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读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五猖会》记述的鲁迅先生小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读鲁迅先生的《五猖会》
       《五猖会》记述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次背书故事,对现在的孩子仍有教育意义。
        成为一个大师,少不了小时候的培养,正是在父亲的严督之下,才成就了后来的大师。“子不教父之过”啊!想想现在的孩子。放养的,宽松的,尊重孩子自主权利的,提倡“快乐学习”,从不为他补习。更有甚者,架不住孩子的央求,把手机给孩子玩,还作势叮嘱“只准玩一会儿”,有几个孩子“只玩一会儿”?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何况小孩子。前几天,我问儿子:还想手机吗?儿子在那边笑着说:“不想了,三个多月没玩手机,习惯了,没有手机挺好的”(儿子在部队手机上交了,儿子玩手机上瘾,睡觉都开着手机听音乐)。这些人口里说着“不看重他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成绩不好时,又心急焦虑。如果“尊重孩子自主权利”,孩子的成绩不好,又有什么可焦虑的呢!
       我从不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痛苦的,就象“苦行僧”的修行,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孤独,守得住寂寞。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谈的治学经验中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写背书的那一段,实在精采:“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我们小时候都是背过书的人,那种想尽快把书背会的心境就是这样啊。记得小时候,我们读一年级是在教学点上,在私人家里,几张饭桌凑在一起当课桌,陈奇老师要我们背书,我好不容易背了,他要我督促别人背书,我们急着回家吃饭,我就一点点提示本村的同学背完了,这是作弊的行为。第二天,非常忐忑不敢上学,被老师在山上抓着,揍了一顿,回家不敢说,怕又被父亲揍啊。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身教”。鲁迅先生的父亲“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而“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我读熟”。一个教于“严”,一个陪于“慈”,而作为父亲的我,做得不够好啊,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好好教过,长大了孩子做作业,我们大人玩自己的:聊天,打“麻将”牌,孩子遇到难题问我,有时还发脾气,责怪他上课没用心听讲。没有尽责,愧为父母。
       虽说不全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但孩子的问题大多是家长的向题啊!仅此小记与家长共勉。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8-3-28 14:25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6 12: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