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清道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旧作新发——认识陈天生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5-27 11:38 | 只看该作者
他的爱赤之心,不容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2
发表于 2014-5-27 11:45 | 只看该作者
他能耗尽自身资产为赤壁奔走,这本身就已了不起了,我不识陈天生,也没见过。但【陈天生效应】这篇文章我看过的。让我们善待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5-27 11:51 | 只看该作者
陈天生自己掏钱上千万想要建赤壁长江大桥的事,听说过,肥力高现在的命运如何,就事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5-27 14:28 | 只看该作者
昔日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岂是浪得虚名?有些人的话不听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5-27 14:31 | 只看该作者
只差一步没有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4-5-28 07:3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人多多益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4-5-28 07:39 |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4-5-28 07:46 | 只看该作者
  陈天生很有名。他当过大学教师,做过光明日报记者。80年代初期,他依托一个科普杂志,在一年之内,竟有了几百万元的赢利,并用这笔当时的巨款,创办了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儿童医院等七八项社会文化事业。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的长篇通讯《陈天生效应》使他声名鹊起,入选第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名字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p>    陈天生是个糊涂虫。这个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到了兴头上,头脑一发热就找不着北,犯下一个严重脱离实际的错误,弄得只好离乡背井,到南方商海里搏击。 </p><p>    陈天生不笨,对他来说,挣钱是一个太容易实现的目标,可他却意不在钱,就爱发奇思怪想,标新立异,并还想把这些看似离谱的东西变为现实。你相信吗,90年代初,他竟策划实施建一座由民间兴建的长江大桥?! </p><p>    陈天生是情种,你能想象吗,在一些人看来什么都可以用钱去买的时候,有上千万身家的陈天生却一封接着一封地写着情书,坚信靠着这些美妙的、诗一般的语言能追求到他心爱的女人———因为这都是我袒露的心扉! </p><p>    陈天生见识不凡,早在1993年,陈天生就提出把科技成果作为公司注册资金的建议,要让“老九”当老板。 </p><p>    陈天生狂妄,如果要以此排座次的话,陈天生肯定能坐上中国企业家的第一把交椅。“把肥力高的旗帜插遍全球”;“问鼎诺贝尔奖”;“挑战比尔.盖茨”,闻者莫不瞠目结舌。但陈天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爆发出来的。 </p><p>    陈天生是天才。因为就是这样一个陈天生,在两手空空,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奋力一搏,在短短的不到3年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生物固氮菌肥肥力高生产销售网络,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p><p>    陈天生,天生就是要引起一些震荡的。陈天生,中国企业家中的另类!     </p><p>
                                                                                                <strong>震荡一,折戟沉沙赤壁洒下英雄泪</strong>
                                                                                        </p><p>    为追寻陈天生的足迹,记者来到了曾使他“英雄泪满襟”的湖北省蒲圻市。虽然时间已过去了好几年,在蒲圻市政府后面一所小院里,赤壁长江大桥建设指挥部的牌子还照旧挂在这里。可能跟时值深秋有关系,那曾经繁茂的葡萄藤和花草都已凋零,院落很显凄清,陈天生当初“指点”赤壁大桥的小楼里已空无一人。但一位蒲圻地方干部给记者描绘起当年这里人声鼎沸的盛况时,怀念自豪之情仍溢于言表。在赤壁建长江大桥,毕竟是当地老百姓求之不得拍手称快的事。 </p><p>    为这座桥,陈天生付出了4年时间和耗尽了上千万个人积蓄。图的是什么呢?是为家乡尽点力,还是要过一把干什么事情都能把它干得风风火火、惊天动地的瘾。尽管照一般人看来,建长江大桥这个策划本身就有点不自量力。但就是这个不自量力的陈天生,1992年11月,与蒲圻市领导签订了修建赤壁长江大桥的合同,通过他的日夜奔走、兜售、游说,从美国请来了美籍华人学者、世界著名桥梁大师林同炎教授担任大桥总设计师。1994年3月,由美国新旺基公司董事长黄文赞先生投资1.5亿美元建赤壁长江大桥的合同在武汉签字。仅隔几天,地质勘探队伍便开到了由林同炎教授和国内交通设计部门共同勘定的桥址处,开始了地质钻探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和紧张设计,一份厚重的可行性报告送到了有关部门手中。陈天生把建大桥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p><p>    这1700年前的古战场本来马上可能有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的,可事实是这个项目却到此就戛然而止。就像当初迫不得已南下一样,他吞下一肚子苦水两手空空往北京而去。但陈天生却把他的影响留下了———蒲圻人终于知道了什么叫资本运营,知道了在招商引资中,除了几十百把万的小打小闹外,还可以有上亿元的大运作。蒲圻人通过建大桥,完成了市场资金运作的启蒙。于是,由美国客商投资6亿美元建设的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厂开工建设了;由著名教育家刘道玉任校长的华中法商大学也开学了;尤其是距蒲圻仅一公里,过去一直不为人所知的陆水湖从此闻名遐迩。一座为拍摄电视剧而建造的水浒城已迎来了国内外无数的旅游者。 </p><p>    蒲圻受益了!蒲圻人还记得陈天生吗?那块迟迟没有人摘去的大桥指挥部的招牌似乎能说明一些问题。     </p><p>
