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瑶之乡”勾画咸宁文化新坐标 2018年01月12日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通城拍打舞表演。(视界网 吴忠勇 摄) 1月8日,咸宁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经考察论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上月底正式命名咸宁市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命名通城县为“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并在湖北科技学院建立“中国古瑶文化研究基地”。 咸宁市文联主席李专称,这是该市继“中国嫦娥文化之乡”“中国汉族民间叙事长歌之乡”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文化品牌,古瑶文化成为咸宁文化领域新坐标。 古属“三苗之地” 整齐的石墙、古朴的石井、破败的石屋、层叠的石梯田……漫步通城县药姑山(古称龙窖山),垒石遗存随处可见。“垒石文化与瑶族早期的千家峒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从事古瑶文化研究数10年的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万立煌说。2001年,中国(广西)瑶学会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药姑山召开瑶族专题研究会,确认药姑山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是全球400万瑶胞的精神家园。 鄂南深山为何成为古瑶民的聚集地?万立煌介绍,历史要追溯到三苗古国。据《战国策》《尚书》等典籍记载,尧舜禹时代,苗蛮首领对禅让不满,率族人建立三苗国,引发了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之间的部落战争。根据史籍记载,咸宁古属“三苗之地”,而三苗是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祖先。一直到元代前,鄂南还是汉瑶杂居区,直到元末明初,瑶人逐渐南迁,甚至漂洋过海成为一个跨国民族。 如今,咸宁已少有瑶族。但除了药姑山,还有崇阳县、通山县全域,咸安区大幕山、花纹山、担山,赤壁随阳山、羊楼洞等地均保留着大量石墙、石梯田、石窖、石墓等古瑶文化遗存。“古瑶文化不等同于瑶文化。”万立煌说,古瑶文化特指元明以前,长期生活在鄱阳湖、洞庭湖之间和幕阜山地区的三苗遗裔(蛮獠、夷蜓、莫瑶、山瑶等山民族群),其生活习俗与汉族融合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主要表现为瑶田汉耕、瑶茶汉采、瑶俗汉袭,与今天的瑶汉习俗有一定差异,可谓非瑶非汉、瑶汉杂糅。 瑶俗汉袭之风 除了垒石文化,苗瑶先民生活的痕迹,也通过歌舞、民俗等形式,在鄂南大地流传。 2017年12月中旬,中国民协副主席程建军率专家团来咸宁考察古瑶文化。在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一场风格独特的民俗展演正在进行。通山神歌、赤壁脚盆鼓、赛锣赛亮之锣鼓乐、山歌对唱、舞蹈单龙戏虎、通城拍打舞……一个个鲜明民族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