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8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咸宁——刘家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09: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家桥,位于中华桂花之乡咸宁桂花镇境内,距华中重镇武汉80公里,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100公里,距温泉16公里。这里,青山环绕,清泉潺流,古屋成群,古桥飞架,古木参天,风景秀丽。




     刘家桥村于明代崇祯三年始建,繁衍至今已有十八代了。相传,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小弟彭城王刘交的第五十三代刘用谋,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在他部下任副总戎。天下平定后,敕封刘用谋镇守岳州。洪武十一年以病告休,在其子刘元武的陪同下,返乡江西瑞州天宝。途经咸宁不幸卒于白沙,灵柩落放当地包方村,后迁移到刘祠到下葬于此。刘元武就在刘祠村安居创业,繁衍生息。至六十代刘伯常,偶尔发现刘家桥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大片开阔地,状如葫芦,土地肥沃,一条小河从中流过,是一块风水宝地。便带小儿子刘如鹤来这里兴基创业。始建老屋、下厂(用于竹麻造纸)、鹤皋学校、石拱廊桥。后由刘如鹤二儿子刘世宏分支出来做了上新屋,再由刘世宏的曾孙刘大本分支出来做了下新屋,至清朝道光十三年全部建成。



刘家桥四处古民居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廊桥和独木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为石拱桥)各一座,刘姓用两座桥和石板路将四处民居及学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老屋依山从下而上成阶梯形建筑,其它则依山伴水而建,建筑风格大体一致,具有明清古庄园建筑模式。房屋皆为两层建筑,屋内,一进几层,石凳、石沟、石天井。堂屋高大,巨梁横跨,雕梁画栋。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可谓是“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屋外,青砖到檐,石门、石窗、石板路。青瓦盖顶,垛墙斜伸,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俯视屋顶,屋宇绵亘,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尤是刘家廊桥,飞架白泉河上,独孔,拱形,垒石而成。桥上盖有廊亭,廊亭内梁雕有龙凤八卦图。青瓦盖顶,两侧桥身用青砖建起两米高的方孔花格拦护墙,墙内置有长凳。昔日桥东头设有炉灶、木制大茶桶、小竹茶筒。一年四季,村民轮番烧茶,免费供行人饮用。桥西河沿店铺,可供吃、住、购物。古代和近代,这里是江西、通山,通往咸宁、汉口的主要通道,廊桥上热闹非凡。远望刘家廊桥,古朴典雅,碧葱葱,几株古柳掩映,清悠悠一脉白泉反照,有道不尽的诗情画意。正如廊桥上一副对联所云:“水秀山青古道萦纡墨第,峰回路转小桥飞跨刘家桥。”




       刘家桥在历史上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有“墨庄世第”之称。祖人刘如鹤,号阴皋。有句家训:“不求富贵在,但愿子孙贤”。他非常重视教育下一代,老屋和下厂建起后,便建了皋鹤学校,供子孙熟读贤书。据初步统计,刘家桥几十户人家,民国前有举人2人,贡生4人,庠生6人,秀才23人。咸丰年间,贡生刘炳元和庠生刘毓华,父子俩熟读经典,知书达理,曾被州府授予《父子明经》扁额。据统计,文化大革命前刘家桥村存各类扁额50余块,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四十余块,如今还保存十五块。走进刘家大堂屋,扁额高悬,古韵犹存,不失为一大景观。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5-8-19 09:02 | 只看该作者
玩过,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5-8-19 0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5-8-19 09:06 | 只看该作者
就是水太脏了,其他的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8-19 09:15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很漂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8-21 19:07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路过无数次.感觉实景一般.水太脏.不过农家乐风味值得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9-23 23:56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10-10 22:46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4-28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