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大暑未完,立秋未至,有幸跟随网络文化协会成员一同走进黄盖湖大堤付家垸堤段2哨所,酷暑里的这次实地探访,也让我真正体验了一回什么叫“夏日火炉”、“露天桑拿”……
一路车程,窗外是晴朗的天空,太阳毫无遮掩,放眼望去云都很少,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上的天气,播报当天最高气温37摄氏度。
到达目的地,该防汛哨点的小蓝棚搭在江堤后边。据介绍,黄盖湖大堤(原黄盖湖围堤),堤线起自铁山咀前山沿鸭棚口河至黄盖咀止,始建于1960年,堤长12.5公里。
防洪期间,自7月1日进驻以来,黄盖湖大堤防汛指部扎实落实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制度,现已成立了三个分指挥部,6个哨所,每个哨所安排干部9人、劳力50人,进行巡堤查险、处险。
近日,赤壁在经历持续降雨后,逐渐转入晴热高温天气,长江水位缓退,黄盖湖水位持续回落,但防汛工作仍在继续,高温天气给防汛应急值守工作带来挑战,全体防汛人员在加强巡堤查险的同时,还必须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
夏日防汛工作是意志和体能的考验。黄盖湖大堤付家垸堤段2哨所的帐篷原址因影响施工,所以换了位置,后来高温天来了,四面无挡的小棚面临着全日暴晒,只好转移到江堤背水一面的居民区旁。背靠建筑虽有点遮挡,但单层平房,和帐篷旁差不多高,除了地势低点,温度起来了,该热的该晒还是要抗着的。
“昨日晚上还停电了呢,被蚊子阿阔了”,防汛点工作人员微笑着回忆守夜里的趣事,停电的夏夜,想必很多人都经历过,但能这样笑着去讲述的人却很少,虽然条件有限,但防汛哨所的他们,还是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奋力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
防汛任务艰巨,大家的健康必须由专业的人去守护!江堤临水,热是那种湿热,就连平日里说不太怕热的我,顶着酷暑第一次来到这站了会儿,都觉得闷热得心头发慌,也难怪这边的防汛人员打趣说这边像个“露天桑拿”,待久了体质差的人,中暑真难免。大棚旁就停着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车,该院在组织人员参与日常巡堤查险的同时,也时刻了解关注着其他值班人员的身体状况。
防汛棚里的一面满满贴着防汛常用通讯录、值班表、防汛哨点的规范制度。仔细看了下值班表,24小时昼夜轮班,值班表时间、值班人及联系方式一清二楚。按防汛值班纪律要求,所有值守人员要保持防汛期间联系畅通,并按要求填写防汛记录,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及时上报。
一本本防汛工作记录册,详细记录巡查情况。
7月该哨点刚建起时,哨点工作强度非常大,实行的是两班倒,白班早8点到晚9点,晚班是晚9点到次日8点,一班整整12个小时;直到近期,值班才逐渐出现三班倒的安排,每8小时一班,白班早8点到下午4点,中班下午4点到0点,夜班是0点到早8点,轮流值守。
在哨点一待就是这么久,除了靠责任心和意志力,同志们是不是还有什么防汛降暑的神器呢?我们再来探探吧!
室外炎热,需要及时通风降暑,落地扇就挑起了“大梁”,虽然热起来,再大的风吹起来都是热的,远远比不上室内的空调,但对于出棚工作回来汗流浃背的大家来说,小小的风扇既能赶赶驱蚊又可解解暑热,无疑是每个防汛点最受欢迎,也必不可少的生活单品。
两个小蓝棚,一张桌子、两张木板床、若干塑料凳,加上落地扇、简易饮水器、驱蚊水、电蚊拍、雨鞋等基本生活用品,这差不多就是一个哨所值守点的全部配置了,简单却实用。小蓝棚外挂起的党旗格外引人瞩目,鲜红的旗帜也时刻提醒着大家坚守阵地,保卫一方平安。
以前的你们都只在新闻报道里,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让敬佩之情愈发深刻。
战酷暑斗高温,白天值班得晒太阳,晚上值班得受住各种蚊虫,一般吃不了苦的人,还真的光坐都坐不住。室外冲破37℃的高温,但各防汛值守点的工作人员们依旧坚守高温防汛第一线,认真巡堤,用自己的汗水保护群众的安全、守护河堤的安全,以顽强的意志经受着高温的考验,在基层的岗位上挥汗如雨、默默奉献,构筑起了防汛抗灾的人民防线。
特殊的2020年,我们已由宅家到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而有些人从防疫再到防汛,一直为我们日夜守护。岁月静好,感恩前行,再次为小蓝棚下的你们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