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2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散文] 想起老家的栽田鼓[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6: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起老家的栽田鼓
                     
  
  “笃笃笃,笃笃笃。”一阵鼓乐声从田间响起。鼓声停歇后,就能听到几句唱腔。这便是老家的栽田鼓了。
  老家在鄂东南,当时农村的经济相对落后,栽田未能用上机械,而是靠人工一棵一棵地把秧苗插进水田中的。早稻是在“五一”期间抢插的,乡民有换工的习惯,今天你在我家下水田,明天我也帮你家插秧。人多,劳动着也是热闹的。然而,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感觉并不好受,劳累的村民在不经意间就会把一只手或两只手都撑在自己的膝盖上来插秧了,但这样会影响插秧的速度。为了消除疲劳,催工鼓劲,东家因此会请来击鼓艺人在田边敲起了栽田鼓,唱起了民歌——
  喜盈盈,喜盈盈
  一根鼓槌手中抡
  口唱山歌提精神
  手儿捏着小秧头
  插在田里换金银
  ……
  击鼓艺人的在田边击一阵鼓,唱一阵民歌,在田间劳作的乡民,谁插秧的速度快,谁的秧苗插得端正,在田边击鼓唱歌的艺人看得一清二楚的。而往往,艺人们会把自己眼中看到的一切,都通过歌声从自己嘴里唱出来。田间劳作的乡民们一面听着击鼓艺人唱,一面跟着所唱的内容调整自己的速度,或是把握自己自己栽田的质量。有些在田间劳作的新手(学插秧的小孩子),击鼓艺人会唱出一些鼓励她的话来。当然,倘有个别的“懒婆娘”打从田边走过,艺人也会唱——
  打此路过的媳妇哟
  你去何方?
  媳妇应该下水田哟
  忙着插秧
  看媳妇你正清闲哟
  他人正忙
  不相信你这个俏媳妇哟
  是懒婆娘
  ……
  几句唱词,就有可能把“懒婆娘”唱下水田的,否则,她就会因为羞愧而“大逃亡”,总之,在田边几乎是看不到偷懒的人的。也是,听着这鼓声,听着这歌儿,谁个又能偷懒呢?
  鼓儿奏着,歌儿唱着,击鼓艺人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改变击鼓节奏,劳作的人听着鼓声也知道自己该休息了,爬上田塍稍作休息,享用一点东家送到田边“过中”用的酒糟或茶水……
  如今,老家的村民不多了,有劳作的村民也是开着“铁牛”下了水田。栽田鼓声也已销声匿迹。然而,每逢五一期间,当我走在田野时,我就能想起老家的栽田鼓声,我就能想起那纯朴的乡民们。
  
  此文已见于今天的《湖北日报》第12版

评分

参与人数 4经验 +49 收起 理由
凯凯168 + 8 赞一个!
田律师 + 20 赞一个!
烽火连篇 + 10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雾里清风 + 1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3-4-26 07:23 | 只看该作者
应该好古老吧,早些时是大队一起出工,后来责任田包到户,都是自家亲戚或几家要好的一起相互帮忙...那个鼓...好遥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7:32 | 只看该作者
yun1993 发表于 2013-4-26 07:23
应该好古老吧,早些时是大队一起出工,后来责任田包到户,都是自家亲戚或几家要好的一起相互帮忙...那个鼓...好 ...

我是看到过,但仅看到一次。而且,一定是单干的时候看到过的。
栽田鼓,坐夜歌等,这很有地方的特色。但现在,栽田鼓还真的不曾见了,而坐夜歌,在民间倒是依然有传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4-26 08:20 | 只看该作者
茄子炒辣椒 发表于 2013-4-26 07:32
我是看到过,但仅看到一次。而且,一定是单干的时候看到过的。
栽田鼓,坐夜歌等,这很有地方的特色。但 ...

毛看到栽田鼓,坐夜歌倒是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4-26 08:24 | 只看该作者
才分田到户时搞过。打鼓的都是栽田的高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4-26 08:2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8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08:46 | 只看该作者
七公 发表于 2013-4-26 08:24
才分田到户时搞过。打鼓的都是栽田的高手啊。

打鼓的人,搞不清楚会不会栽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4-26 21:27 | 只看该作者
民间文艺,不知还能传承多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4-26 21:42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4-26 21:53 | 只看该作者
传承赤壁的民俗民风文化!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7 15: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