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迷迭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人像摄影] 【色影课堂】数码单反基础篇。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23 02:20 | 只看该作者
还不快滴来讲新课?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2
发表于 2009-4-8 03:15 | 只看该作者
请问版主,后面部分怎么没有讲了啊~~。讲的挺好的啊。适合初学者。
希望尽快贴上来哦·~`
在此非常感谢~~
13
发表于 2009-4-8 07:01 | 只看该作者
不懂。。没研究`有机会当面请教。。!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03: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迷迭香 于 2009-11-15 03:19 编辑

统相机分类


按画幅分:
所谓画幅,就是相机所使用胶片的尺寸。
画幅越大,记录的画面细节越多,画质就越好。


135相机——使用135胶片的相机,它的拍摄尺寸是36x24mm;最常用。体积最小,便于携带。比如尼康F80、徕卡M系列等。



中画幅相机——使用120胶片,根据机背不同可分为6×66×76×96×10等画幅;商业用得多。体积中等,可以接受。比如哈苏503、禄莱6006等。



大画幅相机——4×58×10大画幅相机使用的是单张的页片,一次拍一张或两张胶片。体积最大,笨重,带个大画幅相机出门是很痛苦的事情。这类品牌有林好夫、仙娜等。





按结构分


单镜头反光式相机




优点:没有视差,所见即所得;对焦迅速;便于携带;不同的镜头选择;
缺点:噪音大、机震大、镜头大,按下快门反光板上升会黑

135和中画幅,都有单反相机。
中画幅单反更大更重,噪音更大,价格更贵,但画质更好。



旁轴取景式相机
旁轴相机,是相机发展史上品种最繁多的一种相机,著名的徕卡、禄莱,还有康泰时等,就是非常有文化的旁轴相机品牌。这种相机出现在单反相机之前,它有如下特点:
单独的取景器,不像单反必须通过镜头取景,但这样会造成视差,如图(高级旁轴有视差补偿系统);


机身小、轻巧——因为没有反光镜和复杂的部件,无论是体积和重量,都不是问题;
可更换镜头——但由于其结构问题,没法使用超广角和长焦,35mm~70mm焦段是其常用的
最具有人文味道的相机——由于其小巧隐蔽,不像单反那么招摇,还有视差上让你不得不先思考画面构图,这种相机往往是纪实、人文摄影师的利器。比如纪实人文大师布列松,就是徕卡走天下,他最常用的就是35mm50mm镜头。

说个题外话,现在很多玩纪实人文的摄影师,往往对使用单反咔嚓个不停的摄影师很鄙视,就是因为纪实人文,低调,思考,有品,不动声色。哈哈!纯属个人看法,请勿对号入座。

旁轴相机,也有135和中画幅两种类型,中画幅旁轴特别适合专业摄影师,画质好又便于携带,就是价格……死贵!





直接取景式相机
这种相机一般都是大画幅的专利!不会有反光板,不会有视差,画面直接通过镜头取景,也是照相机最原始简单的一种!

这种相机看起来像个手风琴,前面是镜头,后面是聚焦屏,调焦基本靠手,移动镜头或相机后背——真的很像拉手风琴。

大画幅相机,至今依然是对画面每个细节都很专注的摄影师的最爱,适合拍风光和建筑,画质是当之无愧的一流!

不过,实在太笨重了!拍照时简直是超强体力劳动!

