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武昌还能称作历史文化名城,最集中的证据恐怕就是剩下山谷小路昙华林和谷南的花园山了.
1200米长的昙华林被花园山,螃蟹甲南北夹持,从东边的中山路到西边的得胜街.在这条狭径上,却是卧虎藏龙,往往从路边一个极其普通的门缝窥视,却赫然有个破败而轩昂的屋子,院落里有婆娑的老树和湮灭的古井.穿行在昙华林的幽幽老街,武汉百年近代史的残影一一从眼前掠过.
从中山路上的湖北美院进入,院内的朴园和榆园两层小洋楼,因为门前分别植有老朴树和榆树而得名.过去这里是华中大学教授公寓.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在朴园二楼居住11年.
美院西门是云架桥,路边一片夷为平地,有个两层小楼--梅园.云架桥因为有楼盘开发,去年看到的废墟,今年都是高楼了,那里原来有片很惊艳的涂鸦也一并拆除了,在楼盘的围墙上赫赫有着开发商的提醒,请不要在此涂鸦.好在远处附近的老院墙上有了新的一批涂鸦作品,果然是美院.
鼓架坡南行就是涵三宫.这条近400米长的小街,古风犹存.这里最有名的是武汉中学纪念馆,1920年董必武在此校教国文,陈谭秋教英文,李汉俊任兼课教师.中共一大代表,仅武汉中学就出了三人.
从涵三宫经双柏寺上花园山,就到省中医学院,这一带最早就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立的文华书院.学校后来衍生出文华小学,中学和大学.后者又演变成了华中大学及后来的华中师大.
现在的8号楼是当年的文学院,7号楼是理学院,6号楼是神学院.均与粗大的银杏,樟树相伴.文学院有个下沉的天井,条石铺切.一到二楼的内阳台都是木板壁,一看就是历经岁月了.走进楼内,个人觉得保护的不算太好,基本那里算是荒废,里面残旧的设施也许跟不上这个时代了.
三栋楼所在的广场,以曲尺型的圣诞堂为视角中心.它的那些柱子据说很不一般,粗看像古罗马的塔司干式,但却用了一些女性的科林斯式元素,据说是因为圣公会带有很多天主教色彩,如崇尚圣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