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小说] 西汉十二帝之开国皇帝 第二十四章 死而不亡者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1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二十四章 死而不亡者寿
张耳家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刘邦住在张耳府上,有鱼有肉款待,每天酒足饭饱的刘邦仍然心事沉沉。刘邦来到张耳这里,本是来学习养士之道的。可是张耳终日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刘邦,自然也没有时间与刘邦谈些关于养士之道的事情。
几个月过去了,刘邦毫无收获。刘邦为此想找个机会与张耳聊聊。
刘邦想与张耳见面聊聊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就是无法见到张耳。刘邦决定到衙门里去找张耳。
当刘邦来到衙门时,很多人都惊诧地瞅着刘邦。刘邦对此很纳闷,以为这些人都和张耳一样,都是仰慕他的名声。刘邦这样一想,也很坦然。
刘邦径直向张耳的办公室走去,不理会衙门里的人背后的指手划脚。
刘邦来到张耳衙门,让张耳大惊失色!
张耳连忙关上房门,对刘邦说:“三哥为什么找到我这里来了呢?”
刘邦连忙掩饰说:“我一人在家里无聊,想来这里看看你!”
张耳说:“你闯大祸了!衙门里的人都见过朝廷通缉你的皇榜,也从皇榜上认识了你。你进来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瞅着你!”
刘邦说:“是这样!怎么办呢?”
张耳说:“容我想想!”
张耳立即意识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应该迅速想个办法,掩人耳目,蒙混过关。
张耳对刘邦说:“三哥,要委屈你了!”
刘邦有些担心地问:“你是什么意思?”
张耳说:“三哥进来的时候,被人发现了。我只能假戏真做,派人把三哥抓起来,送进死牢,以掩人耳目。然后找一个机会,偷偷将三哥放出来!”
刘邦有些吃惊,问:“为什么要这样呢?”
张耳说:“衙门内人员复杂,关系也复杂,一旦有人将三哥进衙门的事情向朝廷密报,我们俩都脱不了身。与其这样,不如先将三哥送进死牢看管,这样主动权就在我手里了!”
刘邦疑惑地问:“你不会是为我布设的圈套吧?”
张耳说:“三哥为什么会这样想呢?要是我布设的圈套,我就会引诱你到我这里来。现在不是我要你来的,而是三哥无意之中跑来的,这怎么是我布设的圈套呢?”
刘邦认为张耳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就说:“那就依了你吧!”
张耳唤来几个亲信,将刘邦五花大绑,送进了死牢!
刘邦望着黢黑的死牢,回想到邯郸的一幕,欲哭无泪!
刘邦一连在死牢里关了几天,有一天夜里,刘邦被偷偷地放出来,送到了张耳的一个隐蔽的住处。
刘邦在这个隐蔽的住处里见到了张耳。
张耳对刘邦说:“委屈三哥了!”
刘邦苦笑说:“真是滑稽!”
张耳说:“官场险恶,不能有半点大意。我这样做,实属无奈,望三哥不要见怪!”
刘邦说:“不见怪!长见识了,这也许是养士之道的一种手腕吧!”
刘邦有点揶揄张耳的意思!
张耳苦笑说:“养士之道,并没有经典教条。一般来说,都是生活中积累的点滴!我在信陵君处长达七八年,信陵君从来没有专门为他的几千门客讲什么养士之道,大家不愿离开信陵君的原因是仰慕信陵君的道德风范。”
刘邦笑着说:“你这样说,我似乎明白了些道理。你把我关进死牢,就是有意教我养士之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呢?”
张耳说:“我把三哥关进死牢,实属迫不得已。不过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藏在里面。其一,告诉我们,生活是不确定的,会有很多意识不到的情况偶然出现,我们应能随机应变。其二,处理偶发事情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不变的教条是能顾及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三,顺其自然很重要,但是又要掌握火候,更要当机立断!”
刘邦说:“受教育了!你不愧是信陵君的得意门生!”
张耳说:“三哥过奖了!”
这天晚上,张耳难得清闲,陪刘邦聊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临走时,送了一本《道德经》给刘邦,并对刘邦说:“没事情的时候,可以翻翻这本《道德经》。”
自此以后,一连几个月,刘邦没有见到张耳的人影。
刘邦感到很无聊,想离开张耳,到大梁走走!
想法有了,总是不能下定决心。刘邦为此又闷闷不乐地熬了几个月。
有一天晚上,张耳来了!
张耳这次来,还带来了儿子张敖。见面时,张耳对儿子说:“叫叔叔!”
张敖有点害羞,躲在张耳后面,不愿叫刘邦叔叔!
刘邦说:“这孩子,我喜欢!”
