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MTSR 于 2016-11-12 09:13 编辑
记得楼主小时候读书很晚,七八岁才开始读一年级。而读一年级前,基本上都是在“玩泥巴”中度过的,所以读一年级之前根本没有什么教育经历。对比现在的宝宝,特别是大城市,几个月就送到早教中心开始上课,从此走上一条“学习”的不归路。
说到早教,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幼儿园在中国也是近些年才普及,甚至有些偏远地区到现在都还没有普及。而早教又是相对于幼儿园更晚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
既然是新事物,那么被大众接受就需要一个过程。早教到目前为止,在大城市几乎已经被认可。有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城市的早教中心数量众多,有的多达成千上万家。而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的宝爸宝妈们似乎也体会到了早教课程的重要性,几乎都会带着宝宝去上早教课。而据笔者所知,大城市的早教课费用一个课时最少是200元左右,的的确确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我们把问题回到x线城市——赤壁。在赤壁,早教更是一个新鲜事物。玛利娅·蒙特梭利也是最近两年才进入赤壁,大家也看到这两年陆续有其他早教品牌进入赤壁,到目前为止也有三四家了。那么早教被赤壁市民接受了没有呢?根据笔者的了解,至少绝大多数老人几乎无法接受早教的。我常听到的“几个月和一两岁的孩子去上课学什么?教什么?老师有办法教吗?孩子能学吗” 还有一种听得比较多的说法是“这么大就送去学校,一直到二三十岁都离不开学习,孩子太累了” 有这两类想法的人显然是不理解早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式。他们把早教和现在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等教育等同了,一直在强调学什么和教什么。
恰恰与此相反的是,早教正是在帮助家庭解除从小就开始学习的禁锢,它不是教孩子学习什么,更多的是怎么样引导孩子玩得开心,更多的是帮助孩子通过游戏获得成长,更多的是提供爸爸妈妈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以及引导爸爸妈妈怎样陪伴孩子成长。
学过生理学和解剖学的都应该知道,人类大脑的发育最初几年发育非常迅速。新生儿脑重量大约是成人脑重量的四分之一,而在前三年儿童脑的重量可以增重到成人脑重量的60%,到了6岁,儿童的脑重量接近成人的80-90%。也就是说孩子在前6年特别是前3年的大脑发育非常迅速,而这几年你给他什么刺激他就接收什么信号。
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家长在前三年,也就是上幼儿园之前不是让宝宝天天看动画片就是学习加减法或背诵唐诗宋词认字之类的。这些做法都极大的限制了儿童进行自由探索的机会,并且很有可能为宝宝今后的厌学情绪埋下了伏笔。
那么早教到底“教”什么?我都不敢说是教,为什么呢?早教的本质不是教孩子知识,而是通过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通过手部动作游戏培养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家庭常见的玩具有雪花片等类似玩具;
通过感觉统合教具(运动)的运用,例如钻、爬、跳、跑等,培养宝宝的身体素质,发展宝宝的大运动能力;
通过视听触味嗅等五种感官体验颜色、形状、声音、味道、触感、大小等等刺激,帮助宝宝建立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不是死记硬背的,而是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的;
通过发音器官的练习,正确的发音示范、语言游戏、以及阅读等,甚至引导家庭成员的配合来帮助宝宝发展语言能力;
通过各种颜料来涂鸦、绘画,通过音乐的欣赏,律动的模仿等等,帮助宝宝体验艺术的乐趣,初步发现和引导宝宝的兴趣所在。
总而言之,宝宝的每一种探索和活动都能为宝宝的成长添砖加瓦。就好比看电视,虽然也是一种体验,但是看电视给宝宝带来的弊大于利,因此宝宝看电视是不被提倡的。
好像说的太多,有人会认为我把早教说神了。其实早教也就是很平常的教育,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对于很多领域,比如心理学,还有教育,都有很多门派存在。各门派要么注重某一侧重点,要么内容相似说法不同。对于早教,市面上也存在很多理念,但只要他们能够囊括宝宝发展所需要的方方面面,它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可以存在下去的。
最后重复标题:如果你有宝宝,你会带ta上早教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