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44|回复: 0
收起左侧

[诗歌] 最美“中秋”古诗词:一半月色,一半相思!这5首,最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3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在浩繁的诗词里,数不尽的诗人,在中秋之夜用所见所感,为我们留下了不朽诗篇。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作中,王建的这首诗是最著名,也最具代表的一首。“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这首诗意境很美,画意浓浓,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绝对称得上赏月名篇。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故乡亲人的诗作。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与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有异曲同工之妙。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构思奇妙,意境幽清,只有经历过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才能写出如此妙句。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词诗作,也是妙手偶得,竟成精品。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刘禹锡有“诗豪”之称,诗作向来大气磅礴,这首玩月诗作却婉约多情,清丽柔美。首二句描写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一派开阔之象。


颈联中的“让”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苏轼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尤其是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流传千年,经久不息。


读者们,关于“中秋的古诗词”,大家还能想起哪些?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本帖最后由 卧龙赤壁 于 2019-9-13 04:46 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3-29 13: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