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竹海清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2011年湖北状元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18:50 | 只看该作者
北海道猎人 发表于 2011-6-26 17:22
理科冒搞赢鄂高麽? 我在四中个家学校日日说比鄂高考得好

但高分的人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22
发表于 2011-6-26 19:14 | 只看该作者
fature 发表于 2011-6-25 23:04
周老师又创造历史了么

好的班主任很重要,虽然我觉得周老师不怎么好,但是周老师带的班就是N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1-6-26 19:5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祝贺啦!不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1-6-27 0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1-6-27 08: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状元已成为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1-6-27 08:5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高考:过去32年的1千个状元无一成为顶尖人才?
随便找一个:
1981年湖北理科状元任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1981年毕业于武汉六中,当年高考以542分的总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状元,同年9月进入北大物理系,1985年前往美国留学(微博),1991年获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后又获得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现任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终身)。

  【明星寄语】

  状元不一定成功,事业能走多远,还要看他的整体素质,包括智商和情商。我见到太多的人,读书时不聪明,但现在比我做得更好;也见到太多的人,读书时很聪明,现在做得并不好。

  2005年8月9日,记者通过越洋电话采访了远在美国的黄明。在美国生活了这么多年,电话里黄明乡音未改,略带武汉味的普通话让人觉得分外亲切。

  谈及状元对自己的影响,这位学物理出身的金融学教授说,“状元只是人生中小小的一件事,我始终记着我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人,要想做得比他们好,你就得不断努力,就像中国的一句成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物理博士从头学金融

  1984年夏天,北大物理系大三的黄明参加了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发起的

  CUSPEA(ChinaU.S.A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考试,该考试每年选拔100名中国大学最优秀的物理学学生到美国大学深造。黄明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通过选拔。

  1985年,从北大物理系毕业后,黄明前往全美物理学实力最强的名校———康奈尔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1年,在康奈尔大学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黄明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去斯坦福攻读金融学博士。他表示,做出这个选择,是因为自己个人性格方面更想从事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一些的工作。

  1996年,黄明获得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此后,他曾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商学院。

  2004年5月,黄明受邀回国,担任李嘉诚先生创办的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今年7月1日,他辞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一职,回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教授,但仍在长江商学院担任访问教授。

  【状元教子】

  启发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做事

  黄明1987年结婚,妻子是北大同学,现在一家跨国公司中国分部任财务总监。他们直到2000年才要孩子。

  前日,记者在黄明的妈妈家中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4岁的黄楚彦和2岁的黄靖辰。黄明的姐姐黄小玲说,黄明教育孩子偏向美国式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很严格,一点也不溺爱。

  黄明表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做人,现在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娇惯孩子,忽视了教孩子做人和培养他们的情商。“状元不一定成功,事业能走多远,还要看整体素质,包括智商和情商。我见到太多的人,读书时不聪明,但现在比我做得更好;也见到太多的人,读书时很聪明,现在做得并不好”。

  黄明说:“现在中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也就是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人随时面临机遇,随时面临挑战,只掌握一门技能显然不够用,所以不但要做专才,更要做一个‘博’才。”

  作为一名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又站在美国讲台上的华人,黄明经常会比较中美教育方式。他说,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在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在美国,特别重视培养个人想像力,使之具有创造感、挑战性,因而老师们很少教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启发他们如何按自己的想象和意愿去做。

  【状元出身】

  9岁卖冰棒为家里减负

  小时候的黄明家住汉口胜利街,父亲是武汉轮渡公司机动班的一名普通工人,妈妈长期生病,在家照顾孩子。黄明在家排行老四,有3个姐姐和1个弟弟。黄明回忆,当时一家七口靠父亲一人养活,生活很困难。

  从小学三年级起,9岁的黄明从姐姐们手中接过冰棒箱开始沿街叫卖冰棒。当时还没有冰淇淋,冰棒也只三五分钱一根,顶着烈日叫卖一天也只能赚到几毛钱。每天扛着硕大的冰棒箱上街叫卖,瘦小的黄明上学常常迟到、旷课,被老师批评是家常便饭。

  虽然卖冰棒耽误了很多时间,但黄明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很好。一次,他卖了3天冰棒才去上学,老师很生气,叫他起来提问,没想到黄明对答如流。老师很惊奇,找到黄明的父亲,“黄明很聪明,家里要给他减轻一些负担,让他好好读书”。可是,忙于全家生计的父亲根本无暇考虑子女的前途问题。

  全家“勒紧裤带”支持他读书

  特殊的环境,使黄明养成了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较多学习任务的习惯。只要稍有空闲,他就趴在冰棒箱上看书做作业。

  黄明的高中班主任、武汉六中退休历史特级教师丁孔明介绍,1979年,黄明从武汉七一中学初中毕业,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六中。

  丁老师回忆,他觉得黄明是块“好料”,便多次找到黄明的爸爸,要求他减轻孩子的家务负担。为此,父母郑重其事地在家庭会上说,“老师们都说明明有培养前途,我们生活再困难也要勒紧裤带支持他读书”。

  全家决定把卖冰棒的事分摊开,黄明只负责到冷饮厂取货。但只要有空闲,他还是扛起冰棒箱上街卖冰棒。丁老师回忆,1982年,黄明考上北大后,暑假回家,仍然扛着冰棒箱到轮渡上卖冰棒。

  【状元这样炼成】

  路灯下学习至深夜

  黄明回忆,小时候家中窄小,他晚上把冰棒箱推到门口在路灯下学习。有一次,他学到深夜两点,实在疲倦极了,伏在冰棒箱上睡着了,直到过路的行人把他喊醒。没有多余的钱买参考资料,他就找老师、同学借。凭着顽强的学习精神,他在历次全年级考试中一直名列前茅。

  名师点拨开眼界

  “黄明的悟性很高,理解力也很强,上课时善于捕捉老师讲课的重点”,丁孔明老师这样总结黄明的学习特点。

  黄明尤擅数学,丁老师觉得他的数学还有潜力可挖,为了打开他的眼界,便带他去拜访了华师当时的数学系教授毛经中。毛教授是1957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他给黄明逐一讲解了数学各大领域的研究内容,介绍了当时最前沿的数学研究方向,让黄明眼界大开。

  高考冲刺住进资料室

  1981年高考预选考试,黄明只考了520分,虽然仍然是全年级第一,但他比全市最高分少了十几分。

  黄明回忆,当时自己很沮丧,但老师的鼓励、父亲隔江渡水为他买学习资料的佝偻身影不断出现在脑海里,他决定做最后的冲刺。他把铺盖卷到学校,在老师专为他提供的教工资料室里住了下来。他发现自己语文知识欠缺,就专门用一个小本子收集词汇,学着辨类、造句,练习写作,直到高考前夕。

  1981年7月,高考成绩揭晓,黄明终以总分542分(满分580分)名列全省理科第一。(记者:杨万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1-6-27 10:08 | 只看该作者
竹海清音 发表于 2011-6-26 18:44
是啊!
还不如拿这些钱来秒杀呢

哎,全都是面子工程,为了一个分数就搞成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1-6-27 10:56 | 只看该作者
淡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1-6-27 11:02 | 只看该作者
人才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1-6-27 11:13 | 只看该作者
策马 发表于 2011-6-25 20:35
纵观历史,没有几个状元有所作为!

你考一个看一下,你儿子考一个看一下,不是高考状元就有作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27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