最后提一下,这种相机是最原始的小孔成像原理,所以聚焦屏上看到的是个倒影……要慢慢习惯。

还有其它什么双反相机、傻瓜相机、水下相机、立体相机……很多名堂的相机,这里就不多介绍了。有兴趣自己找资料看。
15
发表于 2009-11-15 11:20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16
发表于 2009-11-15 12:30 | 只看该作者
好教才!
17
发表于 2009-11-15 12:34 | 只看该作者
我跟个一个!    声明一下:转贴呀!
                                    网友ldc101:和影友谈三脚架
   东辽河朋友提出了三脚架的问题,正好还有一些影友也提出愿意详细谈谈三脚架。我把自己的“数据库”打开,发现有我早年的讲座教材,在此基础上按照现在的器材情况,重新进行了整理,编辑出来供大家参考。其中肯定有不少错讹和谬误之处,既然是学习就闭着眼睛等候“挨砖”了。
    《和影友谈谈三脚架》
    一、为什么要使用三脚架
    当然,低速长时间曝光的情况谁都明白,就不罗嗦了。
    一般通常的说法是:手持拍摄快门速度应该不低于焦距的倒数,也就是说50 毫米的镜头在1/60秒时应该能端住。
    但是实际上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涉及手持相机时单反机存在的"机振"和"手振"影响。造成振动的因素包括各种相机的反光镜、镜箱和快门的结构,机器的重量,以及各人手持相机的姿势,肌肉的放松程度等等。
    有些专家的结论是:实际上拍摄中,使用标头时,单反机一般(指中档机以上)在1/500秒(含)以上的快门时,振动对成像才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如果你坚持非要用更慢的速度手持拍摄会怎麽样呢?1/60秒-1/125秒与1/500秒之间的差别在一张10寸左右的片子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你放得再大,就能发现机器振动的痕迹,而相信那是你不想看到的——就是镜头成像锐度的降低。
    下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使用象捷信这样绝对坚固的三脚架——
在 1/4--1/30秒这几档快门下,是机振最难消除的区域,只有极少数的三脚架能完全消除这些振动。所以我们看到的许多这个快门时间段拍的照片,相对你使用的镜头级别来说,都不够十分清晰。 这就是说,许多人的镜头,在没有用上足够坚固的三脚架之前,令人惋惜地损失了清晰度指标。
二、三脚架的重要性——
    风光摄影三脚架必不可少。原来大家似乎并不怎麽讨论三脚架的问题,我也就没有着意地强调其重要性。其实买一个优质三脚架,并把它合理地使用好,对于摄影创作来说,绝对是事半而功倍的事情。
    有不少人也承认三脚架的作用,但是在真正外出拍摄时,尤其是进入山景拍摄时,却将三脚架视作可有可无的负担。甚至见过有的人宁肯多背上几只镜头,也懒得带上区区一只三脚架。
    要知道,没有了三脚架,就会使你的器材效能大大地打了折扣:本来风光摄影为了追求景深,光圈往往需要开到f/11甚至更小,这样在光线稍差时,特别是对于风光摄影常用的中长焦镜头而言,没有了三脚架,简直就是被“取消了比赛资格”。
    即便是在阳光充足的光线条件下,也不是采用了镜头焦距倒数值以上的快门时间,就能保证手持拍摄的清晰度的。环境中的种种临时情况,都会使你的手持相机的稳定度大打折扣:变幻不定的山风、淅淅沥沥的小雨、坑洼不平的道路、熙熙攘攘的游客,还有“负重行军”、气喘吁吁的摄影者自己,都会让你感觉到有一支三脚架“保驾”的必要性。
    更何况有人做过试验:对于105毫米的镜头,即便是在1/125秒的快门时间下,使用三脚架和不使用三脚架,放大到同样视觉清晰度的照片尺寸,能相差到一倍之多!
    曾有前辈资深影人宣布过一句名言:在没有三脚架时,我从不拍风光!
三脚架的牢固程度除了和管壁的粗细厚薄有关系外,还和支地点的材料,各节之间的联结,支腿和法兰盘的接点,法兰盘和云台的接触面,云台的刚性……等很多因素有关,这诸多环节中任何一个有问题,即便架子腿再粗,重量再重,整体效果均告失败。
    市面上出售的三脚架很多品牌和规格、型号,多的足够让人像“傻小子看年画——一样一张”。
   实际上对于三脚架来讲,完全可以不象相机和镜头一样,还分什麽高、中、低档,分什麽性价比。在国内市场上能买到优质的三脚架只有不多几个品牌。
    为此我做过近四年的调查,用过的三脚架共有12种之多(好在大多数没花钱),说不定比烧器材的“大款”们换的机器、镜头还要多。
    多方对比的最后结果是:国产三脚架无一能可靠地满足要求,多数进口的滥品牌也强不了多少。反复来去,最后锁定为捷信—— 三脚架只有法国的GITZO(捷信,现已和曼福图合并)质量最好,性价比也还适合国人;德国曼福图属于值得花钱购买的,其它基本上都不应该在考虑的首选之列。
    顺便提醒一句:带上三脚架的同时,别忘了检查脚钉的牢固性,也别忘了带上快装板!——这都是前人们“血的教训”换来的经验之谈。

