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3时,咸宁市中心医院成功为一名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总计用时13分钟。
患者孔某某65岁,2月20日因咳嗽20天,呼吸困难一周,加重4天由赤壁市人民医院转入咸宁市中心医院感染危重病区,转入时意识嗜睡,给予高流量给氧,转入的第三天血氧饱和度下降后医生立即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月10号下午,孔某某病情出现变化,云南专家袁颖、李波, 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勇经过评估后,一致认为患者痰液多粘稠,堵塞气道时间较长,呼吸机一直报气道压力增高。为了更好的保护患者的气道,专家们当机立断决定马上给患者行气管切开术。
据悉,在对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手术过程中,病人呼吸机处于CPAP模式,由于痰液较多,随时都会出现呛咳反射。从气道里喷出的痰液、血液会很快形成气溶胶,喷溅到医护人员身上,手术中感染风险极高。
时间紧迫!重症医学科医生李星、潘阳,护士顾红、黄鑫立马报名参与手术。顾红说:“我们都是ICU培养出来的兵,没想到我们在新冠战场相遇,又一起并肩作战。”
医护人员要在三级防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身体活动度、眼睛可视效果和手感,挑战前所未有。
考虑到一个全面型的呼吸器要两万多元,陈勇就只增戴了全面型的正压头套,加穿手术服和手套等防护品。
陈勇在两位医生的配合下,开始手术。局部麻醉,切口,分离气道前组织,气管切开,气管套管顺利的置入气管,气道里的分泌物也没有外溅,整个操作一气呵成,整个手术过程用时13分钟。
责任护士从患者气管套管里吸出大量粘稠的浓痰,看着患者血氧饱和度慢慢上升,生命体征平稳,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陈勇介绍,新冠肺炎患者气管切开手术存在三个难点:一是多层的颜面部防护和多层的手套,很容易影响医生的视觉和操作感觉,让平时再熟悉不过的操作也变得无比艰难;二是操作者要保证身边同事不受气溶胶污染;三是患者要处于安静状态下,避免不适引起人机对抗或者操作不顺畅的情况发生。针对这些问题,术前进行了充分讨论操作方案,制定了加强防护和术中为患者深度镇静的安全措施。
陈勇说,给患者行气管切开之前,会充分评估这位患者的优势及风险,如果确认收益大于风险,那作为医生及党员必须责无旁贷,挺身而出,即便面临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来源:咸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