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随阳中学校友的一封信 各位随阳中学八七届老同学们,各位随阳中学的校友您们好,我是郑永阳,还记得我吗 ? 自一九八七年那个夏天,黑色中考结束之后,两辆敞篷大卡车,将八七届一百零八位初中毕业生 ,从官塘考场送回随阳,一别之后,弹指挥间,不觉已三十年了,老同学们,你们现在都好吗? 自那之后,成绩好的同学,继续升学就读深造,而大部分也早早地回乡务农,我是其中一位,十五岁就成了农民,往事不堪回首,出生在那个特殊年代,也是我们这些出生在六十年代未,七十年代初的同龄人的一个悲哀吧。 老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在一起相处共读的三年吗?一千多个日夜,我们同窗共读,还记得蹲在一起,吃着用铝盒,瓷缸蒸的饭菜吗,还记得停电时点着焟烛一起夜读吗?还记得冬天的晨跑,夏日里我们躲在河里游泳吗 ,还记得我们一起在操场上打闹,一起唱着刚刚开始流行的歌吗?还记得当年老校长的训话吗? 往事如烟,初中的三年同学时光,此生难忘。我们自八七年一别之后,大家各奔前程,虽都是在随阳岀生,长大,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相聚。相互之间也没有多少通信联系,十分遗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成家,结婚生子了,早已成了人父人母,我们都快奔五了,已慢慢变老,青春不再了。 今年初,有同学陈明,童辉金 ,陈忠义,袁红云,陶虹,罗红梅,熊年春等,几位老同学组建了“八七年华”群,目前已联系上了四十多位同学,今天微信群将我们又聚在一起了,感谢网络发达的今天。 曾经在同学群上看到了一张斑驳的毕业照,看到模糊不清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想起了那段青葱难忘岁月。 一段青涩的回忆,又涌上心头,心生感慨,我们都快老了,三十年了,我们却都变得陌生了,都慢慢忘记了各自的模样了。 老同学,我们该聚聚了,我们该保持联糸了,可我们现在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天各一方,相聚遥遥无期。 我们的同窗之谊,同乡之情还在,亲不亲,故乡人,我们都是随阳人,一起长大的,我们要永远珍惜我们之间的同学情。 往事不再提起,我们畅谈今天,可今天,我得到一个不幸消息,我们当年的老同学陶达才,大家应该记得吧,毕业后参军入伍,保家卫国,退伍后回乡,我已二十多年未见过他了,也没他的一星半点消息,可这次得到他的消息,却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是从老同学李平安口中得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陶达才的爱人余佳平,随阳老虎岩人,在南京打工,四月二十八日,突得一种怪病,红斑狼疮病,这种病很难冶,在南京住院几天后,三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因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现转入武汉同济医院治疗,情况十分不容乐观,每天高达万元以上的治疗费用,这对一个靠打工养家糊口的家庭来说,不异于睛天霹雳,毀灭性的打击。 陶达才,一个行伍出身的山里汉子,这样的事,从未告诉我们同学,现也没空寻求政府救助,因他一个人要在武汉医院照顾病危的爱人。 我从他血泪斑斑的日志中,看出他的坚忍,与对妻子一往情深的爱意,医生让他放弃治疗,可他还在坚守,我用言语表迖不岀对老同学的钦佩与深深的同情。 在得到消息后,我立马发动同学们,与陶达才取得了联系,核实了情况后,知道消息的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对老同学表示了一些心意,我没多大能力帮老同学,只能利用我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对老同学进行帮助,支持。 今呼吁随阳中学八七届一百零八位同学,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伸岀你们的双手,帮帮老同学陶达才,尽自已一份心,尽绵簿之力。 同时也呼吁曾经在随阳中学读过书的校友,伸出双手,帮帮随阳老乡,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只要人人都伸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陶达才微信号TDC18606671312 电话号码17751779311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6236681370003623797户名陶达才 家庭住址,赤壁市官塘驿镇大竹山村八组 (附言,此帖发往论坛,我有两个目的,第一,我需要这个复制链接,方便随阳校友转发,相互转告,取得联系,帮助老同学,只有这样传播就快, 二:我希望能得到民政部门,武装部的关注,因陶达才系退伍军人,共产党员,他由于一人在武汉照顾在重症监护室的爱人,没法找相关部门求助,他把青春献给了国家,献给了党,在困难紧急当头,他不好开口找政府救助,郑氏雷人今天代老同学开口找相关部门求助了,望政府部门,关爱你们的党员,关爱退伍老兵 友情提示我论坛好友,我已发动多次爱心捐助了,不好意思再牵连我众多网友,我也怕别人非议误解,这次我们随阳老乡同学参与,其它好心人只需顶帖支持, 郑氏雷人(郑永阳)有需了解详情同学,请加我13714850208 望随阳老乡支持转发为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