三、关于捷信的三脚架
    说起捷信的架子,很多影友对其来历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只要说明一点就够了:在二战的时候,GITZ0是专门生产炮架子和机关枪架子的,产品供不应求,二战后改做了照相机的三脚架。
    ——我觉得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的了。
18
发表于 2009-11-15 12:35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转贴呀!     网友ldc101:和影友谈三脚架----2
捷信的三脚架大约有0,1,2,3,4,5几个系列,号数越高表示架子腿越粗,可支持的相机越重。对应关系是:0号外管直径是20mm,然后每大一号直径增加4mm。2号架子的管直径就是28mm,同一个架子来说,每下一节比上一节直径要细4mm,节之间采用气密性的动配合,使每节管的拉出和缩进都有空气的阻尼,对安全很有好处,在某条腿锁紧失灵的情况下,架子不会马上倾倒。
     一般影友多使用135或轻型的120机器,最大焦距300mm/f2.8 及以下的镜头。这种情况下采用2# 捷信脚架,即:型号为“12xx”的架子就足够了。
    捷信的旋钮式锁紧是其一个重要的优点,是一套拥有专利的先进设计。它里边设计为锥形套结构,可以保证在长期使用发生磨损后,锥形套继续“跟进”,而保证锁紧可靠。其他的燕尾螺丝结构都没有这个特点,特别是偏心扳手式锁紧,如有磨损或松动,就只能更新或报废。
    捷信脚架中,标有“Performance”的铝合金脚架,都是橡胶脚钉和金属脚钉两用:拔下橡胶帽,里面是金属钉。
    捷信的脚架多数都能张开三个角度固定。其结构设计要比曼福图简单而且可靠。但是第三级似乎没有什麽用处。 中柱都是设计为可以拔下来倒插的结构,以便你应付低到地面的拍摄。
    2001年新推出的“2”打头的新系列,如:2228,都是中柱偏出在三条腿之外,可以任意旋转角度的结构。此外,三条腿可以各自“无级”张开角度并且固定。但是我总觉得这种结构的重心不在中间、看着设计也更加简易而不喜欢他。果然推出不到三个月,价格就下降了6、7百元。
    捷信的结实程度足够你信赖。除非严重超重或者刮太大的风,否则相机支在上面绝对的纹丝不动。由于用料扎实,讲究,各环节严丝合缝,控制极严格的公差带宽,捷信可以稳稳的把120中画幅支在上面。
    当然这样的代价是不菲的。一套2系列的架子加云台怎麽也要2500-5000元人民币。
几种常见的捷信三脚架指标(实际测量值而不是商品样本所列值)列表——
    例如:其中前两年备受瞩目的1126,实测结果证明,1126的收缩长不是38cm,而是41cm;总高度也不是各个网站上都列入的113cm或94cm,而是98cm;升中柱高度更到不了135cm,而是120cm;
    捷信从2002年的样本上开始纠正了这一错误(色影无忌上的数据至今仍不准确)。结果1126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被尺寸适中、小巧的碳纤脚架1128所取代。
    如果不想上碳纤的架子,那麽1226是首选,长度较短,重量不过两公斤,管脚为橡胶、金属钉两用式,价格1600-1800元之间,性价比很高。
四、关于捷信的云台
    云台的三角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台要是有一点问题,三脚架的功效就会丧失殆尽。
    有一些独立厂家生产一些真正顶级的云台,如:arca_swiss、Kirk BH-1等等。其售价恨不得比三脚架还贵,大致都在300元以上,有些朋友辗转从欧美购入,成本竟达6500元之巨!——这东西真的不是普通人可以问津的。
    幸亏捷信原厂的云台也不错。常用的球台有1276M(M 意为镁合金材料制造,重量较轻)、1376M、1377M等等。
其中1377原为固定式安装,后来捷信又生产了三种“快装台面”可另购更换。1285 = 1276的顶版、1385 = 1376的顶版、1387 类似于Kirk的云台顶版,可以手动紧固,同时适用于2#和3#云台的两种快装版。
捷信的云台有个特点:和脚架配套时似乎大一号更合适。1128的架子,配1276的云台正好,1228的架子,配1376和1377正好。捷信自己并没有证实这一点,但是大多数影友都有这种看法。
1276M外形图,1376M与其形状相同,尺寸大一号,快装版也宽出很多,为正方形;
    1276M的致命弱点:水平锁不住。另外,在上到200mm镜头时,球头也有锁紧后小量位移现象。
    1376就绝对没有。
    1275(1276除了快装板其他完全相同)的工作状态变化——
  1377M的外形图,这是原装的,售价在1100-1300元左右。

