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53万人口中,除了本乡本土的赤壁人,还有很多从外县市迁移过来的,具体有多少人,数据不详。主要来自于洪湖、监利、嘉鱼等邻县市,这是老一辈的迁移居民。随着赤壁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以及交通枢纽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外乡人选择在赤壁购房置业定居,成为新一代的赤壁人,为赤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走在赤壁的大街上,他们也和赤壁本地人一样说着一口地道的赤壁话,根本分辨不出他们是哪里人,祖籍何处。
比如燕华海鲜的孙燕华孙总,如果她不跟我说她是嘉鱼人,就冲她说的一口地道的赤壁话,我压根就想不到她居然不是赤壁本地人。当然,孙燕华来到赤壁已经20多年了,早已经就融入了赤壁,她早就是53万赤壁人中的一员了。
孙燕华告诉我说她8岁时就随家人搬来赤壁了,嘉鱼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祖屋,极少回去。她在赤壁读完的小学,在赤壁上的初中,并完成的高中学业,对赤壁有着浓厚的感情。
赤壁跟嘉鱼很近,不过半小时的车程,语言也基本相同,只是稍稍有一点口音差别。生活习惯自然也大同小异。所以,很多嘉鱼人来了赤壁之后,不仅工作在赤壁,还定居在赤壁,为赤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初,孙燕华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便南下打工了。初到广东,她进的是一家灯饰厂。
最开始,孙燕华只是这家灯饰厂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她凭着身上一股聪明机灵且认真好学的劲儿,渐渐从普通员工做到了公司的管理人员。走上管理岗位后,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接触到的人和事更是核心,这样一来,慢慢地,这家灯饰厂所有灯饰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渐都被她一一牢记于心,这为她后面自立门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孙燕华也收获了爱情。公司里一位来自陕西的小伙子走进了她的心中。同在异乡,两颗年轻的心,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共同排解他乡的孤独感和漂泊感,让枯燥乏味的打工生涯变得温馨而又甜蜜。
美好的爱情,往往更容易唤起一个人对事业的热情。两个年轻人在建立了小家之后,就决心要做出一番事业来让小家更幸福更稳固。通过在灯饰厂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夫妻二人拿着多年打工攒下来的积蓄开办了一家自己的灯饰厂,不再给别人打工。
灯饰厂在小俩口的精心打理下,业绩蒸蒸日上,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孙燕华先后在赤壁、东莞、陕西置了房产,她说,她有三个家,赤壁、东莞、陕西都是她的家。
既然事业这么红火,为什么还要回赤壁开海鲜酒楼呢?
孙燕华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公司效益整体上有下滑趋势,人员配置上需要开源节流,核心管理上夫妻二人只需要有一人即可;二是儿子上初三了,是很关键的一年,需要有父母陪在身边。权衡之下,她选择了回到赤壁陪伴儿子。
回到赤壁以后,孙燕华的任务主要是陪儿子读书。可是,白天儿子在学校上学,只有晚上才回家,这么多空闲的时间,她该如何打发呢?总不能就在家闲玩吧?这可不是孙燕华的性格,她是那种闲不住的人。
那总得找点什么事情做做呀?做什么呢?在广东待的时间长了,孙燕华对于广东的海鲜产品很是情有独钟,不仅喜欢吃,也喜欢研究各类海鲜的吃法和做法。说她是个海鲜通,想必并不为过。回到赤壁后,她就四处找餐厅吃海鲜,可是她在赤壁餐饮市场跑了一圈吃了一圈,都没有找到她在广东吃海鲜的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既然如此,何不自己开个海鲜酒楼呢?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可以满足广大赤壁海鲜爱好者的需求。岂不是一举两得?而且,赤壁人在广东沿海以及浙江沿海打工的人群不在少数,肯定也有很多像她一样也爱上了沿海的饮食习惯,也喜欢吃海鲜。更何况,海鲜食品有着丰富的蛋白质、低胆固醇、各种微量元素,与肉类相比,更能满足人们日常营养供给和身体健康需求。平日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换换口味吃回海鲜也是挺不错的。
说做就做,在征得家人的同意之后,在2019年的初冬时节,一座以孙燕华本人名字命名的“燕华海鲜”酒楼很快就开起来了。
酒楼装修上,看似简单,其实孙燕华也是花了一些心思的。每一个独立的包间,都以“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沿海城市命名,让人仅仅只看包间名称就能迅速找到一种代入感。约上三五好友,关上包间,曾经在那个城市一起闯荡打拼的记忆,随之涌来。再加上一顿地道的海鲜大餐,此时故乡和他乡便傻傻分不清了,只有地道的乡音和熟悉的乡土味儿能够将聚餐的人拉到现实中来。
开业至今,燕华海鲜客源不断,好评如潮。虽然如此,孙燕华并不满足,为把更美味的海鲜产品回馈给广大赤壁人民,她一遍又一遍地跑广东跑武汉,去广东找海鲜产品货源,也学习海鲜食品的各种制作方法,去武汉则是学习制作更适合湖北人口味的海鲜食品,进一步保证燕华海鲜的海鲜产品既新鲜又美味。
谈到未来的计划时,孙燕华满怀期待地说,她希望“燕华海鲜”能够在赤壁海鲜行业做到领先地位。她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想把全世界的海鲜产品都引进到赤壁来,届时她将让赤壁广大市民不出国门,就能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猛海鲜,品味世界各地的美食工艺。
酒楼地址:赤壁市新国土局后廉租房旁(瑞通大道1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