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期间,李朝晖在京邀请湖北老乡雅聚。一见面,他就递给我一本李次授先生撰写的《赤壁风物》。 这是一本不足10万字的小书,但装帧精巧,封面古朴,颇与作者的品格与书内的文格相符。伏案夜读,更添一片思乡之情,和对作者其才其识之敬。我读过的有关赤壁的文献不少,而这本书,史实更为详尽,考据更为严谨,文字更为优美,特色更为鲜明,不失为赤壁人都应一读的精品。 李次授先生曾是蒲圻一中的教师。记得我少年时,常听毕业于蒲一中的周益发先生向我夸耀一中的几位名师:李次授、李西林、葛松焘……所以,我对次授先生可谓“久仰”。七十年代,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歌颂车埠中学的长篇通讯,作者就是李次授。那时,报刊极少,版面也少,人民日报也就每天八个版,不像现在报刊林立,报纸动不动就是几十个版。在那个“全民皆文”的时代,每个公社(乡、镇)都有专职的宣传干事,县委有报道组。次授先生就是以“能写”而调入蒲圻县委报道组的。一个县级报道干事,要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不说过去,就是现在,也是“难于上青天”的。而次授先生居然就上了青天!他和车埠中学,都从低点跃上了巅峰!有此巅峰之作,车埠中学越众而出,名噪一时,盛极一时。有此巅峰之作,次授先生足以称雄文坛,大慰平生。但先生从不以此为傲,以至许多年轻人不知此事此人,犹如珠玉藏之锦盒。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朝晖引荐下,我才得以拜访次授先生。虽然此时他已年华将老,但言谈举止,仍然才气四溢,激情四溢,使人想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圣言。 这本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赤壁风物》,就是次授先生的暮年心和故乡情的结晶。 赤壁,天华物宝,地灵人杰,为故乡的繁荣而笔耕不辍者。何止次授先生一人,其他如老一辈的冯金平、沈显庭、吴纯法、刘焕章、邓楚栋、伍昌平、邓秀政、游茂俊、叶启煜、刘国荣……新一代的刘智毅、冯晓光、唐小平、孙新平、姜洪、江中兴、马景良、张东海……无一不在默守故土,自甘清贫,用自己的热血和智慧,孜孜不倦地书写着赤壁的历史。正是他们接力棒似的一茬接一茬的不懈努力,才使赤壁的文脉得以承源继流,开枝散叶。他们虽然没有创建高楼大夏,没有创造鸡的屁,但他们的智慧,在每一个赤壁人的心中,竖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他们的心血,有如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赤壁人。他们,才是赤壁大地上永放光芒的瑰宝!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传播更迅速,更广泛。点击《赤壁热线》,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春风,可以看到赤壁未来的希望。只是现代的年轻人喜欢用网名,我叫不出这些为赤壁文化的弘扬默默奋战的新生代的名字,但他们的每一次的努力,都令人心生敬意。 敬重赤壁文化,敬重赤壁的文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