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51|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松柏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松柏湖是上个世纪七十年,我们的父辈们肩挑背驼筑起来的一个人工水库,主要起到防洪抗涝和保障生活用水的作用,是柳山湖湖区二万多亩良田丰产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镇二万多村民共同的水缸。  

在儿时经常听老人们讲故事,说松柏湖有九十九个岔湖,还差一个岔湖就变成大海了……松柏湖是不是有九十九个岔湖,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那个去证实过,但知道绝不是有一百个岔湖就可以成为大海的!那时我们并不知道海到底有多大,心中觉得松柏湖就是大海,很大很大的!松柏湖周边一半是青山翠绿环抱,一半是人工堤坡相拥,湖里碧波荡漾,微波粼粼,平静的水面冷不丁有鱼儿打挺激起的浪花。生长在团山村的人,都是吃着松柏湖这一缸水长大的。从我们懂事时起,热天,大人们每晚都要带着我们到松柏湖去洗凉水澡,教我们游泳,所以很小,我们一般大的小孩就都学会了游泳。有时天气热,也三五相约,瞒着大人们,中午也到湖里去游一会儿水过下瘾,不过大多数时候被家长知道都要招来一顿毒打,那时家长打我们用的都是扫条儿(做竹扫把用的小竹棍),抽到身上火辣辣的痛,抽过之处会留下一条条的红绽,好几天才能消散。尽管如此,丝毫也不会减轻我们偷着去游水的激情,只是每打过一次后大家就更谨慎,行动之前伙伴们都要统一口径,做好保密工作。等到上学的年龄了,热天我们只要一吃过午饭就会背起书包去上学,骗家长说,要到学校做作业。其实我们读书根本就没有那么用功,只是想在中午的空隙时间里到湖里去偷着玩下水。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脱了个精光,把衣服、鞋子、书包都放在岸上,在水里打水仗,比潜水……忘乎所以,等到要上课了,回到岸上穿衣服时,发现衣服,鞋子,书包都不见了,我们几个光着腚子,一边咒骂,一边找寻……最后竟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把衣服给藏了,结局是我们每人屁股上留下几条扫条印,然后在教室外罚站一下午。现在我们这一班发小都已过了不惑之年,但每每谈起小时候的这件事总是记忆犹新,觉得趣味无穷。慢慢地到初中后,也许是我们是我们游水的本领能使大人们放心了,也许是我们被他们打油了,骂油了,懒得管我们了,总之我们再到松柏湖去游泳要自由得多,有时一天三次,五次……反正想玩就约,没有那一天离开过松柏湖。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很小就练就了过硬的游泳本领,受用一生,得益那时放养式的教育。现在的小孩,可能到初中,高中,爸爸妈妈也是不放手的,每天把他们捧在手掌心里,稍有危险的事这不许做,那也不许做,一心只读圣贤书。到高中毕业,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甚至还不会游泳这个基本的技能。


我们是绿水库区移民到柳山湖镇的,小时,柳山的基础建设还相当地不完善,自来水那时还没有听说过,水井也不很多,大部分村民吃水都是到松柏湖去挑。松柏湖地处村庄的西面,全村有四百多户人家,一千多人口,分了五个生产队,除了一二队住在松柏湖边不远,挑水近一点外,最远的就是四队五队了,挑一担水有一、二里路的路程,我家就在四队。那时大人在外做一天农活回来,已是筋疲力尽,还要挑着一担水桶到一二里外的湖里挑水回家做饭,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很多时候,天气热,大人们除了把女人留到家里做饭外,会带上一家大小,挑上一担水桶,到松柏湖,一家人痛痛快快地洗个凉水澡,然后把桶挪到湖中心,沉二桶干净水,挑回家,一搭二便。那时松柏湖都是野生的鱼虾,从不投放鱼药,鱼饵,所以水质非常地好,水平静时可以清沏透底,挑回家的水,也不经任何处理就可以饮用,没有听说那个喝了湖水肚子痛拉肚子的。现在松柏湖边上建起了一个供水公司,全镇二万多村民都在这一个水缸里吃水,自来水管伸进了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用水只要一拧开关,干净卫生的水就哗哗地流淌,再也不用挑着水桶到一二里外的湖里挑水做饭了。尽管用水已不成问题,但是热天到了,男人们还是喜欢背上搭上一条毛巾,带上自家的孩子,到松柏湖洗凉水澡,这个习惯还是一点也没有改变。

