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6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赤壁人的骄傲)不得不说的故事——陈天生访谈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得不说的故事
——陈天生访谈录
田雅整理
陈天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赤壁掀起过一股旋风,至今余波未息。赞者有之,讥者有之,诽者有之,疑者有之,可谓诽毁参半。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天生现在又作了些什么?又怎样看待今天的市领导?相信赤壁人都有兴趣。赤壁热线网的网友们,几经周折,陈先生终于讲述了尘封的故事——
关于赤壁长江大桥的故事。1992年11月,我决定在家乡建桥,并电话告知了赤壁、洪湖两市政府。记得那天下午,我出席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全国优秀科技实业家表彰大会”回到燕京饭店(我那时的办公室租在此饭店)。赤壁市长樊仁富、洪湖市长蒋昌忠,已在一楼咖啡厅等我。我那时的办公室主任是洪湖市委办公室主任胡洪斌,由他负责接待并打印了合同。恰好那天《科技日报》整版刊登了写我的通讯。他们正在看报纸。简单寒暄了一下后,我们就签了合同。说实话,那时正值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不久,全国正处于大干快上的热潮时期,不管是政府还是我,都没有把修桥看的多么难。合同签订后的第三天,胡克实(任过团中央书记、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陆禹(北京市副市长)、中国铁道科学设计院院长(名字忘了)等几位忘年交朋友到我办公室闲聊。当我谈到修桥时,那位院长说:我可以帮你。他告诉我,他的表哥是美籍华人,世界桥梁设计第一人林同炎。林先生每次来华,**、朱镕基都要接见。我当然很高兴,希望他立刻联系。那时没有网络,只能发传真。不几天,林先生到北京了。我和林先生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签字仪式,美国驻华大使和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先生都出席了签字仪式。合同内容是由林先生主持赤壁长江大桥的设计。林先生当时已八十高龄。他在仪式上表示,他一生在世界各地设计了三百多座桥,但还没有在中国设计过一座桥,他一定用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把一生的成果应用在赤壁长江大桥上。这个签字活动,媒体作了报道。随后,赤壁市政府给我发了一份由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大强主持召开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的专题会议纪要。过完春节,即九三年初,我就从北京、武汉挑选了二十多人,正式入驻赤壁。市委、市政府为了支持我,把莼川宾馆的附属小院腾出来给我们使用,并同意马玉玖、钱家炎、伍昌平等人作我们的顾问。三月中间,我与美国一家公司在武昌洪山宾馆签订投资合同,投资额为1.5亿美元。省委常委、副省长王生铁、省人大副主任徐晓春、省计委、省外办、省交通厅、荆州、咸宁、赤壁、洪湖等地市领导都出席了签字仪式。紧接着,中国一冶、解放军总政的银达公司(那时军队也办企业)也带着资金进入赤壁和我合作。四月份,林同炎团队和交通部、铁道部的设计大师,浩浩荡荡开进赤壁,选择桥址,讨论设计方案。可以说,那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但进入实际,就麻烦了。在手续上,要经过两岸的两市、两地区的交通、水利、计委同意,再报省里。到了省里,要长委、航道、航政、防汛、地质、地震、交通、环保、计委同意。全部同意后,还要在长江中钻探取样,才能最终决定桥址。按规定,要上、中、下三个预选桥址,每个桥址要六个钻探点,每个钻探点要钻出青石之下五米。也就是说,要在赤壁矶头至太平口之间的江中,钻十八个孔。最麻烦的,是“攻关”。要过那么多道卡,盖那么多章,真是烦透了。往往为过一道卡,就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我大多数时间,就在赤壁、咸宁、洪湖、荆州、武汉之间来回穿梭。那时路况不好,坑坑洼洼。年纪大的应该记得,我在赤壁那几年,跑坏了两辆奔驰车。章盖完了,钻探数据和岩样有了,才能由湖北省某设计院编预可行性报告。光那份报告,就花了二百万。那可是九十年代的两百万啊!报告出来了,才由省计委主持召开有省、地、县(市)各部门的专家参加的150多人的评审会。记得当时省计委负责人对我说,你要作好心理准备啊,大凡这样的大项目,一般要开三次,才能统一意见。好在是,与会者见我个人在干这个事,很同情我,一次就通过了。会后,省计委出了个文件,同时,正式向国家计委、交通部递交了立项报告。省计委负责人对我说:“省里该办的已办了,就看北京了。”我马上赶往北京。那时正是国家宏观调控期间,一切大项目都冻结了。我与交通部负责人陈述:我这是民间投资。那位负责人拿出地图对我讲,洪湖和赤壁之间的桥,肯定要修,但在十五年之后。我问为什么?他说,现在这两岸的公路网并未形成,你一座孤桥有什么用?而这两岸的公路网的投资,三倍于桥的投资。所以,你还是等十五年,等国家把公路网建成了,再建桥吧。我的天,十五年,我能等,美国佬能等吗?就这样,修桥的事,嘎然而止了!我整整四年的时间和二千多万元的投入,付之东流了!好在留下了一大堆资料。现在,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以赴筹建大桥。国家环保部、水利部已批准,只剩国家发改委了。这件事,我没插手了。相信很快就会批下来。
