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 21: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字变成文章,文章变成书本,这一切太有趣了,帕慕克用一本大部头之书向我们证明了这点。精巧的架构,刻意却自然的安排,然后故事和人物竟然就真的自然的活了起来,活了下去。
    而本期的几本书(不论是不是小说吧),都具有此特质。也许你们觉得读书君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这些书真真都透露着隐在背后作者们的“聪明”和腹黑。

书名:我脑海里的怪东西


  作者:【土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译者:陈竹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简评:
  这本大部头起于一场私奔,或者说帕慕克特地从故事的中间部分(1982年)讲起。全书跨度四十多年,讲述了钵扎小贩麦夫鲁特的一生:从乡村抢了妻子私奔来城市,结婚生子,他从事过形形色色各种底层职业,他勤劳、传统,对部分文化的消逝无可奈何又默默抵抗……不得不说,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小说引人入胜。
  第二章时间轴猛然跳至1994年,已经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叫卖了25年钵扎的主人公麦夫鲁特依旧勤劳、贫穷、深夜而归。接着第三章,故事终于从1968年正叙,并规矩的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继续了下去……
  虽则帕慕克这样刻意的结构了小说,同时在文本叙述中穿插其他人物的独白,但却意外好的如他在小说开头所说的那样“更好地讲述主人公的人生和梦想”。使得让人望而兴叹的大部头面前可以瞬间进入阅读状态,并且一口气读下去。在阅读途中,我们真的会不得不一次次对其强大的架构结构力发出赞叹。这也证明他是真是位“艺术的”作家,一直都很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
  《我脑海里的怪东西》强烈的异域风情,平凡底层人朴实、艰辛、又错综复杂的人生,土耳其文化在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冲击与新生,诺奖大师缓缓流淌看似平淡却抓人心扉的讲述方式,以及上面所述的那艺术感极强的结构驾驭力,都十分适合让书虫们在宁静的午后,淡淡的走进一段看似平凡的人生故事……




*********************************************************************************************************************************************************************************************

  书名:脉搏
  作者:【英】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郭国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简评:
  提起巴恩斯,大家的评价都是“聪明”。而从这本精心安排布置结构的最新中文译作《脉搏》中,我还读到了优雅、热烈和关注时事与社会。
  他的小说很好读,文字间充满着饱满的情节与连篇累牍的接地气。同其他描写相同意象、物像的当代小说相比,《脉搏》里的小说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实在感、亲和力:爸爸和妈妈的政治立场、联邦德国运动员丑闻、两位女作家在地铁上(or火车上)想到哪就说到哪的对话……看似松散、没头没尾的对话间,故事竟神奇的发展开来。而他似乎也很喜欢写对话,小说中长篇累牍(甚至某些系列根本就是对话组成的)的对话经常让读者们容易分不清哪句是谁在说,且对话的主题也经常突然性跳转。他很聪明的用这些对话展现了人物的生活、关系、立场,也巧妙的延续发展了故事,最后,也隐在最深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巴恩斯讨论的主题很多:爱情、婚姻、性、政治、亲情……他也在一个个小片段中让我们一窥他人生活,却不陷于这些不相干的人们生活的琐碎与复杂——对,只是彻头彻尾的偷窥者与旁观者。


&&&&&&&&&&&&&&&&&&&&&&&&&&&&&&&&&&&&&&&&&&&&&&&&&&&&&&&&&&&&&&&&&&&&&&&&&&&&&&&&&&&&&&&&&&&&&&&&&&&&&&&&&&&


书名: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背后的故事
  作者:【英】汤姆•米勒
  译者:李雪顺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简评:
  读本书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它承载的是一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城镇化进程以及农民问题,它的目的是给国外读者介绍中国现状。我们总在内部自我讨论社会的转型与问题,当突然出现的外部声音时,不管他们说的是否符合中国国情,都必须承认更容易引起读者好奇。
  不知道作者走访过多少地域和人群,但书中每章都有丰富现实事例,并辅以大量的数据,还在章节中间穿插典型案例。娓娓道来的文风让书本变得好读且和善,这种近年来社会学大众图书惯常的写作手法,以及十分风格化的封面,都让人想起了前几年大火的《工厂女孩》。
  《中国十亿城民》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它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流动人口进城写起,然后讲1958年开始施行的户籍制度受到考验,进而引发农村土地问题(大规模的建筑狂潮和土地侵占事件),当过度投资和开发超出了城市、人口发展的速度时,“鬼城”出现了。而后,作者尝试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以居民消费代替投资热潮拉动经济……
  作为一个在中国居住超过10年的局外人,米勒诚恳的向外国读者介绍了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问题,也抛出了未来30年城镇化方向的疑问。但令我略感遗憾的是,我希望听到他作为旁观者的更多的同类案例介绍与建议。
  但整体而言,本书扎实、诚恳、和善,值得一读。


$$$$$$$$$$$$$$$$$$$$$$$$$$$$$$$$$$$$$$$$$$$$$$$$$$$$$$$$$$$$$$$$$$$$$$$$$$$$$$$$$$$$$$$$$$$$$$$$$$$$$$$$$$$$$$$$$$$$$$$$

书名:我们
  作者:辛夷坞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简评:
  一开始,这本书很像这样一个庸俗的故事:从小长大的玩伴+异性好友,男孩家世完美风流潇洒,女孩聪明隐忍且低调。男孩喜欢女孩好多年,女孩先名花有主又变作大龄女青年。失望之余却仍旧能让人读下去。然后,我终于发现一些渐渐地不同。
  原来这故事没什么两小无猜,也没什么背景开着花的粉红系情节。反而让人发直的,是它不应该出现在言情小说系里的真实。谁说男主一定要痴爱女主呢,谁说男主角一定到最后浪子回头一生只爱一个人呢?对周瓒而言,祁善只是所有物。她只能喜欢他,围着他,追随他。当她企图放弃时,他会不择手段拴住她。比如,假装爱她。但祁善之于周瓒,绝不是什么珍宝需要珍惜,他并不珍视她。他对她好么?好。但他,没有心。
  祁善呢?她是个正常人,相伴长大、活泼等任何一条都可以让她理所应当的爱上周瓒。而她,只是没想过其他可能罢了。几番真心作流水后,她想挣脱这种命运,想与他划清界限。而以祁善的性格设置,她在全书的百分之八十都做到了。爱上周瓒最不喜欢的人,和他成为普通的好友……不给他任何一种机会。因为,她知道,周瓒所有的心思与伎俩,仅是想把自己从任何人那抢回来。可最后,祁善还是败给了周瓒,或者说作者安排的命运。
  看完全书,我是气愤的。女主性格再次崩塌,就像无数前八集完美精彩的韩剧一样,后八集都摧枯拉朽的瞬间瓦解。但细想下来,辛夷坞其实做了一场好戏。一直认为小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情节,然后是立意和文字。而更高阶的,是让故事如真实一般流淌,人物跟随性格在书本的世界里生活。因此,看似人设崩塌的祁善,在现实中最可能的就是这样了——随波逐流于周瓒。这一点也不圣母和奇怪,因为她是个正常的爱着他的人。
  而本作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男主的塑造十分立体、真实和生动,我并不认为他是真的爱着女主祁善的,他只是自私、想要和妥协。还有作者流畅又美好的细节写作,以及那两小无猜又让人怀念的青春时光。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6-4-3 17:43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5-13 18: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