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1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不该遗忘的砖茶之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座古镇串连起一条繁荣了两个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一条老街隐藏着一部写满了兴衰沉浮、荣辱变迁的历史。羊楼洞——曾经万里古砖茶之路的源头,如今面临着被遗忘的窘迫境地,再不保护,这处历史遗迹将不复存在。
一条古老的青石板路蜿蜒穿过一排排青砖黑瓦的小木楼,孤独的老人们坐在低矮的房檐下守候着流水般的光阴,这里就是赤壁羊楼洞。在丁字小巷的拐角处,一道道深深的车辙印记暗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镇上的居民熊树林说,那是运茶的鸡公车碾压而成的深槽。100多年以前,在湖北省的版图上最为知名的两个地方,其一为汉口,其二就是以制茶、种茶闻名于世的赤壁羊楼洞了。羊楼洞制茶业“始于宋,盛于清”,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赵李桥茶厂副厂长熊鑫福说,这些刻在石板上的痕迹横向串连起一条中俄茶叶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中国古代有一条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在我国的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驼道。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商道。这十里路拉过去就是鸡公车所撵出来的,那个车辙没有三百年是撵不出来的,这个石路是明朝的。羊楼洞是中国茶叶的源头,万里古砖茶之路远远胜过千年古茶树和茶马古道。”
这些痕迹也纵向串连起中国的茶叶发展史。羊楼洞一带出产的松峰茶,自唐朝起便享誉邻近的鄂湘赣一带,逐渐成为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内蒙进行茶马交易。明清时期,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逐渐成为方圆百里的茶叶集散地。太平天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晋商入闽收购茶叶之路被切断,他们便纷纷来到羊楼洞,将他们掌握的种茶技术和制造红绿茶之法热心地传授给原住民,之后为了运输方便,找当地的技术工人将茶叶压缩加工成柱状,这就是著名的“千两茶”。并开设茶庄,将所收茶叶制成洞茶(即砖茶)再运出去。到清朝咸丰末年,羊楼洞五条主要街道上就有20多家茶庄,每个茶庄都竖起一根制砖茶的烟囱,人们形容当时的情形是“羊楼洞一条街,家家都把茶行开”。
在所有的砖茶种类中,“川字号”砖茶是羊楼洞的专利。因为羊楼洞是用观音泉和三条小溪的水制茶,所以得名“川”字号。晋商和外地茶商在这里建有数十个茶叶加工厂,当时就出现过“长盛川”、“巨盛川”、“三玉川”等“川”字号茶。那时,1公里多长的街上,成队的独轮手推车从青石板路上吱吱走过,将压制好的砖茶送到几公里外的新店码头,在潘河装船经长江运到汉口,再由陆路往北,一路经张家口(东口)、俄罗斯国际茶港恰克图销往欧洲和远东地区,一路经包头(西口)、哈萨克斯坦供应当地的牧民。由于蒙古人和俄罗斯人以肉食食品为主,要消化这些肉食就要喝茶,尤其是福建的乌龙茶,以至于茶叶也成为了一种生活必需品。
汉口开埠后,英俄茶商仿晋商用老茶叶蒸煮压制成黑砖茶,后又用上等茶叶压制成“米砖茶”,一战时欧美军人需要细红茶,羊楼洞又生产红茶,以柳条箱贮存运往国外。 1863年起,俄国人在汉口江边先后兴建起顺丰、新秦、阜昌三大机器制茶厂,将羊楼洞等地收购来的茶叶加工成砖茶和红茶。这是汉口第一批近代工厂。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贯通,茶叶从海参崴装火车,茶叶之路全线废弃。但赤壁的砖茶经同这条茶马古道上的新线销往蒙古、俄罗斯和中亚的吉尔吉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一直未曾间断,一直持续到1938年侵略中国的日本占领蒲圻(今赤壁)。
如今的羊楼洞冷清得如一眼古井,昔日的辉煌沉淀成一排排沧桑的老屋。它们因时光流动而破损,房前柱廊已所剩无几,只有那些残剩的雕刻花纹和散落的柱础石倔强地见证着古镇的繁华。一直居住在这里的羊楼洞居民贺祖清说,通过这些残留的老建筑,能够了解、欣赏并想象出古镇在明清时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如果你注意看的话那些建筑物主要是土木结构,而且木很大,窗户啊全部都是带点雕花的,而且每一栋的风格特点也不相同。”