                                                                                                <strong>震荡二,祸焉非福肥力高横空出世</strong>
                                                                                        </p><p>    说失败和挫折是财富,有时是自嘲,有时确实焉知失败非福。 </p><p>    当陈天生到北京时,年已届不惑,且没有一点资金储备,照外人看来,要想东山再起已几乎完全不可能。但陈天生很自信,因为他还有一张底牌:七八年前,在他任广东高技术产业中心主任期间,一项关于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仅仅只因其中涉及到的生物固氮技术在学术上争议太大,马上要被扼杀和中止。也许这就是缘分吧,陈天生当时即以百万重金将这一课题的所有技术买下,并冒着破产的危险,投入巨资,组织科技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试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代高效复合生物菌肥。那是在80年代末。难能可贵的是陈天生没有马上把它推向市场,去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小心翼翼地送到专家手中,请求对其进行严格的验证。在陈天生忙于修大桥的这几年里,这个后来被取名为肥力高的微生物菌肥已过五关斩六将,经受住了广东省科委、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严格挑剔的检验,被专家认定为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并可提高农作物营养品质,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肥力高在大田里试验使用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专家们的实验室结论。肥力高技术成熟了,陈天生大桥修不成也回来了。谁都没想到鬼使神差地,这一技术储备成了他后半生精神和事业的归依。陈天生和肥力高此生了结不了的缘分似乎命运之神早就在冥冥之中将其尘埃落定:中国肥料绿色革命的旗帜就该由陈天生来举。 </p><p>    历史有时迫使人做出了一些看似无奈的选择,但又把很多希望蕴涵在这些无奈之中。但只有那些具有超强心理素质和意志力的人才有可能抓住这逆境中的机遇。陈天生是这样的人!但那时的他拥有的仅仅只有一个产品,没有经营的基本手段和条件。他到哪里去找支点,把肥力高这枚大球撬起。 震荡三,组织经营一石激起浪滚滚 </p><p>    如果说陈天生以前做了很多大而无当的事情的话,在肥力高的推广上陈天生真是把根须深深地扎到了沃土之中。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了解农村,他懂得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怎样对市场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他把杠杆的支点放在了热心农业技术,有资金实力和经营能力的生产和销售商上。他要在他和农民之间,组织多级由这样的商人组成的中间阶层,通过企业文化和级差利益,把这些中间商凝聚在一起,一级发动一级,直到村或组,通过村或组的代理人员,连接亿万农户。 </p><p>    组织经营,这个天才的创造使他不仅找到了支点,而且可以将他的个人能量无限地放大。但怎样才能将各路豪杰都吸引到自己的麾下呢?他打出的第一张牌是宣传。 </p><p>    他的最终用户是农户,但他的宣传却不针对农户,而是针对热心农业的经营者们。 </p><p>    记者曾采访过陈天生的分公司经理、乡镇销售代理和村里的销售员等人。问到为什么加盟肥力高事业,他们往往都会说,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肥力高是好东西!一位分公司老总说,报纸我几乎是每期必看的,除了能了解到很多信息外,更主要的是它让我感觉我不是孤军作战,我们有一个集体在共同为这个事业奋斗。同时我还能用这些新闻报道去激励我的员工们。记者还了解到,有一位总公司的高层领导几乎就是看了这些报道,才放弃原有的待遇甚丰的工作,来肥力高公司任职的。 </p><p>    这就是陈天生的企业文化,频繁的宣传是号召,是激励,是鞭策。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他创业之初,虽然囊中羞涩掏不出一个子,哪怕借夫人的私房钱也要打广告把肥力高的旗帜亮出去的原因了。 </p><p>
                                                                                                <strong>震荡四,智高一筹三千越甲可吞吴</strong>
                                                                                        </p><p>    当各路豪杰们开始试着敲肥力高的门的时候,陈天生打出了第二张牌:建立利益机制。 </p><p>    他的思路非常清晰:肥力高的推广是市场行为,其前提是必须让所有的人都有利可图。要让农民明白,买肥力高虽然需要花钱,但农产品品质的改良和产量的增加肯定能使他增加收益;要让各级经销商明白有钱可赚,把大头让给最基层,他们获得级差利益,总公司获得总量利益。这样在总公司和各级经销商、基层经销商和广大农民之间,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就构成了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p><p>    这两张牌点准了农技推广的穴。肥力高一下子火了!公司门庭若市。这块“蛋糕”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做大。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陈天生搭建起了他的肥力高事业的大厦,建起了200多家肥力高生产厂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最基层的销售点已深入到村(组)和农民家里。应该承认,除了肥力高外,我国还有很多生物肥料也具有推广价值。但谁去推广?怎样推广?而衡量一项农业实用技术的价值不就在于它能否走进千家万户,能否在农田里落地生根,真正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吗?!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天生探索了一条农技推广新路。 </p><p>
