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象过河 于 2014-5-17 00:41 编辑
所有的方言都不是空穴来风,乱说的。基本上是越土的话越是古老,都保留了古老的音。 ================ 注明:小括号内是赤壁方言发音 小时候出外探亲访友,经常走很远的路,实在走不动了,我父亲就让我双腿夹住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肩头上,赤壁方言说架(ka二声),有垫起、码起、放置等含义。 例句:那条沟很宽,你架到,莫落下去了。
吾侪(wu三声,zhai二声)意思是我辈,赤壁方言保留了这一特色。 《左传·宣公十一年》: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 唐 杜甫 《宴胡侍御书堂》诗:今夜文星动,吾侪醉不归。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仓猝遣将,吾侪之罪也。 陈毅 《寄友》诗:“叛徒国贼皆可杀,吾侪南线寄安危。” 例句:走,吾侪一起到武汉去玩。
车,本义是运输工具,是个名词。普通话中,车还是个动词,比如车零件。 《说文》:车,舆论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 赤壁方言中,车(cha一声)除了作动词表示以上意义外,还可以表示“转身”的意思。 例句:那个拐人一看到我进来,车个身就跑了。
耳,本义是指耳朵,是个名词。 《说文》:耳,主听也。 赤壁方言中,耳除了作为名词外,还作为动词用,表示理睬。 例句:我跟她说话,她耳都不耳我。
相,《说文·目部》:相,省视也。从目木。 《尔雅·释话》相,视也。“相”表示“看”最早见于《诗经·廊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赤壁方言保留了这一特色。 例句:我生了病,都冒得人作我相一下。
赤壁方言表示“毒杀”用“痨”(lao 四声)当是古方言词的遗存。 《说文·广部》:痨,朝鲜谓药毒曰痨。 《方言》卷三: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癞,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痨,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眠,或谓之眩。自关而西谓之毒。癞,痛也。 例句:他那个人啊,就是个痨药,会搞气氛得很。
炙(zha 四声) 《说文》:炙,炮肉也。从肉,在火上。古代汉语用于表示“烧烤,把去毛的兽肉串起来在火上薰烤”。 在先秦时两汉时期,民间一直用“炙火”一词。赤壁方言保留了这一特点。 例句:好冷啊,快坐到屋里来炙火。
驾驷(ga三声shi三声) 《说文》:驾,马在辘中。《玉篇》:驷,四马一乘也。 要出行,先得套好车马,引而申之,凡做一切事情都有一个开始,因此,赤壁方言不说开始,而说驾驷。 例句:敲鼓敲锣的都准备好了吧,来,驾驷!
楚人好巫,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招魂,《楚辞》中的《大招》和《招魂》都与招魂有关。赤壁有喊吓的习俗,这大概与楚人好巫分不开,楚国的招魂风俗在楚地一直延续下来,乃至解放后,江西、湖南一带,民间还残留着为死人“喊魂”和活人自招其魂的风俗,两湖一带还有招魂之类的民歌。时至今日,这些典型的楚国古老风气在荆楚一带的乡间依然存在。 笔者小时候受到惊吓,祖母就为我喊吓,所谓“喊吓”,也就是把受到惊吓的魂魄喊回来。具体做法是:到了晚上,受到惊吓的人睡着了以后,喊吓的人站在户外高处(有的人站在屋顶上或楼梯上),嘴里大声喊某人的名字:“某某,你吓到了,到屋里来歇,到屋里来歇。”然后一边喊,一边往回走,喊声也逐渐变小,每到拐弯抹脚的地方还要用提醒之语告诉魂魄不要走错路,最后把魂魄引至受惊吓的人的床前。
本文引用文件为2007年5月王宏佳博士学位论文《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 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志鹏先生推荐,飞象整理写文。 ================ 后记:飞象小时候,外公还在世,就喊飞象帮他老人家捶背,一边捶还要一边说唱:捶金鼓、过金桥,看恩大个老脚牢不牢。 其含义是把外公的背当作是一座桥,飞象要用捶的方式把桥捶散架。如果外公说,牢,那我就继续捶背。如果外公说,不牢了不牢了,那我就不捶背了,再捶桥就要散架了。哈哈哈~
最后请各位在外地的赤壁人,回答一个赤壁方言。 Rua(四声)不得撤哦 是什么意思? ================ 飞象QQ微信:165126956 微信公众号【飞象过河】追求的是对真实生活的感性描述、理性分析,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