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不沉默 于 2016-5-29 17:50 编辑
高考结束后,就等待分数公布了
分数公布后,就是很重要的志愿填报环节了
现在的填报志愿方式基本都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相对于从前传统的分级志愿来说的
当年填报志愿是第一、第二、第三志愿
更早的时候是分数出来之前就报志愿
考生根据自己估算的分数
再对照学校往年的招生分数线来填报
加上那时的信息、资料严重匮乏
大多数都是盲目填报的
而所谓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
也基本上都是第一志愿才起作用
除非是很少人填报的学校和专业
后来,改为知分填志愿
也就是分数出来后才填报志愿
这样就好了很多
但由于投档比例比较大(有的高达1.2)
所以,投了档也有许多被退回的
再后来,神奇的平行志愿出现了
基本解决了盲目乱报导致的各种问题
这也是计算机信息化发展成熟的产物
在手工半手工投档的年代
要实现平行志愿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谓平行志愿,重点就是平行二字
平行志愿下,不再有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的分级
所有填报的志愿都是平行的
也可以理解为都是“第一志愿”
平行志愿是计算机自动计算自动投档
比如考生A报了6个平行志愿
计算机会先检测该考生的第一个志愿
将第一个志愿同该校的投档线比对
如果达线,即投出档案
如果不达线,自动比对第二个志愿和学校
依此类推,直至投出档案
如果到了最后一个志愿,还是没达线
对不起,投档失败,只能等着调剂或报征集志愿了
那么,高校的投档分数线又是怎么划定的呢?
其实也是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来的
比如北京大学在湖北招生70个人
计算机首先将第一个志愿报了北大的考生统计出来
那么投档线就会是分数最高的第70个考生的分数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举例
实际上还有很多更加细致的算法
因为其中还有各专业分数线的划分
以及其它各个细节的比对
但只要设定好了算法,对于电脑来说,不是问题
关于投档,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投档比例
也就是向高校投档的“富余量”指标
比如前面举例的北大向湖北招生70人的问题
实际上湖北省招办向北大投去的档案不只是70份
这里有一个比例,在平行志愿下,一般是1.1或1.05
假如是1.1, 则投去的档案数为70x1.1=77份
那么原则上将有7份档案被退回
这个对于考生来说就是很大的风险
平行志愿很大限度的保证了高分考生不落榜
但并不能完全杜绝,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这个比例
近几年都有一些分数很高但最终没被录取的例子
不过,碰到这种情况,各省招办都会尽力争取
会说服高校多增加几个机动名额,不退回档案
但这个成功率并不会很高,因为高校机动名额有限
当然,退回档案也并不一定就没有机会了
假如填报的志愿中还有其它学校没有招够学生
则省招办也会向这个学校投档,一般就会成功
但在平行志愿下,这种机会并不多
同时省招办也会向各学校争取一些额外名额
以便让更多的考生投档录取
这就是所说的调剂
虽然平行志愿规避了很多风险,也没那么麻烦了
但平行志愿的填报也要小心谨慎
首先,对想填报的学校要有足够的了解
主要是该校近几年在本省的录取分数线及招生数量
大概估计出可能的分数线范围
其次,考生填报的几个学校“档次”一定要拉开
这里说的档次,主要是指录取分数线
通常,前面两个志愿是可以“冲一冲”的
也就是说预计的录取分数线比自己的分数稍高一点
因为这个分数线是根据报志愿的数量而变动的
中间的两个学校可以选跟自己分数线相当的
自己喜欢的学校以及专业
而最后两个,则是用来保底的
即预计的录取分数线比自己的分数稍低的
以便保证第一轮能够投档录取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也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
就是前面的三四个志愿
最好是招生数量比较少,专业也都能接受的学校
这样的话,往往没有多余投档,一对一
同时,选择专业服从调剂
即使不是自己填报的专业,也能接受
如此,就避免了被退档的风险,只要投档就能录取
因为平行志愿最怕的就是档案投了出去又被退回
这样就很可能会导致最终没有被录取而去征集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