我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赤壁的四年,所有的开支,都是我自掏腰包。我当时与樊仁富书记有过约法三章,“不吃赤壁一餐饭,不花赤壁一分钱,不找市里办一件私事”。所有的宴请,都是我买单。樊仁富书记到省林业厅工作时,在一次老乡聚会上,他也很动情的说,陈天生在赤壁做到了“三个一”。再有,我当年在赤壁,并没有向市委、市政府要过一寸土地搞开发赚钱,方保安同志也多次讲,陈天生没有想在赤壁赚钱。因为我觉得,回家乡赚钱,有点丢人!这一次,我也没有向市委、市政府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只是想为家乡做点事。
关于水浒城的故事。有一次,时任常务副市长的胡建华对我讲:能不能联系上中央电视台,在赤壁搞个水浒拍摄基地。我因跟《三国演义》总导演王扶林比较熟,就满口答应了。那时,他们已在无锡、广西合浦、武汉东湖磨山筹建。我与王导商讨后,认为只有打武汉的主意。我与王导多次进陆水湖,上雪峰山选址。不久,《三国演义》剧组来赤壁开研讨会。我对胡市长讲,到赤壁古战场参观时,你们把王导和总制片人任大惠安排在我的车上。在车上,王导对任总讲:“大惠呀,我跟你说过多次,天下没有比陈天生家乡更好的水浒拍摄基地了。”此前,我与任总不熟。他说:“王导,你别骂我了。我下午就跟天生去看地方。”下午,我与任大惠、总导演张绍林、总美术师钱运选、设计师王亚夫等人到陆水湖里转了一下午,他们总算同意了。但任大惠紧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武汉怎么办?尤其是湖北大学的张国光教授,他极力主张在武汉搞,不然,他又要写文章批我们。我说,武汉的事你们别管。送走央视的朋友,我立刻去找张国光教授。第二天,我又把他请到陆水湖,还同时请了华师的朋友陪他。经过好说歹说,他终于松口。刚好,那时的武汉领导我也比较熟,我又找他们软磨硬泡,希望武汉放弃这个项目。随后,我又飞到北京,与任大惠签订合同。反过来,我开始物色投资人。年纪大的人应该记得,水浒拍摄基地搞过两次开工典礼。其中的故事,不便讲。最后投资人是总后勤部所属的中国新兴集团。在建期间,出过车祸。我的奔驰500撞的报废了,总导演张纪中的腿断了,我的手断了,张绍林也负了轻伤。我们都为这个基地付出过血的代价!现在有人埋怨,为什么不把整个拍摄基地搞来呀?那么容易吗?
关于电厂的故事。电厂的故事,我在《深深的怀念》一文中,有个简单的介绍,我就不说了。我只讲当时的背景。因为有些人埋怨电厂有污染,所以也成为骂我的原因之一。大家要知道,在九十年代中期,赤壁是很穷的。我记得,有一年,财政收入过亿后,作为重要成绩在报纸上宣传。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市委领导是冒着政治风险卖户口。樊书记有一次诉苦:我不是在做官,而是像公司老板一样,每天为钱发愁,操心干部、老师下个月的工资怎么发,修路的钱哪里来。所以,当时的市领导下决心要扭转“吃饭财政”的被动局面。电厂投产后,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如果第二期投产,据说可增加6个亿。到那时,赤壁就可放弃“土地财政”,就可以安心抓文化建设、高科技产业了。所以,有这么一个背景,有这么一个从“吃饭财政”到“土地财政”再到科技财政的发展过程。有人不理解,那是“秀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再说污染。电厂的投资人是央企,对污染的治理是到位的。它产生的粉尘,并没有毒性。赤壁的污染,主要是水污染,是印染厂、造纸厂的污染,是上游的工业污染。当然,电厂对空气也是有一定污染的。所以我在《赤壁的发展战略与策略浅谈》一文中,就谈到这个问题,主要意思是,赤壁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企业转型,将文化、科技产业作为赤壁的经济支柱。新一届的市领导,也正在全力作这个工作。但这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关于蓖蔴的故事。当时,蓖蔴的国际行情很好。赤壁要种蓖蔴出口,没钱买种子。我买了十万斤种子,每斤3元,另花了二万运输费,送给了市某公司。某公司以每斤六元卖给各乡镇。内中的故事我就不讲了。反正,我花了三十二万元,买了一个骂名。而且,是骂的最厉害的一件事。
关于留学生创业园的故事。1993年,我陪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领导来赤壁,商量在这里建留学生创业园。他们很支持,也搞了个初步方案。但那时的政治气候对搞这种事并不利,得不到批准。至于欢迎留学生回国创业,是若干年后的事。现在的年轻人不理解当初的政治环境,情有可原。
关于飞机场的故事。其实,这个创意是马玉玖主席提的。他说,当年小日本在我们黄龙建过机场,能不能把它再搞起来?我的激情一下就被他点燃了。于是,我们就把机场列入了规划。但建机场谈何容易!我们国家的空域,是由空军管制的。放开低空1000米的禁令,也是去年年底的事。但这不并等于不能设想,不能规划。因为空域也是一种宝贵资源。我对此一直“贼心不死”。所以,今年年初,在我的鼓动和市委丁小强书记的支持下,市委领导马西民、李满林、黎钢等同志去北京考察过美国席勒直升机北京公司。随后,该公司董事长徐昌东先生(我三十年的朋友)也应邀来过赤壁。现在,此事仍在进行中。
