人流血流泪,甚至丧命。。强行拆迁你拆掉的不止是房子还有民众的心!请真正关心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M净水器代理 于 2011-5-1 18:53 编辑

劳动者


与煤共舞的卸煤工【图片介绍】

在沈阳的火车站货运煤厂、热电厂有一群以卸煤为生的群体,他们是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的农民工。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23岁,他们多是亲戚、兄弟、夫妻结伴来到这里,从事着最脏最累的卸煤活计。

文官屯货站煤厂的40多位卸煤工,多在煤厂附近租房而居,不足10平米的平房,每月80-100元的房租。对于夫妻卸煤工来说,一起上工下工,虽然辛苦倒也其乐融融。选择卸煤的工作大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44岁的卸煤工张福祥来自吉林榆树市农村,有着两年卸煤经历的他看上50多岁的模样,脸上深深的皱纹,手上厚厚的老茧。

“儿子在兰州上大学,每月都需要钱,为了儿子我也要坚持下去,儿子毕业,我也就解放了。这活实在太脏太累了,吸一肚子煤粉,常常咳嗽得要命,带口罩又喘不上气。卸载一车皮60吨的煤,挣到120元钱,也知足了,不过也不是天天有煤卸,有时候还真怕闲下来,一个月好的时候可以挣到2000多元,去掉房租和吃饭的钱,还能落下一千七、八。不过还好,我们老板讲究,每个月都能按时开工资。我也能按时给儿子汇钱了。”张福祥说。

运煤火车进站对于卸煤工来说就像命令,卸煤工们严寒酷暑和昼夜,哪怕是零下20多度的冬夜,只要接到包工头的电话,心里有再大的不乐意,为了生活、为了上学的儿子还是要爬出温暖的被窝,扛着板锹去卸载煤炭。

来自黑龙江嫩江的蒋树彪,做了6年的卸煤工,梦想就是留在城市,攒钱买楼房,让儿子在城市上学,融入城市。

-------------------------------------------------------------------------------------------------------------------------------------------

此时此刻,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敬业乐业,人活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请不要瞧不起底层工人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去赢得生活,活着更有尊严!靠自己的臂膀力量去改变生活,活着更有价值!!没有底层工人 那些所谓的高层又能干什么?他们为社会 为家人辛苦受累,我想说你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感谢你们做出的贡献~

83岁剃头匠的坚守人生【图片介绍】

图  刘飞越


老赵12岁开始学徒、17岁出师,彼时师傅赐他一根扁担、四把剃刀、一块磨刀石。如今,老赵83岁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剃头匠逐渐被理发师代替。老赵,也许是石家庄市剃头行业最后的一位坚守者。

有一种感觉叫默契

一个自制的两用趴凳(即可坐又可将靠背放平供躺着修面),旁边一个小炉子冒着缕缕带有纸屑味的青烟,老赵正在一条磨的发黑的帆布带上“呼啦呼啦”来回备着刀子,为坐在凳子上一长者做着剃头前的准备工作。

剃头的长者从落座凳子,到老赵为其剃头、刮胡子,再到直起身付5元钱,而后接过找回的2元钱,两人之间没有一句话交流。

老赵说:“都是老主顾了,不说话也知道他们的要求。”

剃头71年

对于老赵的手艺,附近一些小摊贩介绍,老赵经常奔走在石家庄城中村的集市,理发的人差不多都是老主顾,有的人对头剃的满意,给5元钱不让回找。

老赵说:“手动推子也不知用坏几个了,从开始学理发到现在,少说也干了70多年了。”他熟知各城中村的集市时间,阴历逢二、七是西五里庄村、逢三、八是高迁村、逢四、九为谈村、逢五、十肆家庄村、逢一、六为东营村。老赵把每月每天时间都排的满满当当,只要不刮风下雨,他都去赶集开张。

剃光头2元、刮面2元、剃头加刮面3元,手推头3元,剃头的价格很便宜,遇到有好心人,觉得老赵辛苦的,便会多给一两块。

传统剃头手艺濒临失传

据了解,早年间的剃头匠要有16般技艺,有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剃、染等,接活儿还有梳补;工具也要齐全,手推子、刮脸刀、备刀布、小抄子、拢子、剪子、刷子、耳挖勺、火剪(烫发用的)一个都不能少;当然“剃头挑子一头热”还要有火炉和脸盆。

目前,老赵的主顾已不是太多,顾主们对发型也没有更多要求,所以,老赵仅保留了剃、刮两个技艺已能满足主顾的要求。

71个风雨春秋中,老赵就这样坚守着他的剃头挑子,坚守着他的人生。

-------------------------------------------------------------------------------------------------------------------------------------------------

您用您的一生坚守着这份手艺,您用您的的信念续写着一篇又一篇 仿佛已经在现在社会失去了的东西~你们觉得是什么呢?老爷爷谢谢你的这份精神,深深的触动了我,在此祝您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3M净水器代理 于 2011-5-1 20:45 编辑


