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日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被喻为“史上最严”,这无疑是在为习惯了移动支付的老百姓保驾护航。在互联网时代,只带一部手机出门正在成为可能。
近日,共时财经小编走访津城市场发现,从传统商超到餐饮娱乐,移动支付无处不在,手机支付逐渐向各行业渗透,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在慢慢发生改变。
现状:移动支付“吹进”各行业 从团购网站到外卖网站,从打车软件到代驾服务,从看电影到餐馆吃饭……移动支付已经进入各行各业,日渐成为主流的支付方式之一。来自天津市商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天津电子商务去年交易规模达到5234亿元。
我们看好微信支付前景,特别是将微信支付与传统百货结合,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和平区南京路附近一家大型商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小编,如果传统百货能与网上商城、微信支付结合,将真正实现“O2O”模式,为传统百货带来转型升级和新的赢利。
除了消费者方便以外,餐饮商家也对手机支付持欢迎态度。“除了避免了找零钱以及收到**,还给我们节省手续费。”一位湘菜馆的老板说,目前餐饮类商家通过手机支付进行收款的交易手续费是1%,这比银联规定的POS机刷卡手续费1.25%要低,以一家每月流水为100万元的餐馆为例,每个月可以节省2500元的交易费用。
安全:扫码支付须“管好”手机 消费者在现场购物时,扫码支付的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其中隐含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对于消费者来说,丢了手机就和丢钱一样,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SIM卡至关重要。
根据微信钱包的使用说明,消费额度如果小于1000元,就不需验证支付密码。其客服人员表示,使用微信钱包付账后消费者会收到微信消费提示,可以及时了解收银员有没有收错钱。而据支付宝的客服人员介绍,只要开通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在超市使用支付宝余额付款,只有消费金额在自己设定的免密限额以上才需要输入密码,同时,使用账户余额付款,也没有额度限制。
这样一来,在商户扫码时,只要消费者在最初登录支付宝钱包或微信钱包时输入过密码,以后每次付款金额在规定的限额之下,就可以不用再输密码。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扫商家的二维码进行微信“关注”时,也要首先确定二维码来源是否可靠,不能“遇码就扫”,弄不好手机就会“中毒”,从而造成自己的账户信息泄露。
分析:二维码扫码支付或被“放行” 央行近日向社会征求意见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虽被喻为“史上最严”,但对于此前曾公开叫停的二维码支付却“网开一面”。业内人士预期,未来二维码支付有可能被放行,但在支付金额上可能会有一定限制。
在央行此次发布征求意见稿的释义中,明确了“网络支付业务”的四个基本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支付指令发起过程中,付款客户的电子设备不与‘收款客户特定专属设备’进行交互”。而“收款客户特定专属设备”是指专门用于交易收款的电子设备,具体包括POS等传统受理终端,以及可生成、读取、识别条码(二维码)、声波、光线等信息传输介质并发起交易的新型受理设备。
央行表示,支付指令发起过程中,付款客户的电子设备需要与新型受理设备进行交互的业务,目前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相关配套技术和安全标准有待根据业务实践持续检验和完善。因而暂不将这类支付方式纳入规范范畴,以便为其留出探索和创新发展空间。但央行将对此密切关注,并适时制定配套管理措施。
由此,业内预期央行可能会在二维码支付的问题上“松口”。“估计未来不会全面禁止,但有可能会在支付限额上有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