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忆昔 于 2016-8-29 21:26 编辑
诗词是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公元前208年发生的赤壁大战,不仅仅只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也是一次各路英豪智慧的角逐和展现。《故垒诗经》这本书,区别于作者原来所写的著作,是罗胸怀文学创作的又一次成功转型。就三国历史和中国古典诗词而言,今天,他创作的《故垒诗经》带我们一起穿越了时空,把目光聚焦在三国赤壁—这块有着1800年历史的土地上。现在,就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认识,想从其文学意义和文史价值方面谈几点看法:
该书创新了赤壁古典诗词研究。从我所知晓的情况来看,这本书是迄今为止是中国第一本全面、系统记述和研究历代诗人用诗词歌咏赤壁的专著,可以说它填补了我国系统研究赤壁诗词的空白。作者通过选择赤壁这样一个闪古烁今的地名,从历代文人所在的时代出发,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其中很多诗词为我第一次所见,许多见解在研究方面也是第一次提出,由此拓展了我们对赤壁诗词阅读的空间。
该书体现了作者对三国赤壁的人文关怀。赤壁古称蒲圻,史料上曾有过“圻上故垒,蒲草茹茵”的描述和记载。作者以李白、杜甫、杜牧、苏轼为代表的二十多位诗人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物不同的个性、写作风格、以及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从而在心中触发“风云生脚下,天地入怀中”的情怀。杜甫“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的感叹,民国才女和侠女之称的秋瑾“怪道侬来凭吊日,岸花焦灼尚余红”的抚古思今,不禁让人发出“逝者如斯”的感叹。
该书的创作独具匠心。《故垒诗经》用每一首诗词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诗人们与当时社会的关系来解读三国赤壁,可谓独具匠心,旁征博引。用人物、事件、典故唤起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让读者在充满诗意的古典场景中,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中国古典诗词之旅,作者对古往今来发生在赤壁的沉潜往事进行了生动描述和深刻解读。
该书丰富了赤壁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研究和解读三国赤壁诗词的著作,同时也是一本宣传赤壁的书,它对推介赤壁、扩大赤壁影响,让赤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赤壁交通便捷,山青水秀。古有三国古战场、葛仙山葛洪道士炼丹之地、万里茶路源头、明清古街,今有亚洲第一粘土大坝--三峡陆水试验坝、万亩茶园、千岛湖三国水浒拍摄基地。不仅有古代先贤们留下的千古名篇,也有现代和当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的大量佳作。这些都为赤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该书的出版,进一步提升了赤壁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丰富了赤壁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该书是三国赤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个座标。作者始终站在赤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高度,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和责任,用文学的形式,揭示了三国赤壁文化传承的内在联系,对普及赤壁文史知识,在古典诗词方面作了一次重要的尝试和补充。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到“一面东风百万兵,当年此处定三分“,作者以历史的慧眼,详实的史料,扎实的功底,检索赤壁峰火,表现风云际会,评述千秋往事,启迪人生思考,这些无疑对今天赤壁诗词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前不久,我和罗胸怀一起去了一趟黄冈,参观了一下“文赤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唯有苏东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以及与这首词作相关的轶事。但这也恰恰证明了一点,无论何时何地,文化的生命永远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暗淡,只会在岁月的长河中奔流不息。
《故垒诗经》一书,作者用二十多位历代诗人所写的三国赤壁诗词还原了那个战火连天、三国鼎立的时代,无疑为我们赤壁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秋功罪,历史自有评说。硝烟已去,战争已去,英雄已去。多少楼台、多少人物连同他们的故事都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可有一点值得我们永远记住,那就是只要赤壁还在,书写赤壁的诗词和文化就一定在。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那些用生命书写历史的历代文人。我有理由相信,《故垒诗经》和他的作者就是赤壁文化史的书写者和传播者,必将在灿烂的星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芒。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