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46|回复: 5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袁隆平90岁了!生日前花100元理了20元的发,蕴含长寿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2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隆平90岁了!生日前花100元理了20元的发,蕴含长寿之道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24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是袁隆平90岁生日!昨天的他超级可可爱爱……今天是袁隆平90岁生日!昨天的他超级可可爱爱……


    今天是2020年8月27日

    农历七月初九

    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

    袁隆平爷爷农历90周岁生日

    在生日前一天

    袁隆平特地穿上新衣服

    去自己的“宝藏理发店”

    理了个帅帅的发型

   

   

    截图来源:潇湘晨报、梨视频

    据理发师曹小平介绍

    袁隆平已经在这理了17年头发

    就连去年去北京领共和国勋章前

    也来这里理发

    据潇湘晨报报道

    理发的时候

    他问小曹:“我是胖了还是肿了?”

    小曹说:“是胖了!”

   

    小曹透露

    袁隆平还是个隐形暖男

    虽然只理20元的普通男发

    但为了照顾生意

    每次都要强塞100元给她!

   

   

    而这次理完头发

    袁隆平还开心地说

    “又年轻了5岁

    ~”

   

    一系列“专一”又“暖心”的操作

    网友瞬间刷屏:

    这是什么可可爱爱的男神啊!

   

   

   

   

   

    袁隆平的两个愿望

    而就在去年

    90虚岁生日当天

    袁隆平的一段日常感动无数网友

    作为新晋“90后”

    袁隆平从未舍弃自己的稻田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

    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

    而是下田

   

    为方便行动不太便利的老院士研究

    湖南省农科院

    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这块田从设立起就是他的“心病”

    只要在长沙

    每天都得看上好几遍

    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杨耀松这样说:

    “加盟‘90后’的他,

    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

    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

    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

   

   

   

    点亮“在看”

    实力硬汉×专一暖男

    这样的“星”你追不追?

    来源:中国青年报综合自@梨视频、潇湘晨报、科技日报、网友评论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28 | 只看该作者
90岁生日前一天,袁隆平又光顾了这家小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020-08-27 13:36

    “你走了,我剪头发怎么办?”

    为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句话

    湖南长沙一家理发店

    坚持经营了17年

    今天

    是袁隆平农历

    90周岁生日

    在生日前一天

    他又来到了这家小店

    ↓↓↓

    湖南长沙人曹小平一直经营着

    自己十几平方米的理发店

    袁隆平就是她17年的老顾客

    理发师曹小平说

    8月26日

    袁老穿着新衣服来理发

    心情非常好

    理完发开心地说“又年轻了5岁”

    袁老还问她穿上新衣服

    是胖了还是肿了

    她说胖了,胖了好些

    “袁老很开心,因为他希望胖一点”

   

    曹小平说

    虽然只理20元 的普通发型

    但为了照顾生意

    袁老每次都要强塞100元给她

   

   

    “袁老是很重感情的人

    总记得找我理发

    这么多年感谢他一直光顾我的小店”

    理发后

    曹小平向袁隆平提出合影的请求

    袁老立马答应

    “这是为袁老理发17年来

    我们第一次正式的合影”

    曹小平说

    以前她和袁老也有合影

    但都是为袁老理发的时候拍摄的

   

    “我想祝福他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很感激他多年的照顾”

    曹小平表示

    为了这位“老顾客”

    她会一直坚守在这家小店

   

    网友们排队为袁老送上生日祝福:

    “感恩您,袁老生日快乐

    ” “爷爷生日快乐,健康平安”

    ......

   

   

    祝福袁老

    生日快乐

    健康长寿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综合潇湘晨报、梨视频、网友评论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5:32 | 只看该作者