1377M的硕大球头细部。 使用起来异常稳定。
1377M的双重锁紧,一为阻尼调节,一为锁紧固定。
最近捷信又推出了类似1377的1277和1177,除锁紧改为扳手式单锁紧以外,外形基本相同,承重力递减。
现在国内的捷信部分价格行情——
包括下文中部分其他品牌的价格都是从多家网站和经销商朋友处得来,仅供影友们作预算时参考,决不做广告,因此也就不能透露销售地点。
捷信 G1126 铝合金脚架 1300元
捷信 G1128 碳纤维脚架 2550元
捷信 G1226 铝合金脚架 1700元
捷信 G1227 碳纤维脚架 2700元
捷信 G1228 碳纤维脚架 3150元
捷信 G2220 铝合金脚架 1350元
捷信 G1276M 球形云台 980元
捷信 G1560 碳纤维单脚架承重2kg 3节 600元
捷信 G1566 独脚架承重5kg 6节 850元
捷信 G1568 碳纤维单脚架承重4kg 4节 1200元
五、曼福图三脚架
曼福图在80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在中国摄影发烧界曾经占了绝对压倒地位,那时出去扛一个“老曼”的“055NAT”就“酷”到家了,俨然摄影技能也长了两个档次。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眼界也比原来开阔了不少,曼福图的粗大、笨重、以及螺丝需要维护等弱点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女士,扛着055似乎有些滑稽而且不伦不类。
对曼福图的真正打击来自捷信的大幅降价,使捷信由“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坛”上走向了平民百姓。这时候曼福图的东家Vitec集团(同时还是“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包的东家)及时对捷信的股份进行了购并,挽救了老曼家灭顶之灾的命运。
但是仍然有相当的摄影人士喜欢曼福图的大气、“健壮”,尤其是190初级系列,不到1000元的价位,还是目前捷信无法占领的领域。
曼福图常见的其实就三个系列:190系列、055系列、440系列。其中190是入门级;055是专业级,重得多;440是碳纤脚架。
前两种都以尾缀号区分:A或D是基本型、PRO是专业化改型、SH为短装型、NAT为猎装型……其中NAT系列属高级型,绿色猎装,脚钉、橡胶脚两用,带海绵隔热护腿——当年一等的“酷”!
特别要指出的是:NAT 只是曼福图同一级别型号的变型,实际、加工质量要优于其他变型和原型,一般都是橡胶脚、金属钉两用结构,腿上带有保温泡沫护手,外观也比其他变型“气派一些”,但是等级不会变,190就是入门级,055才是专业级。
440则是顺序排号:440为四节、441为三节,后来又出了445等等,大同小异,但是都比捷信的碳纤架子不便宜。
曼福图常见的云台为:
    1。球头云台308RC,其中尾缀RC是快速释放之意。
    2。三向云台141RC,很多人都嫌它太笨重,个不大,1KG的重量。
    3。再多介绍一种:大型球头云台468,载重10kg;
    下面为三种云台的外形图——首先是308RC
曼福图有关的三脚架、云台和独脚架参考价格表——
    曼富图 055 CL 经典Triminor快速中轴三脚架 870元
    曼富图 055 PRO 经典专业型Triminor三脚架 870元
    曼富图 190 基本型快速中轴三脚架 550元
    曼富图 190 Pro 小型专业快速中轴三脚架 730元
    曼富图 141 RC三向快装云台荷重6kg 370元