关于大学的故事。1995年,我邀请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伍新木教授,在赤壁办过“华中法商大学”。但是,大家知道,人们那时对大学认识不足,得不到支持,不久就办不下去了。我走了后,学校也就散了。
关于现在的故事。我是1996年底回北京的。此后,我就没有与赤壁有过多少联系。去年秋天,我最敬佩的老师武汉大学伍新木教授到北京开会,他告诉我,他的博士生丁小强到你的家乡当书记去了。他是一位很有远见、有创见、有主见的年轻干部。还有经济系的博士曾向阳、李文震也在那里。这样,本来心如古井的我,又开始凡心波动了。加上赤壁其他几位领导的鼓动,我就下了决心。我想,既然我要回来,就得从赤壁的长远发展考虑,搞些前沿科技。所以,我除陆水湖整体开发、松柏湖世界军事文化博览园外,主要想拉微软、思科来搞“云计算中心”、拉国外的朋友搞“干细胞及生物制药产业”、拉徐昌东搞以直升机为龙头的航空产业。现在,这些项目的方案已报市政府。因这些事,都很大、很前卫,要搞成,恐怕要一个较长过程。也可能失败,再一次留下骂名。
我的故事就讲这么多吧。从我的故事中,应该可以看到,要办成一件事,是很难很难的。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更有很多难处,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大有大的难处”。所以,我希望大家对领导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很多网友埋怨赤壁的领导,我认为是不公道的。应该说,赤壁现在的领导,是高瞻远瞩、脚踏实地的,是兢兢业业的。至于有些事一时办不成,那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也受很多限制。赤壁是赤壁人自己的赤壁,我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一下,作为赤壁人,你为赤壁作过什么?做的怎么样?所以,大家应该多思考,为赤壁的发展多提好的建议,多出好的主意,而不是埋怨、发泄、指责、挖苦。大家万众一心,才可以把赤壁的事作好。作为我,已是年近花甲的老朽了,只能为赤壁提供一点咨询意见,介绍一些投资或科技方面的朋友。赤壁的未来,靠的赤壁的年轻一代。至于我每天写文章,我要解释一下。我是光明网的唯一的顾问,不能在北京为他们出谋划策,总得写点文章以尽其责吧。加之我没有什么爱好,晚上只能看书写字。我的那些短文,都是为光明网写的。大家可以查询一下,我的每篇文章,光明网、凤凰网都刊发过。网友们不必以我的文章来比附赤壁的事。如说我在赤壁得不到重用啊,不得志啊等等。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我又不是赤壁的干部,何来重用轻用?我在网上写过几十篇关于赤壁的文章,那是要变换角度,在中央网站上不断地去宣传赤壁,别无它意。当然,我非常感谢热线及网友们对我这个老头子的关注和支持。
讲了那么多有辛酸、有艰涩的故事。我希望赤壁有更甜蜜、更精彩的故事。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2-5-7 12:09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人啊,大腕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2-5-7 12: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上面说的都能实现了那该多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5-7 12:18 | 只看该作者
赤壁为什么不申请办一所211的知名大学【赤壁大学】有这样一所知明大学就好了,全国的学生多了,也能更好地宣传赤壁文化,而且能选拨到更优秀的人才为赤壁茇展和建设服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12:25 | 只看该作者
追风格格 发表于 2012-5-7 12:18
赤壁为什么不申请办一所211的知名大学【赤壁大学】有这样一所知明大学就好了,全国的学生多了,也能更好地宣 ...

赤壁不是深圳,没有深圳那样的条件。深圳有钱有人才有政策,南方科技大学才办的起来。。这些条件缺一不可,不然别的城市都可以办大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7 12:56 | 只看该作者
哎呀,,,又是长篇大论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7 12:58 | 只看该作者
一切问题都是一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7 13:07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对于陈天生的往事倒不是很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7 14:29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多出两个这样的人才,我相信赤壁会成为湖北的赤壁,中国的赤壁,乃至世界的赤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7 16:33 | 只看该作者
果然是做大事的人,向陈老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5-4 05:3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