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94|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作品交流] 诗人叶文福朗诵诗歌的情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村夫遥星 于 2015-5-27 15:35 编辑

      这是拍摄诗人叶文福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的一组竖片,从中看到诗人融进诗歌中的感情。

      下面是钟期何惭写的一篇文章,以此来作为配文。

站着,就是一首诗
                    ——记当代著名诗人叶文福赤壁诗歌创作演讲会

                   钟期何惭

       五月,是麦黄夏收的季节。
       五月,是石榴火红的季节。
       五月,是蛙声雷鸣的季节。
       五月,也是诗人叶文福老师回乡播种诗歌的季节。  
       5月24日,在赤日炎炎的赤壁,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诗歌风,下起了一场激昂的诗歌雨。下午四时,赤壁市实验中学信息楼报告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来自市作协、陆水湖畔文学社及实验中学的师生共两百多人,聆听了叶文福老师激情澎湃的演讲,分享了老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人生成果。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俯首恭听,感触很深,获益匪浅。
      “文学就是发现自己”这是叶老师演讲前泼墨挥毫,为文学爱好者题写的一句格言。他说,文学就是要摒弃自己内心的龌蹉,排泄自己心灵的肮脏,唤起自己的良知,去说真话,抒真情,去褒扬真善美,去揭露假丑恶……诗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七十年代末,叶文福老师以一首《将军,不能这样做》轰动了全中国。在诗中,诗人对将军的告诫,对将军的期望,对将军的斥责,都是出于革命,是一首维护神圣革命的诗篇。以赤诚之心,贬时代之弊,其浩然正气,日月可鉴。他说,他曾是一块乡野的顽石,经岁月的打磨,时代的冲刷,愈发轮廓分明,铁骨铮铮。不是吗,他坎坷曲折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锤炼自己,发现自己的过程。他,完成了从一块顽石到璞玉的伟大演变。一句句满含睿智的语言,使每一个听众犹如醐醍灌顶,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先为人再为文的道理。只有先做人,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配去写诗,写出有血有肉的诗。
     关于文学,叶文福老师强调文学要有根基,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脉搏里吸其精华,像凿井穿石般打通水源,让汩汩的清泉喷薄而出。叶老的文学根基是《离骚》,他认为《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鲁迅先生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无论是在人生的高潮与低谷,他始终把《离骚》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一本《离骚》,叶老师读了一辈子,百读不厌;用了一辈子,受益无穷。他甚至说,没有《离骚》,也就没有叶文福。言难尽,情亦难禁,叶老现场诵读起《离骚》,博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关于诗歌,叶文福老师作了许多通俗的解说。他主张诗歌要有思想,要有灵魂,要有真性情。"把白话写成诗,就如同把走路走成舞蹈,走出美,走出韵味,走出想象,走出夸张等艺术元素,而绝非把舞蹈跳成走路,会走路并不一定能跳舞,不会跳舞就老老实说自己不会,不能把自己走路的样子说成是跳舞!"他边说边示范,大家被他幽默风趣地表演感染了,不约而同地拍手称赞。他说,诗歌的语言要有弹性,要有张力,就像“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样给人无限的遐想。同时,他也强调诗歌要有格调,通俗而不低俗,不得像某诗人写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语言那么俗气。他说,诗歌的表达要有艺术,把诗写成白话不叫诗,把白话写成诗才叫艺术。说到动情处,他即兴诵读了自己写的一首诗《墓碑》:  
       真想做你的墓碑
       永远站在你坟前
       这样,我能把你芬芳的名字
       镌刻在我心间
       我愿意让别人看着我
       是一块无知觉的石头
       我晓得
       只有枕着一个执拗的我
       你才能幸福而安静的长眠……
       这首爱情诗,全诗没有一个爱字,却把那生死相依的忠贞爱情写到了极致。这不是白话,这便是诗歌的艺术。
       关于诗歌,他有太多的话要说,他有太多的人生阅历与我们分享。1983年8月,叶老师回到家乡,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正如他在《钓歌》一诗中所写“人生难得万事休,卸戎装,挂缨枪,作流囚……”当年,叶老师闲来无事,被一帮文学青年邀约去钓鱼。当然,这帮文学青年,不是泛泛之辈,有后来成为中国十大乡土诗人之一的饶庆年,有现任湖北省作协副主席的诗人梁必文等。叶老师折腾了一天,没有钓到半片鱼鳞,不妨被弟子们笑话,但心情愉悦,意犹未尽。走到半路,才思潮涌,诗兴大发,要梁必文记录,当即写成了《钓歌》。从“钓得清风两袖,喜欢满鱼篓。我少一份丰收,鱼多一份自由……”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乐观豁达。从“新月浮云海,好行舟,浑身还涌少年血,一跃上船头。纵横挥竿纵横笑,一行诗。钓满天星斗”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豪情满怀。他的人生阅历丰富,目之所及,足之所至,处处留下的都是诗行。
       最后,叶文福老师还诵读了这首《钓歌》和另一首《火柴》,近两个小时的演讲,时时激起潮水般的掌声。诗人的演讲结束了,但诗歌的种子在赤壁的热土上正悄然生长。
       二十多年前,我就喜欢读叶文福老师的诗,我读出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读出了他朴实的乡土情结。他的诗,豪放若大江东去;粗犷如旭日喷薄,总是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我站在这里,站如赤壁,岿然不动,虽位卑而高举尊严,我站在这里,站成赤壁,胸前血也如注,这是诗的风采……”
       这,是诗人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诗句。是的,即便是站着,他也是一首诗,一首不拘羁绊直抒胸臆的诗,一首没有媚骨充满阳刚之气的诗,一首热爱祖国燃烧生命的诗。

钟期何惭与诗人叶文福以及叶文福夫人王粒儿的合影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2 赤币 +30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牛歌 + 20 + 3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5-27 0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26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