    曼富图 308 RC球头快装云台荷重4kg 410元
    曼富图 486 RC快装云台荷重10kg 420元
    曼富图 680B 独脚架黑 320元
    曼富图 680 独脚架 300元
19
发表于 2009-11-15 12:36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转贴呀!     网友ldc101:和影友谈三脚架----3
       六、关于其他牌号的三脚架
    国内市场上有很多牌号,日本的,台湾的,国产的三脚架。我觉得,这些厂家能在中国混下去真令人惊讶:就凭这些架子本身的质量——真难为他们怎麽打开的市场!(品牌不便点名,否则我非让商家“拍了黑砖”不可!)
    尤其是日本的架子基本上就是在蒙中国人的钱——在欧洲看看,日本厂家,象什麽金钟、SLIK什麽的卖到欧洲的都个顶个的扎实,做工精细,用料扎实——再看卖到中国的,跟后妈生的似的,能用塑料件的绝不用金属,能用一个螺丝凑合的绝不上两个……
    也别说,也许中国人的骂声高了,传出去一些,最近SLIK和Velbon(金钟)的产品也出了一些不错的型号。特别是金钟的630(3节碳纤)和640(4节碳纤),以及再小一号的530和540,质量不错,价格也比两大名牌低不少,不过得碰运气才能见到,现在北京已经有批量销售。
    1。金钟脚架的特点:
    采用和捷信类似的旋钮式锁紧方式;中柱为两截式螺扣联接的,在大张角将脚架高度放到最低时,可以把下一节拧下来,使中柱不致于碰到地面影响最低高度,节省了一支短中轴;加重物的方式为三角布袋式,通过加装在三条腿上的布袋,可以直接往上加石块以增加脚架的稳定度。
    不过要注意,金钟这几款脚架有台湾生产和内地(中山)组装两种,后者有些“偷工减料”,例如没有两用脚钉等等(现在已经正式命名为四位数的“5300”和“5400”等),价格也应该低于台湾生产的产品。
    金钟的几款镁合金云台重量极轻,结实坚固,可是我不太喜欢其“两半片”式的结构。
    下面是最近能找到的金钟三脚架和云台的市场销售参考价格——
    金钟Velbon 263QL 950元
    金钟Velbon 273QL 1150元
    金钟Velbon 540 1850元
    金钟Velbon 630 镁合金脚架身,碳纤维脚架管3节 1900元
    金钟Velbon 640 镁合金脚架身,碳纤维脚架管4节 1900元
    2。“竖立”脚架:
    Slik(商家称之为“竖立”)的碳纤脚架也很有特点,坚固,而且最大的优点就是比捷信、金钟都要轻!例如:
    PRO 713CF:碳纤三节,收长57.5cm左右(连云台),重量1.25kg(连云台),最低30.5cm,升长130.5cm,最高达到166.5cm;
    PRO 814CF:碳纤四节,收长49cm左右(连云台),重量1.53kg(连云台),最低31cm,最高130.5cm,最高达到160.5cm,最大承重5kg;
    竖立的缺点是:中柱的云台顶板直径太小,一般都配上原厂的简易三向云台发售,单独配用其它品牌的大直径云台影响稳定度。
    3。名牌云台:
    另外再介绍一下一些欧美独立厂家生产顶级的球头云台——
    Linhof的脚架和云台堪称极品,但是国内极少见到,说了也买不到,就此略过;
    还有arca_swiss B1-B3、Kirk BH-1等等,他们的设计合理,都用各种轻质而坚固的金属合金制造,操作手感圆滑,承重能力很强,支撑长焦镜头纹丝不动。有人称这类云台和捷信脚架是“绝配”。
    现在国内已经有类似商品出现,售价仍是高昂无比,大致都在3,500元以上,一般影友很少问津。