                                                                                                <strong>震荡五,自有公论在人心</strong>
                                                                                        </p><p>    尽管陈天生的高效生物菌肥肥力高经专业权威机构多次检测,证明其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固氮、解磷、解钾的功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效果明显;尽管几年来肥力高已在上千万亩农田里使用,只要方法得当,无一不增产增收,至今没有出现过一起无效和有其他副作用的投诉;尽管他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建起了一个遍布全国的肥力高销售网络,使肥力高成为被农民广为知晓并接受的著名品牌,刮起了绿色革命的旋风,而且这神奇的推广速度是在陈天生没向国家要一分钱投资、没向银行贷一分钱款的情况下实现的。但陈天生现在却很艰难! </p><p>    他从不避讳肥力高至今还没拿到生产许可证这个事实。但各地的地方农业部门却纷纷给自己的肥力高生产厂发许可证。这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总公司出的是菌种,菌种没有生产许可证,用菌种生产最终产品——肥料的各地肥力高生产厂反而有许可证。为什么?地方政府尊重农民的选择,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他们说得好,我们想把先进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真是难上加难,现在他们好不容易接受了肥力高,认为它确有实效,我们就不能再人为地制造障碍了。 </p><p>    无庸讳言,学术界对肥力高的生物固氮问题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但科技的最终结果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那么一个正直的科技工作者怎么能对摆在面前的科技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事实视而不见呢? </p><p>    北京大学的陈守良教授有一个非常公正客观的态度。他说,理论问题可以从长计议,不急于作结论,可有各种说法,百家争鸣。但微生物菌肥能不能生产,这完全看实践的检验。中国近些年有句话很流行,顾客就是上帝,肥力高的上帝就是农民,增产了,他们欢迎,最后的结论要由农民来做。 </p><p>    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培植也认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我赞成以农民的意见为主,让农民去选择。农民的意见就是上帝的意见,农民的欢迎就是最好的许可证,农民认为好的技术,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p><p>
                                                                                                <strong>最后震荡还在继续</strong>
                                                                                        </p><p>    在这篇报道的最后,记者想告诉读者:肥力高虽搞得红红火火,但陈天生却像一个苦行僧一样,过得很苦很累。 </p><p>    和陈天生走得越近,越发现这个人其实“有病”。和企业家们频频的请客吃饭应酬不同,陈天生几乎从不出席和肥力高无关的任何场合,且坚决地以是否关心肥力高事业区分是否是朋友。一身布衣,一双布鞋,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一篇又一篇地写着各个文案:这里有设想,有方案,有总结,有意见,甚至所有的宣传策划,公司自己办的企业刊物《阳光科技》,从撰稿、编辑到组版都无一不出自陈天生之手。很难有哪个企业家能做到像他那样,对事业痴迷投入到如此程度! </p><p>    记者曾仔细观察陈天生,除了肥力高,他还有什么乐趣?在山东临淄召开的一次肥力高工作会上,散会之后一大群农民围着陈天生不让走,非要和陈天生合影。平时对照相一点兴趣都没有的陈天生,这时却任凭照相机按个不停。记者后来了解到,这群农民都是肥力高的受惠者。 </p><p>    肥力高几乎是陈天生生活的全部内容和乐趣。 </p><p>    从挣到了多少钱这个角度衡量,陈天生实在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若以风流儒雅、才华和情趣论,陈天生也欠品位。但陈天生是一个思想者,你若仔细读他的《陈天生论经营管理》,会发现这是一座经营思想的宝库,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智慧和才华无私的奉献。 </p><p>    因此,记者最后想说,对一个倾全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应该多一分宽容、理解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4-5-28 10:3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如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5-28 10:32 | 只看该作者
才子帅锅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2 14: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