张耳见自己儿子不愿叫刘邦叔叔有点难为情,说:“这个狗屁男孩儿,这么小的胆子,难成气候!”然后拍了张敖一巴掌,说:“去你的!”
张敖走了,张耳有些不自然,似乎有心事,但是,刘邦并没有谈及这方面的事情。
刘邦借着上次张耳临走时送给他的《道德经》作话题,说:“《道德经》,我翻了几遍,看不懂,没有兴趣!”
张耳说:“《道德经》是一本用心看的书,如果粗枝大叶的翻阅几页,看不出什么名堂。只有静心去读,方才有心得!”
刘邦问:“你那么慎重地送这本书给我,一定是有用意的。可惜,我是个粗人,真的悟不明白其中的意味。我还猜想,你送我这本书,一定会与养士有关系,可是,我就是弄不明白有什么关系?”
张耳说:“《道德经》并没有专门谈及养士的问题,但是仔细读来,《道德经》又专门讲到了养士的问题。‘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是《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的内容,没有一个字讲到养士的问题,仔细读来,没有一个字不是讲养士的问题。养士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这就是‘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的意思。‘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这是讲人的控制力。养士的关键是控制力,既能控制自己,也能控制别人,就能做到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养士的目的也在于此。养士不能为自己服务,那么为何要养士呢?‘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这是讲养士的手段。养士需要财富,也离不开意志。财富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度控制,意志再坚强,也有松懈的时候,看怎么调节。而关键问题是要掌握根本。什么是根本?根本不是一己之私,而是人民大众的利益,而是国家的利益。信陵君养士是有大局观的。赵国有难,信陵君带着士人窃符救赵;后来魏国有难,信陵君有带着士人回国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些行为就叫做‘不失其所者久’,信陵君一直为世人所记住,就是信陵君有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的大局观!”
刘邦听得入迷!
张耳继续讲:“‘死而不亡者寿’,这是士人的精神追求,也是整个人类的最高境界。人人都追求长生不老,生命的长生不老,肉体的长生不老,是不可能做到的,就是神仙也做不到,就是玉皇大帝也做不到。要做到长生不老,只存在于精神层面上。一个人除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外,还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只有追求精神上享受的人才能做到‘死而不亡者寿’。古人对此的具体解释,就是‘三立’。即立言、立德、立功。鲁国的孔夫子是立言的楷模,他有《论语》传世,将会成为万世师表;你们楚国的屈原是立德的楷模,他忧国忧民,可惜仍只是空有一腔热血,于世、于民,无济于事;赵国的赵武灵王是立功的楷模,他有‘胡服骑射’,保境安民之功。这些人,人们都会永远记住!现如今的秦始皇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赶走了匈奴人,让国家强大起来,这是功,这样的功劳,国家会用文字记录下来,传存下去!秦始皇贪生怕死,大兴土木,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这是罪,人们会记住秦始皇的罪过,而且会口碑相传。三哥应该吸取秦始皇的教训,既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抵御外族入侵,让百姓扬眉吐气,让国家长治久安;与此同时,又要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秩序,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社会欣欣向荣,让子孙世代繁衍。这样,三哥会是有史以来的‘死而不亡者寿’的圣君!不但国家层面上有文献记录三哥的丰功伟绩,老百姓也会口碑相传三哥的仁义之举,就是我们的子孙万代也会对三哥顶礼膜拜!三哥,想一想,一个人能活到这样的境界,那该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功德啊!”
刘邦被张耳的一席话,激动得不能自己!
刘邦站起来,走到张耳身旁,抚摸着张耳的后背说:“你今天一席话,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让我激动!你还能多抽几个晚上,和我聊聊天下大势吗?”
张耳听了,有些遗憾,说:“三哥,恐怕没有时间了!我要走了,离开官场,到外地去。”
刘邦说:“不是在这里干得好好的吗,怎么要离开官场,到外地去呢?”
张耳说:“为名声所累!秦始皇知道了我这个人,要革职查办我。我不能让人捆着押送到朝廷受审啊?”
刘邦立即意识到问题出在他身上,于是说:“是我连累了你!”
张耳说:“也不一定就是三哥连累了我,这都是命!我是来和三哥商量的,我想到陈县去,陈余也和我一起去。我希望三哥跟着我一起去!”
刘邦想了半天,说:“我不能跟着你们一起去陈县!我出来一年多了,我想回家看看!”
张耳说:“为什么此时想到回家呢?”
刘邦很诚实地说:“我想儿子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收起 理由
烽火连篇 + 2 关注中,本帖已推至赤壁热线网站首页。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发表于 2019-10-21 16:42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6-25 04: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