Arca swiss 003球头云台外观图——
    现在在五棵松东厅卖的叫“雅佳B-1”,4000元左右。除了顶级的坚固、稳定以外,其特点是右侧的大锁钮上有一个“机械定位记忆”钮,可以把你调整合适的阻尼位置记忆下来,下次再松开时,不用考虑,一松就是阻尼合适的位置,很是方便。
    此型号还有两个变形:一个是简易型,没有专门的水平锁钮;另一种是豪华型,在快装板的紧固螺杆外侧,还有一个类似曼福图云台的快装释放搬柄,可以一下取下快装板,很是方便——可是价格也要到5000以上了。
七、三脚架的投资方案选择
    有一位专家曾经说过:三脚架的投资,应该占到你器材总价值的13-15%。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当然,会有很多人说:错啦,我有哈苏,可就是一直用着300块钱买的烂架子,拍的片子不也是挺不错的吗?是,承认有这种情况。
    这也正说明:您还有的潜力可挖。用个破架子您都拍得挺好,要是换个优质的三脚架,可能出的片子您自己都不认识了?!
    对于很多“发烧级”的摄影者来说,由于拍摄对象和题材的不同和多样化,以及携带方面的限制,甚至还有必要准备若干只三脚架,以备各种不同的需要。
    同时选用三脚架时要注意,尽量买中柱下面有挂钩的。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在携带时,架子尽量的轻;而在拍摄使用时,架子最好尽量的重!解决这个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架子下面挂摄影包,或是携带豆袋压在架子腿处。
    再说三脚架总不会像相机一样换好几次,可能永远都不会换。所以买架子一定要用最好的。
    话说回来,若真能有又纤巧又坚固又皮实又耐用的脚架,价格还特别低,当然没人非得去买贵上几倍的进口器材。——可是这如同是“梦里捞月”!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总得强调某些方面,同时牺牲某些条件。
    若不嫌麻烦,只求“经济效益”,那就必须牺牲一下重量、体积和方便性了。反正是有一利就有一弊,需要自己权衡,别人说得再多还是别人的想法。但是主张用什麽器材都要把性能特点先吃透了,才好扬长避短,切不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总起来说,三脚架“轻便”和“结实”是对矛盾,不可兼得,只能顾一头,“轻便”和“结实”都想要,就得花大钱买碳纤维的,没有“空子”可钻。
    我对买三脚架问题的切身感受是:绝没有“又便宜又好”的货!想都不用想!
    以下绝对是大批“先烈”们的切身经验之谈——
    “国产脚架我自己买、帮别人买也买过多少个了,还包括台湾的一些产品,总的感觉是受不了比擦自行车还频繁的维护,否则就出“突发事件”:不是掉螺丝,就是坏快装板。还有一次,一条腿“自动失效”:锁紧失灵,另两条腿还“坚守岗位”,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去找厂家,让你哭笑不得。厂家的意见是:责任主要在用户方面,是你自己维护不够,应该每星期拿出来全面紧固一次,发现故障及时送修,就不会出此事故了。
    最后的结论是:跟它着不起那急!最后还是“一劳永逸”,买进口脚架了事。”
    独脚架倒不一定买那几种名牌的,因为其使用特点一是必须拍摄者用手稳住相机,二是架子受力方向是沿着腿的轴线方向向下的。一般在直上直下时的受力能力要大得多——立木还支千斤呢!所以那条“独腿”只要抗桡度能力够高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独脚架就是上文说过的伟峰101 + 泰能603A,才200元。但是其坚固程度绝对超过曼福图的276,价格又远远低于449。反正架上F100+XGP纹丝不动,在软件协会会员大会上出的片子十分满意。就是两件“零件”的质量都不稳定,都要仔细对比挑选才成。
关于三脚架选3节还是4节的问题,各种说法见仁见智,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摊开来也简单:
    3节结构的优点,在于少了一节,那麽最细一节的管直径,肯定会比4节结构的末节直径大一号,粗4mm,当然坚固程度就要高一大截;同时少一个收缩环节,稳定度也会有很大改善;价格也要低12%-18%;而且往往比4节结构的总高要高一些;
    缺点方面最明显的是收长比4节结构长十几厘米到二十厘米;重量也要增加一些;
    所以,如果不在乎收长过长,扛着笨重,买三节的脚架肯定划算;如果没有私人汽车代步,那就是多花钱买4节的合适。
20
发表于 2009-11-15 12:37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转贴呀!     网友ldc101:和影友谈三脚架----3
      八、三脚架的质量优劣鉴别方法
    一副优秀的三脚架,再经过拍摄者采取锁紧、加重等预防措施后,必须确实保证相机和镜头的足够稳定。
    如何判定三脚架是否足够结实,我的经验是按以下四个步骤来选择:
    第一步,三条腿完全张开,按住中心法兰盘适当用力下压,三条腿不能颤动、抖动,更不能出现明显的弯曲和外移。以法兰盘没有丝毫向下的位移感觉为合格;
