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博马舍[法] 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 著名的“斯德哥尔摩情节”说的是,你被歹徒劫持之后,你恐惧,你求生,你密切关注歹徒的一举一动,歹徒有一点点"客气",他说你渴了?你饿了?你就感激涕零,还会得出他是一个"好人、好歹徒"的结论。 这就是曼德拉所说,"如果习惯了黑暗,你便会为黑暗辩护"。 我们津津乐道的宫廷戏,实际上是封建糟粕,那些权斗,阴险肮脏,那些纸醉金迷,都是民脂民膏,我们却"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欣赏,把玩,甚至把皇帝当作楷模,当作"传统文化"加以宏扬,还振振有词的说"皇恩浩荡"! 显然,我们习惯了黑暗,我们便为黑暗辩护。 一个山村三十年没喝上自来水,终于喝上了。这个工程被树为样板来歌颂,喝上自来水的人们感谢感谢再感谢。 其实,我们的幸福生活不是谁的恩賜,我们劳动,我们创造,我们上税,我们养家糊口。国家为民,理所当然,国之不国,我们理应挺身而出,拔刀相助。 没人喜欢黑暗,我们没有理由为黑暗辩护。 从某些角度来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取得过英国在19世纪所取得的成就: 她从一个湿冷、偏僻的群岛国家变身为当时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她的疆域从接近北极的加拿大到接近南极的新西兰,从东方的印度次大陆到西方的加勒比群岛;她的语言、文化、制度传播并改造着整个世界;她的信仰、价值观、教育模式甚至体育和娱乐方式都在深刻影响着这个星球的大部分国家。 然而在那样一个“盛世”时代,却有一个叫狄更斯的年轻人,他对祖国的这些非凡成就从来“视而不见”,他只观察肮脏的社区、流浪的孤儿、贫困的工人,他只思考人性的阴暗和社会的不公,他只表达痛苦和仇恨这些“负能量”的情绪。 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不妨碍他被人民和国家所爱戴:他去世后得到最高的哀荣,被安葬在西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写道: 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抨击时代、鞭挞社会的狄更斯,为什么反而赢得时代和社会的尊重?因为他揭露黑暗,是向往光明;他挖掘丑恶,是呼唤美好。 也正是由于狄更斯们的揭露和挖掘,才有了人民的抗争,才有了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而他们笔下的黑暗和丑恶才会真正走进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