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李逸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汶川地震最新报道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8: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驻英使馆收到向四川地震捐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8:3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伦敦五月十三日电 (记者 李鹏)中国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旅英华人华侨心系地震灾区,积极筹划捐助的同时,已有首笔捐款送至中国驻英使馆。

  华人律师李贞驹十三日一早来到中国驻英使馆,拿出两千英镑支票,请使馆转交国内救灾部门。李贞驹表示,十二日得知四川地震的消息,看到同胞有难,心中很不安,作为华人希望尽自己一份力。

  四川发生七点八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中国驻英使馆第一时间就收到有关捐款的问讯电话,已在网上公布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灾专用账号和热线。

  中国驻英使馆林旭参赞对记者说,英国华人华侨社团总会等华人社团已经开始行动起来,筹划捐款救助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另据悉,英国华人青年联会和全英华人专业协会已经发出倡议书,号召同胞“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宝贵之爱,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与受灾群众风雨同舟”。

  旅英四川同乡会会长周克明博士对记者说,得知四川灾情以后,大家都给家乡打了电话,目前家人还都一切平安。他表示,虽然面临困难,但中国政府的反应非常快,救灾工作非常及时,作为海外华人感到欣慰。(完)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07 | 只看该作者
四川绵竹楠木沟景区附近万名居民被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8:54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5月13日电 (记者茆琛 牛纪伟) 记者从四川绵竹有关部门获悉,当地的楠木沟景区附近有一万余名居民被困。游客被困人数不详。

  楠木沟景区位于四川天池镇楠木沟村。汶川地震发生后,楠木沟景区进沟山路被堵,通讯和电力中断,沟内有一万余名居民被困。

  楠木沟景区附近的清平乡居民王贵然说,从12日地震发生后就一直给楠木沟村打电话,但直到现在仍然无法拨通。

  据了解,由于现在是旅游淡季,预计被困游客数量不会很大,但人数不详。目前,武警官兵已经对该区域进行搜救工作。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10 | 只看该作者
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1.2万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8:25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 本网记者正在四川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今(13)日下午4点,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12000人,受伤26206人,9404人被掩埋,损坏房屋346万间。一辆川A50860载有35人的大客车在茂县境内被泥石流掩埋,车上35人全部遇难。

  各市州死亡人数情况:阿坝 161人,绵阳 7395人,德阳 2648人,成都 959人,广元 700人,雅安 15人,资阳 15人,眉山 9人,巴中 8人,南充 15人,遂宁 21人,乐山 7人,内江 4人,甘孜 8人,广安 1人,泸州 1人,凉山 3人。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17 | 只看该作者
西部网讯(记者 王欢)记者今天下午(5月13日)从陕西省地震局了解到,据陕西省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05月13日12时59分我省宁强县(北纬32.8度,东经105.7度)发生3.7级地震;14时05分,我省宁强县(北纬32.8度,东经105.6度)发生2.6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5月13日15时7分在四川汶川县(温江西北53km,北纬30.9度,东经103.4度)发生6.1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8年5月13日16时11分在四川青川县(震中位于北纬32.5度,东经105.2度)发生4.1级地震。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23 | 只看该作者
奥运火炬传递前将默哀一分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9:20 千龙新闻网
  千龙网讯:北京奥组委负责人今天表示,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民深切关注,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奥运火炬传递进入境内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热情支持、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考虑到目前全国人民正万众一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奥组委经与江西等省委省政府商定,奥运火炬从江西境内的传递起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接力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等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全国人民全力以赴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27 | 只看该作者
成都军区小分队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9:24 新华网
  本网特派记者刘永华从成都军区救灾指挥部发回报道:

  新华网快讯:进入汶川映秀镇的成都军区小分队报告,进入映秀镇的路上塌方十余处,70%以上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大量人员被埋,伤员急需救助,食品、饮用水极度短缺。

  成都军区救灾队将所带食品、饮用水统一分发给儿童、伤员。这支部队是徒步进入映秀镇的。

  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命令陆军航空兵做好准备,一旦气候条件允许,立即空投物品。

  据介绍,映秀镇城镇、村庄常住人口12000人。目前包括沿途群众、旅游者共生存3000余人,其余人员伤亡情况尚不明确。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39 | 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捐1000万元人民币帮助灾区学校灾后重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9:3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先生得知灾区学校遭受严重破坏,十分关注,为帮助受灾地区师生早日重返校园,李嘉诚先生决定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通过教育部帮助灾区学校进行灾后重建。

  教育部对李嘉诚先生的义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李嘉诚基金会,帮助接受赠款的受灾学校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42 | 只看该作者
最接近震中的目击者:汶川隧道桥梁完全被毁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9:38 新华网
  汶川震中见闻口述:隧道桥梁完全被毁

  本网特派记者李宣良成都军区都江堰前线指挥部发回报道:

  我们刚才遇到刚从汶川走出来的人,他叫谭斌,56岁,是汶川县水磨镇一家工厂的管理人员。

  他和4名同伴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走了24个小时,走了近50公里,才走出来。

  他们也是记者目前见到最接近震中的目击者。

  他们说,地震时发生时剧烈摇动,工人们无法直立行走,只能相互搀扶着往外爬。

  向外走的过程中他们看到,所有隧道桥梁完全被毁。他们只能沿着河边山坡走。因为一直下雨,他们全身湿透,身上多处被山上滑落的石头砸伤。

  谭斌说,他们本来已经绝望,但在距都江堰十几公里的时候手机收到信号,收到的第一条短信是都江堰市的天气预报,这才感到获救了。(完)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19:47 | 只看该作者
首支救援队进入汶川县城 六小时抢救伤员千余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9:3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四川)汶川五月十三日电 (张友森 唐勇) 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副司令员李亚洲和阿坝军分区的六名领导带领三百多人,于十三日十二时最先抵达四川汶川县城。这支第一个进入震中汶川县抢险救灾的中国军队经过六个小时的紧张抢险,已抢救汶川县城生命危险的伤员一千多名。

  夏国富一行抵达汶川县城后立即分成六个抢险救灾突击队,分赴县城和有关重灾乡镇,展开了紧急抢救工作。夏国富在县城查看倒塌的房屋,与抢险队员一道救治伤员三百多名,慰问了受灾缺食缺水的群众四百多人;李亚洲和阿坝军分区的夏司令员、张政委等带领的其余五个突击队已赴各乡镇、街道,安排群众食宿,抢治生命危险的伤员一千多名,组织三千二百多名群众抗灾自救。

  据省军区政委叶万勇介绍,到十三日十七时,后援部队还将陆续抵达,实施大规模的抢险救灾,努力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

  目前,震中灾区人心比较稳定,社会秩序井然。(完)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5-13 20:35 | 只看该作者
海军陆战队2500名官兵集结完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3日19:5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陈万军、吴登峰)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13日发出指示,要求海军陆战队官兵随时准备开赴四川汶川灾区展开救援活动。

  海军陆战某旅旅长陈昌锋介绍,截至18时,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已经集结完毕,200多台工程车、运输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整装待发,随时听令奔赴灾区,投入抗灾战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2-5 22: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