然而,这些历史、这些老建筑还有这条青石板路并不能阻挡羊楼洞人对外面精彩世界的向往。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妇女。他们有的坐在街边发呆,耳边时不时传来阵阵麻将声。长期外出打工的青年袁洪良说,比起在家里游手好闲,他还是愿意出去做点事:“要是外面有好事做,我还是愿意在外面做,在家里有什么用呢?根本搞不到钱。没有工厂,没有事做,就慢慢地变懒了。本来像我们这里,好的单位全都搬走了,就是靠个人搞一点事情。听说过这里搞旅游点,但没有人管,上面不重视,搞得起来啊?重要就是这条石板街,也没有什么好的风景点。一般来说就武汉人来看一下,再就是武汉人跟日本人来看一下,别的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玩了。”
羊楼洞因茶而兴,如今走在这条老街上,看不到多少以茶为生的人。贺祖清说,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他们只能眼看着引以为荣的老街一天天衰败下去:“最初,这条街还保护得比较好,这些建筑物,年久失修,有些房屋就要倒塌,这里地方的老百姓就要把这些建筑物拆掉,改成现在的住房,这无形中就把古迹给破坏了。地方政府也有政策保护,主要是资金不到位。老百姓的房子要倒了,如果你不给资金维修,他就随意的乱改,有些家庭搬出去了。反正老房子要倒,就让它倒。近年来我一直在观察,按照损坏的进度,不出10年,这条古街将不复存在了。”
如今,离老街好几里路的赵李桥茶厂成了传承青砖茶的唯一根脉。它的前身就是羊楼洞茶厂,为了不再用独轮车,为了不再让农民汗流浃背地运进茶叶送出茶砖,1953年政府将茶厂迁到了靠近铁路的赵李桥。在赵李桥茶厂的流水线上,被压上了“川”字的青砖茶,还是那样色泽青褐,香气纯正,还是那样紧密结实,份量足称,还是那样深受蒙古族牧民的欢迎。 2006年,赵李桥茶厂获得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牌匾,成为全国产茶制茶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由于战乱的缘故由于国际关系的原因,200年的中俄茶叶之道间断了100年。在这中断的100多年里,俄罗斯主要引进的是印度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然而俄国人一直没有忘记这条古老的国际商道,在恰克图还建有一座茶叶博物馆。很多俄罗斯的老人、很多俄商的后裔还非常向往鄂南的茶叶,他们非常希望重新开辟中俄茶叶之路。而鄂南本身的茶叶品质好、水质好、传统的工艺也非常优秀,在做黑茶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作为企业,赵李桥茶厂有信心把中俄茶叶之路再次打开,如果进展顺利的话,羊楼洞砖茶的市场容量应该是相当的大。
但对于羊楼洞人来说,更应该考虑去挖掘这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赵李桥茶厂副厂长熊鑫福举例说,云南的普洱茶之所以能如此红火,是因为整个云南省投入了1.7个亿做宣传。云南的大理城和丽江城原来的规模也没有现在这么大,通过宣传造成影响后,再引进外资,一部分进行维护维修,一部分进行仿古式的扩建,现在看上去规模才比较大。而羊楼洞的独特资源在于,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像明清街这样完整的一条古街了。羊楼洞如果把明清街维护起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的延伸点,这也是一个亮点。另外,开辟中俄茶叶之路,俄罗斯商人也主动提出来了,要“重开中俄茶叶之路,打造古茶叶之路成为现在的旅游之路”,那么实际上就是延伸到羊楼洞这个源头来。如果通过旅游来带动这个产业,也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扩大这个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内地的消费,促进欧洲国家的消费,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鄂南茶的产业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熊鑫福说,羊楼洞的开发需要企业要自身努力,但企业自身努力还是以他的生产赢利为目的,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政府参与打造,它的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旅游的延伸来带动砖茶之乡的经济发展,带动茶叶文化的发展,带动商业古道的发展,我认为这样做是很可取的。”
以茶为媒带动当地的发展,重新打造中俄茶叶文化之路,我们期待着羊楼洞古镇重新焕发出生机。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3-4-2 11:2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顶起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4-2 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5-20 04: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