被压榨的童年【图片介绍】
田卫涛 图
李宗盛有一首歌曲叫做《希望》,是写给他的孩子的。里面唱到:她们是我的希望/让我有继续的力量/她们是未来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一样/但愿我能给她一个最像天堂的地方。我的镜头里面那些乞讨孩子们,却与歌中唱的有天壤之别。
在众多的甘肃岷县乞讨族中,孩子是主力军。经过和乞讨者长时间接触,我发现,这么多小孩,只有一半是和自己父母一起的;而另一半小孩,在乞讨的人群中成了“工具”,是被大人们租来的,做专职乞丐。
最多时,岷县乞讨群体有一百多人在沈阳。有的是全家老少出动或亲戚相连;春夏秋冬、来来去去、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尤其是街头那些应该在学校上学的孩子,却被大人带来跪地要钱。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孩子是被租来的,租一个孩子每月300元,老板却要求孩子每天要来110元,完不成任务不给饭吃,还要皮带伺候。很多被租来的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乞讨的孩子每天早晨7点出工,晚上10点回来,完不成任务还要更晚,每天在街头游荡15个小时,看了让人揪心!
幼小的他们,无论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日,都奔波在车流之中,遭受呵斥、辱骂甚至于殴打。讨要时,他们还要非常警觉地东瞅西看,只要有警车经过或带大檐帽的出现,他们就要不顾眼前疾驰而过的汽车,快速逃跑。乞儿被汽车撞伤、死亡,或不堪老板辱骂殴打导致出走的事情时有发生。小孩子每天上千次下跪,膝盖的衣服被磨破,膝盖结了厚厚的老茧。
看着天真浪漫的学龄孩子,本应享受生活的阳光雨露,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现在却承担起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重担,放弃自尊下跪乞讨,难免让人心生酸楚。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就这样被剥夺了。他们对金钱尚没有任何概念,但讨要的经历却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童年的记忆深处。
------------------------------------------------------------------------------------------------------------------------------------------------------
最纯洁,最明亮的眼睛,最甜美的笑容都被亵渎了,我们的身边还有美好可言吗?真正可怕的不是病菌,不是战争,而是那些没知觉的冷血动物~为了满足你那颗贪婪的心,粉碎了最纯真的灵魂~

乞讨族“致富经”【图片介绍】
乞讨者说:“东北人爽快,过年了大家心情好,不会骂人,给钱也大方。”
我接触的乞讨者全部来自甘肃省岷县中寨镇虎龙村和小寨村。严格地说,他们都是职业乞讨者。
在岷县当地,乞讨是公认的“致富捷径”,而孩子则成为乞讨“工具”。尚未懂事的幼儿伏在父母背上,娇小可怜,让过路市民心生怜悯,自掏腰包;年龄大点的孩子则在大人监控下,采取抱腿、拦截等死缠烂打的方式要钱;更有利欲熏心、致富心切者,租别人的孩子乞讨。
壮年男子在乞讨时拄根拐杖,摇身一变成了“残疾人”。老董就靠装残疾乞讨4年,然后回家乡盖起了十余间在当地来说算是“豪华”的新房。新房墙面上张贴着女儿获得的奖状,但学习优秀的女儿也中断了学业,被老董带去乞讨。“女娃娃上学认识几个字就行了,要那么大的学问干啥,不如讨钱见世面”,老董倔强地说。
乞讨者老杨带领妻儿乞讨3个月,回来花5300元购买了摩托车。邻居买来鞭炮燃放,算是“贺车”。在乡亲们的眼里,他们都是“能人”。
我在和当地村民的接触中,遇到很多与老董一样想法的人。村民介绍,虎龙村十个社共1500人,有过乞讨经历的几近80%。小寨乡九成儿童,特别是处于5~10岁年龄段之间的,都有外出讨要的经历,包括正在上学的和已经辍学的。每逢寒暑假,很多学生都会随父母或他人外出乞讨,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这一比例更高。看到乞讨的家庭生活改善,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用电器,未出去讨钱的家庭也怦然心动。
所有乞讨族,无一例外,都将外出乞讨的原因归结为两个字——贫困。尽管没有一个村民愿意承认,但“不劳而获”的确是乞丐这一“职业”最大的诱惑。有村民说:“说实话,乞讨比种庄稼轻松多了,而且来钱还快。”
-----------------------------------------------------------------------------------------------------------
比物质贫穷更可怕的是精神家园的家徒四壁与荒芜,人一旦只信仰金钱,迷失与毁灭就是注定,而这些纯洁如白纸的孩子们就是最大的受害者。也许我们已无力去指责这些父母,而更应该深思产生这种现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5-1 12:44 | 只看该作者
不错,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 12:50 | 只看该作者
慕容佐 发表于 2011-5-1 12:44
不错,顶起

谢谢好友顶帖~由于时间不够~正文还没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5-1 1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妈尼妈尼我爱你 于 2011-5-1 13:3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5-1 13:21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苦短,该当珍惜,用心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支持楼主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5-1 13:42 | 只看该作者
    等待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5 01: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