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平虎 于 2016-6-4 07:59 编辑
漂泊岁月系列散文之十:《深圳户口》 (1) 深圳关卡的设置,至今令我费解。好端端的一脉山水,非要人为地分割成关内关外。让本来血肉相连的青山,多了几分骨肉相思;令原本相亲相爱的碧水,平添好多惆怅。
但凡在2010年之前去过深圳的朋友都不会忘记,在动身之前,第一件要准备的事,就是首先到GA局办好出境证,否则你将无法跨越那道关门,去亲眼目睹深圳的风采。不过,如若在深圳呆久了,也能摸出一些暗道来,只要破点财,通过当地的关系户也能弄出一张出境证。只是平白让一些擅走蛇路的人,多了一条生财之道。
第一次过深圳关卡,真如同第一次探出国门。荷枪实弹的军人,身穿戎装威严的查证人员,一双欲洞穿心扉、叫你望而怯步的眼睛,使每一位对深圳心怀敬仰与好奇的过关者,有一种“坦白从宽”的怯懦与惶恐。我实在是有些纳闷:人家欧洲都联盟了,十几国家都可以自由进出,而我们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行走,竟然身不由己?竟然像做贼一般胆颤心惊?
每当我目睹那些堂堂正正的深圳人,高扬手中的身份证,走在另外一条赫然写着“深圳居民专用通道”的宽敞自由通道时,我除了羡慕还会生出几分酸楚。我当时就傻乎乎地妄想:要是我也是深圳人,那该多好呵!
从此,在我的心灵深处,就潜伏着一种渴望做深圳人的冲动。 (2) 执意要成为深圳居民,强大的推动力并非来自我的艳羡与冲动,而是源于我的女儿。
当年在广东上学,有一条硬性规定:外籍户口子女在广东上学只能算作借读,没有资格参加广东省的高考,只能回原籍所在地参加考试。更为要命的是,广东初中生、高中生所学的课本是新课标实验版教材,与内陆省份的教材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即使你在广东读完了高中,回到家乡高考,也是牛头不对马嘴,半文盲一个。6年的中学学习,等于误入歧途,白白浪费了光阴。这等荒唐之事,也算喝了一点墨水的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它眼睁睁地发生在我的女儿身上。
在深圳经商的第4年,我的女儿正在读6年级,马上就要面临小升初的关键时期,是继续留在深圳经商?还是打道回府?我必须作出果断的决策。
每当夜深人静,我遥注星空,凌乱的思绪随着一轮弓月,在暮色中穿行。
遥望遥远的故乡,依旧令我心有余悸、阴影重重。故乡好像越来越远,正因为这越来越远的感觉,令我常常在梦中被故乡唤醒。故乡有时清晰,清晰得能看到母亲张望的身影,能闻到热干面飘出的芝麻酱香,能听到陆水河放水时急流的涛声。故乡有时候又觉得模糊,模糊得不识同事们冷漠的尊颜,不懂领导们高深的匠心,有时,居然不识回家的路径,不愿去回望逝去的的青春。
然而,眼前的深圳虽让我向往却令我深感飘零。我向往深圳的繁荣、深圳的包容、深圳的竞争……可是,我总与灯红酒绿有些格格不入,深圳的繁荣昌盛也让我的心越来越孤怜。财富的缥缈与解不开的乡愁常令我左顾右盼、无病呻吟。
我历经反反复复痛苦的剖析,最终还是决定定居深圳。
而要成为深圳居民,户口,便成了首要解决的课题。那些诸如人才引进、随迁、投靠、工作调动等入户方法,就像天空的云彩,绮丽而遥远。唯一可以攀登的楼梯就只有购房入户,而我们正好具备中专毕业以上学历,在深圳连续交税三年以上的最低入户门槛。为了女儿,我们又别无他策,只好倾尽财力,遍访布吉带入户指标的楼盘,最终把目光锁定在“金运家园”这个小巧雅致的花园。
三天后,我们就成了“金运家园”的业主,三个月后,我们全家就成了深圳居民。
2004年12月6日,当我手捧蓝色的深圳户口簿时(先是蓝本,一年后才正式转为红本),我感觉我有所得又有所失。我心里明白,我迁徙的只是一个身外的户口簿,而我的心,依旧驻扎在那遥远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