七一人物| “90后”袁隆平,恰是风华正茂 |郝安专栏七一网 2020-08-27 10:31:47


七一网 2020-08-27 10:31:47
生日今朝是,匆匆又一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袁隆平迎来了90诞辰。90岁的袁隆平近60年来担国家和人民的大任于肩上,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十几年来,笔者多次趋前采访拜访这位功高如山的老人。每次都如坐春风,被他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人格魅力折服。
吃饭是天下第一大事。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自称“90后”的袁隆平,如今仍信心满满,恰是风华正茂。
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
2019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颁授勋章。
回忆当时情景,袁隆平说:“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1200公斤亩产冲刺!”
他激动地说,“共和国勋章”是国家最高荣誉奖,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不能躺在功勋簿上睡大觉,只要脑瓜子还没有糊涂,就还可以干;只要没有痴呆,就还可以继续动脑筋、搞研究。
为党和国家分了忧愁、解了难题的袁隆平,接连荣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发的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上的奖项大的有十多个,包括世界粮食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政府颁发的“沃夫奖”、泰国公主诗琳通颁发的“金镰刀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91年,袁隆平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记得10年前一次采访袁隆平,我问他:如果大小奖项搁在一块儿,恐怕你也算不清楚吧?
老先生点点头:算不清,真算不清。
这些奖项、荣誉,是作为科学家的袁隆平用全部青春、信念,甚至一生换来的。本来他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喜欢在他的水稻实验田里像农民一样辛勤劳作。种在大地上,长在土壤里。“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后,老人心心念念:回去第一天就要去下田。
袁隆平 王登摄影
前段时间,袁隆平院士接受专访,谈到收徒条件: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其实,这条土味儿的门规早就有了。“书本上、电脑里长不出水稻。只要田里有稻子,我每天都要下田。”大家最熟悉他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坚守第一线,让袁隆平能够抓住科学的灵感,也锻造出他的战略眼光。
我不过是个幸福的老头
水稻研究是袁隆平一辈子的事业,一生的追求。他说:几十年前,我提出了杂交水稻的研究,要从三系法过渡到一系法,即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在一次采访中,他告诉我们,自己年轻时做过两次同样的梦——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树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朋友就坐在下面乘凉。
一位画家根据袁隆平的描述,画了张很大的油画送给他。这张油画现在就挂在湖南农科院办公楼大厅。画中的水稻像树枝一样粗壮,稻穗瀑布般往下倾泻。在这片树荫下,袁隆平随意躺在田埂上,继续着他心中的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这是对他的杂交水稻情有独钟,是倾其一生魂牵梦绕啊!还不止是一生,他的水稻情结延伸到了他的后辈。袁隆平有两个孙女,一个叫有晴,一个叫有清。他解释说:“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袁家有太阳有雨水,稻谷自然会茁壮成长!”一门心思让天下苍生都吃饱肚子的袁隆平,连给孙女取名都深深植入了他的挚爱。
就是那一次,袁隆平特意招呼我们坐在他最喜欢的巨幅水稻照片下,听他讲水稻的故事。
已经是世界名人了,但我们见到的袁隆平,还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小平头,精气神很足,古铜色的脸睿智逼人,怎么也看不出已是耄耋老人。我们端详着这位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人物:农民?教授?科学家?都像,又都不像。
“我不过是个幸福的老头。”他又笑了,笑得很开心。
他很忙,外面还有一拨一拨等着见他的人。但刚一提起杂交水稻和超级稻,老人的兴头兴致就都来了。开始他还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一看影响了自己的表达,连忙说讲家乡话、讲家乡话。于是,湖南湖北,还有也不知是哪里的口音夹杂一起,他健朗地谈着,爽朗地笑着,如数家珍,三言两语就让我们把超级稻搞明白了。
作者郝安听袁隆平讲杂交水稻的故事 王登摄影
一粒种子改变了一个世界。这粒种子说的就是被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上世纪70年代,他把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上世纪90年代,又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66岁的时候,他竟然又产生一个惊人的想法——挑战超级稻。这是他在杂交水稻上迈出的第三步惊人创新之举。
