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0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母婴交流] 摒弃饭碗教育 向“梦想”出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4: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读“饭碗教育”背后的尴尬
  

  什么是“饭碗教育”?

  

  “饭碗教育”是家长自创的一种“危机教育”模式,即在孩子还不谙世事的时候,提前将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告诉孩子,企图激发孩子发奋读书。“饭碗教育”是家长最熟悉,也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可是这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孩子有多大的鼓励和刺激作用呢?

  

  网友: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的饭碗和前程,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名校,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会失业,就会被人瞧不起……但是这种教育收效甚微,孩子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饭碗教育”时过境迁?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由于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即使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孩子的生活也是衣食无忧,家长为他们描绘的“危机”,在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像家长在他们童年时讲的“狼来了”的故事,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第二个反应是,“即使信,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而且孩子还有一个心态:“不用怕,有父母在,能让我饿死吗?”

  

  按照常理,“危机教育”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教育。但前提是孩子本人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危机,并因此产生了跳出这种危机的紧迫感。对于在富裕时代出生,在殷实甚至很富有的家庭里长大,不知道为谁学习,没有学习动力,没有生活目标和人生方向的孩子,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副作用还不小。

  

  “危机教育”成了“恐怖教育”?

  

  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压力大,甚至在孩子面前夸大自己的困难,用就业难、赚钱难、养家难来刺激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因不想学习、不想考大学、不想工作、不想失去自由,转而恐惧长大。尤其是到了高中段,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已经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危机,知道家长并不是在“吓唬”他们。但是,对已经有危机感的孩子进行“危机教育”也许并不合适,它往往会增加孩子对危机的恐惧感和想成功、怕失败的焦虑感。而这种焦虑不仅不会变成孩子的动力,而且还会变成压力和阻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薛琦说,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在“蜜水”中泡大的,可开始懂事后,家长有意无意的“耳提面命”让他们逐渐发现,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的无忧无虑,甚至对未来产生了恐惧。如果方式不恰当,会给孩子心灵的成长带来极大压力,甚至可能诱发心理疾病。




别让"饭碗教育"成为"梦想教育"的假想敌
  

  “饭碗教育”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梦想?

  

  紧张“饭碗”的家长大概分两类,一类是有很强烈的生存危机感,觉得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一门可以养家活口的手艺,先去占到一个“铁饭碗”,这样才够安心。

  

  小编解析:当一个人全心全意去追逐梦想,做他真正热爱的事情时,才能激发更大的潜力,经济上的和社会意义上的回报渐渐都会有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阔他的眼界和心胸,这样他才能完成更大、更好的事情,只盯着眼前的那个饭碗,格局小了,即使在世俗的层面,所得的收益也会大受限制。

  

  还有一类父母是将社会主流的标准内化成了唯一标准,评判一件事、一个人主要就是看经济收益、社会地位等等外在的东西。

  

  小编解析:我们衡量事情和人成功的标准不只是金钱。诸如快乐、幸福、能否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真正的价值等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并且是更加能令人获得“意义感”的向度。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即将走向死亡,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希望如何总结、评价自己的人生?是我赚了很多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还是我做了许多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情,并给别人带去了欢乐和幸福?这样看问题,或许会更清楚一点。

  

  “梦想”的实现还需脚踏实地

  

  许多家长对“饭碗”与“梦想”的取舍感觉两难,其实就是忽略了:梦想与脚踏实地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些家长想尽量随着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梦想”,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只看重想法,而忽略了想法落实的过程。所以,在“梦想教育”中,需要强调的是:你有没有脚踏实地、准备好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把梦想真正地实现出来?在“饭碗教育”里,努力只需要达到一定的符合社会标准的程度即可,却少了那种为了梦想竭尽全力、达到巅峰的状态。




饭碗教育只是手段,实现梦想才是目的
  

  梦想教育:母子共同的任务

  

  孩子能拥有远大的理想,本身就会对他自身的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有更好的教育实例可以借鉴与学习,那就是犹太人的教育。

  

  相对于世界上的58亿总人数来说,犹太人的数量只占到了其中的0.3%,仅有1800万人。但就是占如此比例的犹太人,竟给我们人类社会留下了不可计数的成果。例如,在所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达到1/3强,他们都来自总人数1800万人的犹太人中。

  

  我们回顾历史还会发现,很多在不同领域中具有影响并改变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比如精神分析学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思想家马克思、画家马克夏加尔、金融资本家罗斯柴尔德等,都出自犹太家庭。

  

  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出现,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幼儿期所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特征之一是,犹太人习惯将树立远大理想贯穿于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他们了解,为了使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有很大活动能力的人,在幼儿期培养其丰富的才能是至关重要的。

  

  犹太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注重教会孩子掌握以下五个要点:

  

  ▲使个性得到发展

  

  ▲努力在自己擅长的方面争取一流

  

  ▲全面发展人格

  

  ▲培养创造力

  

  ▲终生学习

  

  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在人生初始,每一个人都生来具有很多宝贵的才能,因此要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这一点直接影响到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人们。的确,幼儿教育应该是母子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通过母子共同的努力培育出的梦想,对母亲、对整个教育的过程、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破译孩子的“梦想密码”

  

  第一,家长要明白,每一个孩子的生命里都有“梦想”的种子,家长的任务只是发现、呵护和培养。发现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和沟通。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前提下,也可以辅以测评手段予以旁证。

  

  第二,“梦想”一定要是孩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梦想。

  

  第三,当孩子的“梦想”与大人期待的“梦想”大相径庭时,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对“梦想”的选择。当然,前提是孩子的“梦想”不能违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第四,当孩子的“梦想”也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确定后,家长要做孩子梦想的守护者和孩子实现梦想的相伴者,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第五,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实现这个“梦想”的最近期目标,而后根据这个目标找出孩子实际存在的差距,再根据这个差距制定缩小差距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然后再督促孩子把这些措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第六,家长还必须明白,不能把孩子的“梦想”确定为考上某一所名牌大学,更不能是在某一次考试中排名多少。“梦想”是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上科学测评后的获得相关指标,由孩子、家长、老师甚至还有专家共同为孩子设计的人生奋斗目标。“梦想”比考名校、争名次要大得多。如果“梦想”只是一个在三年两载就能实现的具体目标,孩子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人生就会陷入新一轮迷茫。

  

  
结束语!
  

  能让孩子产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很多,比如父母的期望,社会的压力等,但是孩子自己的梦想才是他们学习最持久的动力。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应该尽可能摒弃类似“饭碗危机”形式的教育,而从早选择对孩子进行“梦想教育”。

  

  梦想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事情,要靠孩子的持之以恒。但是孩子的自制力普遍较差,往往不能将梦想时刻贯穿于自己的学习中。这就需要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和引导,让孩子意识到梦想对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从而珍视自己的梦想,使孩子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到达胜利的彼岸。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3-10-11 08:0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08:5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    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10-11 09:1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1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11 09:17 | 只看该作者

客气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0-18 17:3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05: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谢谢   早上好   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9 05: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欢迎 欢迎   早上好   祝周末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19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