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0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八旬老教师爱心捐助近60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她是一位普通老人,也是一名年已八旬的老教师。从50多年前开始捐助时,她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时间流淌了近60年,她的爱心奉献之路也延续了近60年。要不是因为老人的一个朋友好意的“出卖”,她的故事可能至今无人知晓。昨天,跟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来到这位爱心老人周菊芬的家中,听她讲述了自己这么多年的爱心故事。

   一袋大米

   最早捐出去自己的第一份工资

  1951年,22岁的周菊芬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年轻的她开始领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一袋大米时,兴奋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她最终却将这份“收入”转给了村子里的贫困村民,“我想么,自己住学校宿舍、吃公共食堂,不存在吃住问题,而村子里那些熟悉的村民很多都是吃不饱的。想想就做点好事,把大米给捐出去。年轻人嘛,想献点爱心,做点好事。”尽管有人对这个年轻小姑娘的行为不大理解,但是她的爱心之路却从此起步。

  记者了解到,在周老师工作的最初几年里,从自己班上的困难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贫困家庭,从罹患绝症的孩童到面临辍学的大学生,都是她爱心捐助的对象。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么些年来,她自己都记不清共捐助了多少钱,捐助了多少人,“因为各个年代的收入不同,也不等,而且她自己也没有刻意地去做记录,所以至今也就无法统计了。”社区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就这样,她的爱心之路一直延续至今。直至去年,她捐资助学都是用她一个朋友的名义在进行,“要不是因为她一个朋友觉得她的爱心行为实在值得向社会推广,将事情向社区说了出来,大家也许至今一直无人知晓。”

  固定捐助

  十年助一家最后一个孩子成年

  而在周老师几十年的爱心捐助历程中,最长的可能就是她对葛埭桥小园里一家人长达10年的捐助故事了。1961年底,周老师无意中听说在她工作的雪浪中学附近,有个葛埭桥小园里的村民蔡菊珍,丈夫去世后,留下了6个小孩,生活相当艰苦,每当生产队分口粮时总是无钱将全家口粮称回,且那时有个女儿又得了肾脏病。周老师在回无锡家里前,马上就在当地邮局里匿名汇去了30元,而她当年的月工资是51元。打那以后每年到收粮买口粮时,周老师总会按时匿名汇钱过去。

  面对着“从天而降”的钱款,蔡菊珍有些手足无措,拿了钱却没敢用,每次到邮局取汇款时总会不安地对工作人员说:“真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一次一次地寄钱给我,我无法报答人家啊!”说得多了,连工作人员也好奇起来,于是就刻意留心了起来,最终通过笔迹,认出是周老师在给这家穷困的人家偷偷地献爱心。听到这个消息,蔡菊珍立即奔到雪浪中学找到周菊芬,看到周老师宿舍的蚊帐补丁打补丁时,她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感动得说:“其实,周老师比我还穷啊!”当年春节,她就带着全家“摸”到周老师无锡的家里,当场就喊周老师的父亲为“爸爸”并磕头。

  从此,周老师和蔡菊珍成了好姊妹,她也一直资助这家人十多年,直至最后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如今最让她欣慰的是,那个得了肾脏病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是大老板了,每次逢年过节,一家6个兄妹都会相约前来探望这位无锡的姨妈。

  最近的捐助

  帮无锡籍女孩圆研究生梦

  “我有时候会和那个朋友说,你‘出卖’了我,因为我这个人实在不喜欢张扬。”说起这个“出卖”她、将她的事情告诉社区的事情,周老师半是笑言、半是认真地告诉记者,当初真有点“恨”对方。而要不是媒体采访时“执意”要去周老师家看看,还真想象不到周老师的家是如此的简单。

  在她的家里,记者发现,几乎没有什么装修,且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看到周老师佩戴的表面和指针已经发绿的上世纪50年代的老式旧表,与已经斑驳掉渣的墙面形成了一种异样的“和谐”。她告诉记者,家里最值钱的也就是媳妇买来的空调了。而持之以恒做善事,自然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原在酒泉卫星基地工作的丈夫,因1974年罹患癌症,在上海手术后回到了无锡。几十年来,丈夫默默支持着妻子,从没有怨言,并且不时告诉儿孙要乐于助人;几十年来,周老师夫妻俩也早已习惯了相互理发……

  现在,周老师总是通过报纸或与慈善协会结对助困每年捐助1-2名贫困学生。家住胡埭,现已读完南京某大学的小杭,得到了学校保读研究生的指标。但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又身患癌症,小杭准备放弃了。周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真诚劝她抓住机遇,继续安心读书,承诺会一直资助,直到研究生读完为止,“我见过那孩子,挺不错的,从去年开始帮助她,今年是研究生第一年,希望她能好好用功。”而在捐助每一个困难学生前,都会要求和对方见面,提一个要求——“回报社会”。慈眉善目、性格爽直的周老师有时候也很倔,接受过她捐助的人大多数不知道她的家庭地址。而且在困难解决后再联系周老师都会遭到拒绝。周老师和他们说,与其记住她、报答她,还不如去为社会上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让爱心的种子不断地传播开来。

  传承爱心

  需要年轻人一代一代去做

  “爱心需要传承。”采访中,周老师不止一次提到这句话。原来,周老师的父亲就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她的乐于助人的性格就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培养出来的。出生在普通职工家庭的她,生活并不宽裕,但是她从小就看着父亲千方百计省下生活费,购买一些常用药品来帮助乡里的病患,懂事后,还常常协助父亲为病患取药送药。那时候她就已经体会到尽自己的力量帮他人走出困境,不仅给自己带来快乐,还给他人送去了温暖,让社会多了份温情与和谐。而今,周老师的一双儿女不仅不反对她的资助行为,还鼓励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并且教育自己的儿女学习奶奶乐于助人的品格。

  “其实,做这么多年,也没怎么感觉太久,期间也是断断续续的。直到退休之后,才决定做做固定的捐助,持之以恒地帮助一两个对象。”现在的周老师,每年固定帮助一两个大学生。她说,自己年纪也大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提供有限的财力去帮助别人,“不为其他,就是想让身处困境的人感受到温暖,给社会带来一份和谐。尤其是年轻人,奉献社会、传承爱心都需要他们去做。”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收起 理由
浙江 + 1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09-8-6 09:1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榜样
3
发表于 2009-8-6 09:20 | 只看该作者
浪花斑竹你要仿效下爱心人士呀 !
大慈大悲的浪花斑竹捐点给我可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09:59 | 只看该作者
浪花斑竹你要仿效下爱心人士呀 !
大慈大悲的浪花斑竹捐点给我可以?
赤壁LCF 发表于 2009-8-6 09:20

据我所知,赤壁LCF可是最有爱心的,请业内知名人士赤壁传奇给大家创造奉献爱心的平台!
5
发表于 2009-8-6 12:45 | 只看该作者
积极引导,共创善举
6
发表于 2009-8-6 13:00 | 只看该作者
感动~[em42][em42]
7
发表于 2009-8-6 13:15 | 只看该作者
身边不乏这样的爱心人士,重要的是坚持。
8
发表于 2009-8-6 13:1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赤壁能多几个这样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22 03: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