袁老点燃一支烟,看得出他信心十足:超级稻就是超高产。最开始是日本人搞的,口号是15年内也就是到1995年达到亩产800公斤,但没有实现。1996年,一个国际水稻研究机构又启动了这项研究,正式称为“超级稻”,提出到2000年达到亩产800公斤,也没有实现。我国超级杂交稻计划始于1997年,第一期亩产700公斤,已于2000年实现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第二期目标亩产800公斤,从2003年起开始百亩片示范种植,到2004年全面达到目标,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06年大面积推广,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
杂交稻、超级稻,就是这位幸福的老头最倾心的事。一聊起这个话题,幸福的老头脸上心头就更幸福了。他谈兴很浓,好像忘记了我们只预约了半个小时采访时间,咧着嘴笑着,还拿出香烟:来,我们抽一支。
关于未来,袁隆平谈到了“两大任务”:一是超级杂交稻研究,要带领团队朝杂交水稻每公顷20吨的目标冲刺;二是耐盐碱水稻研究,要推广种植1亿亩耐盐碱水稻,亩产提高到300公斤,每年多生产3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1亿人口。
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
谁能想到,这位对自己的选择如此执着,并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农业科学家,当初走进水稻王国,还是缘于一个美丽的误会。
那天,老人点燃一支烟,思绪和烟雾一起飘渺:“那还是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园艺场参观。我看到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花也开得很漂亮。我说这个农村才真是美呢。那时候就想学农。”美国的黑白电影《摩登时代》也推波助澜,留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人人丰衣足食,处处挂满瓜果、绽放鲜花。就这样,他打定主意,选择了学农,从此和泥巴水稻相伴了一生。
很多人都不知道,袁隆平是在北京出生,在武汉读的初小、中学。1948年,全家举迁南京,袁隆平就读南京中央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后,读过大学、做过县高等小学校长和督学的父亲要他报考南京的名牌大学,袁隆平坚定地摇了摇头。1949年,他考入重庆湘辉农学院(就是后来的西南农学院,现在的西南大学),主修遗传育种学专业。
原来干了一辈子农活,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从小是在大城市长大的。有一次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问他:当你知道农村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美丽,而是又苦又累又脏的时候,你后悔过没有?袁隆平说:没有后悔。看到农民这么苦,我们学农的应该有这个义务,帮助发展农业,帮助农民提高产量,改善他们的生活。他说,既然学了,就应该有担子。记者说,以前很多人以为你是农民。袁隆平笑了:我天天下田,晒得很黑。特别在海南岛的时候,晒得核弹头似的,像非洲的刚果人。所以有人给我起了个绰号:刚果布。我的学生里头也有了几个刚果布。他说:我很喜欢农民朴素的感情,不做作。我的性格很多也像农民。
如果说,一开始选择学农是出于感性向往,那么,大学毕业以后的矢志不移,则是理性的自觉了。
就这样,50多年里,袁隆平怀着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深厚的感情,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上千次的失败都没有摧垮他的信念。他用自己的消瘦换来稻种的饱满,用自己的黝黑换来稻米的洁白。
从山城重庆下来,又到了湘西山里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他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
第一代大学生服从组织分配,从山城重庆下来,又到了湘西山里。在偏远的湖南怀化安江农校教书,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和栽培,一待就是19年。
就是在这里出发,袁隆平从一条坎坷的泥巴路,一直走到脚下铺满红地毯。
上世纪60年代初的3年自然灾害,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叫过苦日子。袁隆平回忆说,当时,一些人得了浮肿病,皮肤一按就是一个窝,自己也饿得走不动路。作田吃饭的人没饭吃,对当时立志学农报国的袁隆平刺激很大。他意识到杂粮救不了农民,只有水稻才是救命粮,暗下决心要通过科技的力量,使粮食增产,让大家吃饱。
在那个年代,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作出这样的选择,需要智者的眼光。水稻花小,杂交是当时公认的世界难题。设在马尼拉的世界水稻研究中心就因为面临重重困难,差点关闭。杂交水稻行不通,这个观点还写进了经典遗传学著作和美国大学教材。
就好像苹果落地使牛顿跳出思维惯性发现了引力,一次,田间观察到的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让袁隆平离经叛道,产生了天然杂交稻的灵感。
一个闷热的夏天,当老师的他下课后像往常一样,挽起裤腿到稻田边溜达。突然,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在他眼前摇曳。他躬身弯腰,小心翼翼做好标记。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也把自己的希望种下去。不想,长出的稻株高的高,矮的矮。