打鱼摸虾,对于我们团山的小孩来说,好象有点无师自通的感觉,可能是我们的祖祖辈辈生活在绿水河边,以打鱼为生,骨子流淌着他们的血,继承了他们会打鱼的基因吧。小时候只要有空,搬上自制的钓杆,挖上一罐头瓶带泥的小蚯蚓,蹲在松柏湖的某上岔湖边上,运气再不好也能钓上一碗,二碗小鱼,给家里改善一下伙食。最简单的捕鱼方法是用蚂蚁草抟上十几个草把,晚上就随意地扔到湖的边边上,第二天早晨起早拿个网兜从草把的底部抄下去,然后提着草把死劲地抖动几下,藏在草把底下的米虾就都掉到网兜里了,嘣嘣跳跳,鲜活诱人,只要恰得起亏,每个早晨弄个二碗也不是什么时候难事。特别是一二队的小伙伴,就住在湖边,近水楼台,自然也就他们吃得最多了。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松柏湖大大丰富了我们的舌尖,给了我们鲜美的味道!


我出生的那年开始移民,一晃四十多年已过去了,对于父辈,团山只算得上他们的第二故乡。虽然他们念念不忘已经逝去的故园,但对他们倾注全部心血和汗水的第二故乡同样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记得九十年初,我的几个叔父,见我父亲在团山种田太辛苦  ,轮番地劝导他搬离团山到市郊,并且去处已经找好了,住房也与卖主谈妥,只要父亲答应就可以买下。可是父亲总是婉言拒绝,重复的一个理由就是“我已经习惯了这里,舍不得走!”简单的一句话,饱含了父亲对这片土地多少的眷恋和不舍啊!我想这也可能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父辈人共同的想法,他们在这片热土上,苦着、累着,但知足,快乐着!如今,父辈们已经有一大部分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父亲也在2012年去世了,他们都葬在了松柏湖边的长山上,与松柏湖朝夕相处,永远守护着团山这片他们为之奋斗过的热土……
现在我们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在外工作、经商,在市区,甚至武汉、北京、上海,广洲……安了家,离开了团山,离开了松柏湖,但是我们的根却永远地扎在这儿。每次回老家都要特地到松柏湖堤边上去走一走,吹一吹湖面上的凉风,嗅一嗅风中夹着的那种熟悉的湖藻味道,听一听湖水轻轻拍打岸边发出的浅呤低唱……碰到到热天,也还会背上搭上条毛巾,相约几个伙伴,到松柏湖,痛痛快快地再去洗个凉水澡,感觉这儿才是真正的家,才是真正的家的味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推荐
发表于 2017-5-31 09:38 | 只看该作者
一段历史,一段记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7-5-30 23:29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说明配合图片的介绍好看,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7-5-31 08:11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9:32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Thracy 发表于 2017-5-30 23:29
文字说明配合图片的介绍好看,赞

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9:33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31 09:33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5-31 09:33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31 09:3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半仙 于 2017-5-31 10:17 编辑

我想有个家,一个环境优雅的家,一个文明健康的家,一个山清水秀的家,到时我们就自嚎地说:我的家在赤壁,那里建设得真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5-31 09:39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半仙 于 2017-5-31 10:19 编辑

我想有个家,一个环境优雅的家,一个文明健康的家,一个山清水秀的家,到时我们就自嚎地说:我的家在赤壁,那里建设得真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5-1-15 13: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