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楚南心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中国人的性格历史(转帖)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10-11 1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公子无忧 于 2014-10-11 20:49 编辑

纠纠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明犯我强汉天威者,虽远必诛。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御街披红骑马夸官,是为好男儿。崖山只有一个陆秀夫抱小皇帝而亡,文天祥自尽。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朝养士三百年,崇桢上吊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东林复社众正盈朝,八旗入关尽降清。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当年慷慨赴死的汪精卫最后成了汉奸。
炎黄子孙的傲骨何时被折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1 19:34 | 只看该作者
公子无忧 发表于 2014-10-11 11:38
纠纠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御街披红 ...

有人说: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国民性,公民意识,公德心,这话不无道理。

中国人的单纯和刚烈在一次次改朝换代的过程中弯折渐渐消失,维系这个社会的道德纲常逐渐被架空,人民越来越油条,不论从哪个方向有进城的大兵,他们都会熟练地插上顺民的牌子,摆上香案,跪在城门边迎接。

忍辱偷生的生存状态下根本没有健康的人格可言,人民逐渐习惯灵魂和身体的分离,他们熟练地把大道理和实际行动区别开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动物的生存方式。改朝换代和异族入侵相随相伴的是专制统治的日趋严密。古代中国在日益走向集权的道路的过程,就是千方百计扼杀民众活力,阻止人民思考和自发组织,不惜一切代价以维持社会稳定的过程。

中国人的表里不一,没有原则,是因为原则在很多时候是生存的障碍,所以中国人讲究中庸圆滑,没有棱角的人才能在这个规则畸形的社会里如鱼得水吃得开;中国人缺乏信仰,是因为中国数千年的劣性竞争之下,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之徒越有可能成功,由于帝王们的无耻表演和破坏性作用,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效用基本破产了。中国人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欺骗,所以他们早就不相信任何东西了,彼此之间也不互信;中国人没有公德心、脏乱差等问题很容易理解,中国人从来没有当家作主人的感觉,这个国家只是别人的私产,中国人只会爱护自家墙院里的东西,对于墙外的东西他们有着旺盛的破坏欲。

中国人残酷,缺乏同情心,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过于残酷,自己被生活所虐待,中国没有照顾残疾人的传统,中国人对生活中的残酷现象习以为常,甚至有时候乐于虐待别人以获心理补偿。近代革命里,一些先知先觉者认为改造国民性为当务之急,从严复、梁启超、孙中山到鲁迅、胡适再到柏杨、龙应台,在他们眼中,中国人国民性的劣根性才是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只有先从思想上去改造,才有可能推行现代化,才能推行各种先进的制度,才能实现中国的复兴和强大,否则,不论什么好东西,到了中国就立刻变了样。鲁迅、陈独秀等激进主义者提出全盘扫荡传统文化,“不读中国书”,以破坏民族性赖以产生的文化基础。

对传统文化的彻底破坏,中国人的道德素质在文革中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滑坡。以至今日功利拜金主义的盛行,对权力的膜拜,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中国人,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性格的形成。一个人要有性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要有性格,在如此的国民性之下,人民何以自立于民族之林,国家又何以获得他国的尊重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赤币 +60 收起 理由
公子无忧 + 10 + 60 一声叹息。。。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0-11 22:47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儒家的兴盛,就是民族的悲哀!自唐以后儒家将这个民族的雄性慢慢阉割了,可怜现在国家又提出孔孟之道!悲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4-10-21 18:2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董仲舒借鉴后篡改的儒家思想改变了中国人百家争鸣的创造性,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祖训泯灭了中国人的尚武情节,清朝的奴化思想磨掉了中国人的自尊,本朝的某些运动毁掉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宋就能改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10-22 10:21 | 只看该作者
失去创造力、感受力,就没有了灵魂
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7-3 03: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