希望破灭,灵感却显现了。他断定,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株稻一定是天然的杂交种。他进而想,如果把雄性同蕊的水稻雄花用人工祛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不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吗?循着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想:既然自然中存在天然杂交,能不能专门培养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雄花退化的雄性不育系呢?道理很简单,没有自己的花粉,不就可以利用杂种优势了吗?靠人工虽然不可能大量生产出这样的种子,但是,把雄花退化的种子和其他品种混种在一起,然后用竹竿一赶,花粉不就落在雌花上了,不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
初生牛犊兴奋不已,带着他的大胆思考闯进了这个禁区,一时让学术界一片哗然。有学术权威说他对遗传学无知,有人嘲讽他异想天开。袁隆平呢,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退让。于是,从1964年开始,湖南海南云南,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就为了寻找那株雄性不育系。
正午的阳光最充足、最毒辣,也是观测花蕊的最佳时段。每每这个时候,当人们躲开炎热静憩的时候,袁隆平这位后来的杂交水稻之父,总是双脚站在水田里,一观察就是几个小时。即便是打雷下雨,也要下田。袁隆平解释:大风大雨越要去,看它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
习惯成自然。七八十岁的时候,袁隆平几乎每天也要去田间看他的稻谷,不过是骑摩托车去。他喜欢飙车,下地、去实验室,都是一阵风似的穿梭,几年时间骑坏了好几辆车。直到有关方面为了安全下了“禁令”,他才自己开着小奥拓到田间“兜风”。
2005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专程来到长沙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一下车,总理便走向前,同袁隆平紧紧握手:袁老师,您到我的办公室来看过我。今天,我到您的稻田来看您来了!袁隆平指着一片农田说,这就是总理支持的超级稻试验田。飘香的试验田里,翠绿的禾苗长得很高很壮。袁隆平兴奋地告诉总理:外国专家夸我们的超级稻像芦苇,稻穗像瀑布。十几亿人口国度的当家人听着看着,脸上眉梢都是笑意,连连赞扬袁隆平是有功之人。说,中国粮食不会有问题。有袁隆平在,就不会有问题。
人要像一粒健康的种子
袁隆平的双手很大很结实。这双手捏惯了泥土和稻粒,晒得黝黑,略显粗糙,手臂上还爬着一道道浅浅的划痕,那是被稻叶割伤的。这是一双很有“魔力”的手。它不仅在中国、在世界掀起了粮食革命浪潮,还能在琴弦上奏出优美的旋律。
月上柳梢头,袁隆平喜欢拉小提琴。15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科学在中国”晚会上,他与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同台演奏了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这支曲子是科学家李四光的作品。
有人问他,为什么对这首曲子情有独钟?袁隆平说:科研的艰辛、科学精神的内涵,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感触最深,我理解这种艰辛。在问及“您那么投入地演奏,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时,袁隆平答:专注。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无论是大还是小,都用心去做。
年逾古稀的袁隆平不但拉琴,还喜欢游泳、打排球,还样样都是高手。高中时他就是武汉市中学生游泳冠军,七八十岁在水中依然身手矫健。有一回聊起泳事,他说:我不但在江河里游,也在海里游。50米,没有一个人游得过我。耐力不行,但我的技术好。我现在跟你说,单位举行游泳比赛,我只参加一项。要是所有项目都参加,所有的冠军都被我拿,那多没意思啊!
袁隆平童心未泯,自称是排球主攻手。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天下午5点半,他和夫人邓则总要和一帮老伙计打场排球。输了球,他会埋怨邓则球打得臭;赢了球,他会跳起来和队友击掌相庆;不管输了球还是赢了球,只要孙子在旁边看热闹,老头都会故意拿球砸他的小脑袋。
2013年1月17日,袁隆平为《新湘评论》题词 王登摄影
2013年,袁隆平欣然为湖南省委党刊《新湘评论》题词:办出湖南特色,办出国家水平。他说,我就喜欢这条,要有湖南特色,要有国家水平。我说,您是世界水平。大家大笑。
生活从容,心情明朗。抽了好多年的烟,83岁时说戒就戒。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
从田野重重稻浪走来的袁隆平,是一座精神富矿,一个哪一面都闪闪发光的多棱体,一代科学大师和巨匠。他以自己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事功追求与社会责任、祖国情结与世界胸怀完美结合的风范,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近60年如一日,袁隆平感动中国,名动天下。90岁的鲐背老人,本质上、骨子里是一个认真、严谨、苛刻的科学家。他夙夜在公,心无旁骛,还在为“禾下乘凉梦”和“覆盖全球梦”奔忙,还在努力带给中国和世界更多惊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8-27 20:18 | 只看该作者
   大明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8-27 23:02 来自0715圈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4 02:2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