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那地村保保小学,李阿作在为调皮的弟弟擦鼻涕。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网南宁1月13日电(记者吴小康、潘强)9岁,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仍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而广西隆林县德峨乡那地村留守女童李阿作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4年前,父母外出打工,年仅5岁的李阿作开始照顾3岁的弟弟和上小学的哥哥,做饭、洗衣、喂猪……只要父母不回家,她就要一直坚持下去。网友赞叹李阿作的坚强,认为她就是“最坚强留守女童”,同时呼吁有关政府方面应该尽快伸出援手。 3个孩子一个“家” 李阿作住在逢雨便漏的简陋平房里,约15平米的房间内,一半被打谷机、水桶等杂物占据,屋内外都没有粉刷,触目皆是裸露的砖头和缝隙。 李阿作家里有七口人,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大姐和二哥小学毕业后就到广东打工,现在她和大哥李世成、弟弟李阿主留守在家。 记者见到李阿作时,她正提着满满一桶猪食准备到山上的猪圈喂猪,小小的身子在山坡上一摇一晃,和那只沉重的桶显得十分不协调。 这里是大石山区,地面崎岖不平,每走一步,李阿作都会小心翼翼,“路太滑了,不然我就会从山上摔下来”。 那地的1月气温多在零度徘徊,寒风吹在脸上生疼。但即便这样,李阿作每天5点就要起床收拾家务,为哥哥弟弟做菜做饭,一切收拾完毕后,才能去上学。 做完饭后,李阿作准备洗衣服。水缸里装满了前几天从山上打来的泉水,记者将食指伸到水缸中,寒意如针刺般侵入骨内。放粉、搅匀、侵湿,李阿作娴熟地操作着。而后,她手捏裤脚,一个半握拳头在20厘米宽的搓衣板上来回滑动,冰冷的水将她稚嫩的小手冻得通红。 李阿作的叔叔李正安说,李阿作5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独自留下了3岁的弟弟和上小学的哥哥,“那时,李阿作就开始学着做家务照顾家庭,起早贪黑,一年到头,忙里忙外,撑起了这个家。” 李阿作家里几乎与屋外一样寒冷。可当记者走进李阿作的睡房时才发现,她和弟弟睡的床是用几块木板拼凑起来的,床上铺着一张凉席,一床薄薄的被子显得有些凌乱。 “木板很冰很硬,冬天有时冷得发抖,冷的时候我们就穿着衣服睡觉,常常被冷醒。”李阿作说冷不可怕,只是希望能攒点钱,多买几本书读。 艰难中的坚强令人深思 9岁,对于普通家庭的小孩来说,本应是天真烂漫,可是对于李阿作,面对她的是一个家庭的重担。在李阿作的衣兜里放着几块饼干,她一直用小手捂着,生怕掉在地上,她说,这是在外打工的大哥给她几块钱买的,是她唯一的零食,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弟弟。 由于家穷,寒冷的冬季李阿作没有买过半斤木炭,而是用玉米秆烧火取暖,每隔两三天她就背着背篓到对面的山上捡玉米秆,山体陡而滑,背篓在李阿作的背上摇摇晃晃,在巍峨的群山中,孩子显得异常纤弱。 李阿超说,为了父母过年回家有肉吃,李阿作坚持要养猪、养鸡和鸭,“她说这才像一个家。”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李阿作和弟弟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爸妈了,自己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和父母通话是什么时候,“爸爸的电话总是关机”。采访时,记者试图通过电话联系李阿作的父母,但数次拨号后,都是关机状态。当听到关机时,李阿作眼睛湿润了,她故意将头扭到身后,强忍着泪水。 叔叔李正安告诉记者,李阿作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每年赚不到5000元,由于没什么文化,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也不重视,总想着孩子小学毕业就可以出去打工赚钱了,没必要读书太多,平时也很少回家看这几个孩子。 记者在采访时深刻感觉到,这个9岁的孩子的坚强,其实更多的折射的是当前留守儿童面临的艰难以及农村贫困地区生育孩子过多造成的困境。当地政府、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如何及时伸出援手,帮助这些坚强却艰难的留守儿童,确实值得深思。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实现梦想的天 数据显示,目前,广西中小学校中的农村留守儿童约有141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2.5%。一些基层干部表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个特殊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 李阿作现在那地村保保小学读二年级,这里只有50个小学生,分一、二年级两个班,两个老师上课。老师杨启刚说,入冬以来,李阿作每天都要忙完家务12点才来上课,“再晚她也来,从来没有缺席过。”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到城里去读书。”谈到自己的新年愿望,李阿作说。 不少网民表示,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要努力为留守儿童多做工作,让阳光照进这些孩子的梦想。网友“Lucky”说,留守儿童没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虽然他们很坚强,但在心理上却很脆弱,希望留守儿童们的爸爸妈妈早点回家,希望社会给予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