    第二步,再适当用力按住中心法兰盘左右转动,在扭力矩下法兰盘不能有任何的“可以转动”的感觉,稍有活动量该脚架就寿命不长,用这一步可以筛选淘汰出大多数的低档不合格脚架;
    第三步,察看设计是否合理:进行张开、收拢、升高、锁紧、转向、俯仰等各种操作时,螺丝、手柄是否有相互妨碍现象,各操作位置是否顺手(有的人是“左撇子”,所以同一件器材不一定每个人感觉都一样),特别是“搬扣式”偏心锁扳手,在收放锁紧时特别容易损坏和失灵,新品的搬把角度应有充分的余地;“尾翼式”螺丝锁紧应该有“止退”措施,快装板螺丝不应在松开锁紧时脱落下来……等等;
    第四步,观察个体差异,总的感觉,某些国产器材加工工艺水平不稳定。也就是说,同种产品中,若干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所以我们在购买时务必要多选几个样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不同品牌、不同规格、不同个体之间比较一下就能看出哪一件更好一些。而且在决定购买之前一定先要讲好退换条件。
    还有影友总想知道三脚架各部分的材质,如:固定中轴的法兰盘和三个脚的锁紧部分是塑料的还是铝合金?
    ——有个“秘不传人”的方法:越是气温高越容易分辨(现正好是夏天)。用手攥住你想要知道的零件,觉得发凉的就是金属的,因为热传导快;不觉得凉的就是工程塑料或其他非金属的,因为其热传导慢。一般说大多数脚架法兰盘都是金属的,锁紧腿的零件也是金属的,偏心锁紧的搬把大多是工程塑料的。
九、顺便说一下:相机的反光镜预锁或预升功能的使用
    尽管各个厂家都宣称自己生产的相机采用了如何如何的新技术:什麽空气垫、新海绵、智能磁力等数不胜数的功能,因之反光镜的震动已经轻而又轻……,但是对于我们拍摄者来说,反光镜那“啪哒”一下,带来的仍然是近乎“灾难性”的后果。
    尤其是当你的三角架不够级别、重量偏低、刚巧当地又刮风、而快门时间又不巧刚好在1/30秒—1/2秒之间时,反光镜的震动对照片清晰度的影响,就完全可能达到了肉眼可辨的程度。
    解决的办法当然是使用反光镜锁和快门线。但是有的相机品牌只有顶级型号才有这个装置,那对于没有这个装置的相机来说,使用自拍机往往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启动自拍机时,反光镜先抬起,这时引起的震动大约能在1.5秒左右完全消除,而自拍功能却是在5- 10秒后释放快门,就可以完全消除这一弊病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出现的电动聚焦的“全电子化”相机,有些似乎“忽略”了这一“自拍预升反光镜”的功能,真让人怀疑那些设计者们是否从来没做过风光摄影拍摄?其实恐怕另有苦衷:“全电子化”的相机已经成了“耗电大户”,再加上十几秒的反光镜吸合功能,可能电池的更换速度就要惊人了吧?
    十、三脚架的一般使用常识:
    1。三脚架在放开时,从最细的一节放起,放完一条腿再放另一条腿;收起时相反,从最粗的一节收起,收完一条腿再收另一条腿; 否则你会觉得“手不够长”。
    2。张开的三脚架一般是有一条腿在前,两条腿在后,便于摄影者最大限度靠近相机取景;前方只有一条腿也会减少被外人踢到的机会;
    3.云台的放置方向:一般云台置于“相机转为垂直拍摄时,快门钮在上方”的位置,因为多数云台垂直立面方向只能转90度,这时若把快门钮转到下方会很不顺手;
    4。三脚架在较长时间闲置不用时,务必应该垂直放置。就算平时携带也应该尽量避免水平搁置,因为长时间的平放,会导致脚架细微的弯曲变形,影响脚架稳定性;同时水平放置也是脚架最脆弱易受伤的状态;
    5。为了增加稳定性,可以把沉重的摄影包挂在脚架下面。但是拍摄取景过程中拍摄者不可远离三脚架,以防出意外变故;
    6。拍摄结束时,要摘下云台的快装板,放入摄影包携带。这一点务必养成习惯,这是很多影友“惨痛的教训”——以为快装板在云台上,扛着脚架呼哧带喘到了山顶,才发现快装板忘在家里了(或是扛着不知何时丢了)!当时跳崖的心都有!
总之,三脚架是摄影人“器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完全应该享有其应有的显著地位。选好、用好三脚架,熟悉、掌握使用脚架拍摄的不同要领,会让我们影友的摄影创作,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后记:
    这篇长帖,是在服务器有病毒干扰的情况下,用了3整天准备,一天半(15个小时)才写完的。但是其中的数据列表资料,却是近十年累积下来的结果。有些脚架的长度和重量,都是在商店里随机取的商品样品测量而得。
    例如捷信1126,就经过了长达三个月、四批不同商家的货物测量才确定其和样本不符的。脚架的重量,也是用了较先进的手提电子称、精确度到5克测量的。
    目的就是让朋友们有一个较为翔实可靠的参考资料,免得东听一句、西听一句,无所适从。
    当然,谁也不是神仙。本文中还有不少缺憾和漏失,欢迎各路DX拍砖指正。以便修改、完善我的资料库,别再发生错误和误
    最后再罗嗦一句:器材再好,也代替不了镜头后面的那个脑袋!
    感谢您耐着性子看完这个长帖!给您鞠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12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