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2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三位赤壁人对张学良的人格影响(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31 10:48 编辑

西安事变探究:
三位赤壁人对张学良的人格影响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发生了,张学良和杨虎城用兵谏的办法,规劝蒋介石放弃“剿共”的内战立场,实行了联共抗日的政策。

张学良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在他的人生中,有三位赤壁人对他的影响至深,也直接或间接地使他成为西安事变的组织者,从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张学良本人在民众中的形象。

让张学良真实的余日章

余日章是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西良湖村余家庄人。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基督教领袖,他在10—30年代之间,先后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以及中华基督教协进会会长等多项教会界的重要职务。

张学良很早就认识余日章。他在奉天常到基督教青年会打球,在那里认识了不少的基督徒。有时候他也到那里听演讲,特别是凡有名人演讲,他总是风雨无阻,必去聆听。张学良当时最很敬仰的是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和上海青年协会的总干事余日章。

据张学良回忆,余日章曾同他有过一夕之谈,是他永生不忘的。余日章告诫他说:“一不要作伪,伪来伪去,最后伪到你自己头上;二要遵从舆论,不要假造舆论;三要牺牲自己,为大众解决痛苦,特别不要为解决自身的痛苦,而来牺牲大众。”

后来张学良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余日章先生的教诲历历在目,我把它写下来,一则算我纪念余先生,二则我要把他的明教垂诸后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30 收起 理由
浪花一朵朵 + 10 赤壁名人
牛歌 + 20 赤壁历史人物。

查看全部评分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31 19:39 编辑

让张学良羞愧的马君武

君武祖籍是湖北赤壁(蒲圻)城郊的铁山马家。曾祖父马丽文,道光初年的进士,累官至广西思恩府(今武鸣县)知府,旋死于任所。祖父马光吴家贫不能归,便流寓桂林。

君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在张学良的青少年时代,作为军阀的公子哥儿,在感情上是不甚整饬的。在他年轻时什么都来,最喜欢女人和赌博。早年私生活的不检点自然会成为政敌和舆论非议的靶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因为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而丢掉东北三省,致使他成为舆论攻击的焦点,他的不检点的私生活同样成为非议的话题之一。

时任北平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在上海《时事新报》上也发表感时近作《哀沈阳》诗二首: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阿娇舞几回。
君武诗中的赵四即张学良的红粉知己赵一荻;朱五即朱湄筠,原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代总理朱启钤的第五个女儿;蝴蝶则是隐指上海著名电影明星胡蝶。

君武的《哀沈阳》说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之夜犹与胡蝶翩翩起舞,结果把东北三省给断送了。马君武的诗作发表后,各报广为转载。从此,张学良被国人骂为“风流将军”、“不抵抗将军”;胡蝶则被视为“红颜祸水”,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有人说,马君武与张学良早有“过结”。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这对“恃才傲物”的马君武来说,决不会有什么好印象。马君武的诗确实给张学良造成很坏的影响,但也使张学良在羞愧难堪和深刻的反思中不断完善自我,思想逐渐进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0: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赤壁传奇 于 2009-8-31 10:48 编辑

让张学良沉痛的刘国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军很快侵占东三省。1933年3月,热河省(今并入辽宁、河北、内蒙古)沦陷后,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代蒋介石受过辞职。

1934年3月,张学良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率领部分东北军南下“剿共”。张学良当时的“剿共”前线指挥部就设在湘鄂交界处的蒲圻羊楼司,所以张学良出入赤壁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正是在这里,张学良逐步认识到,“剿共”是一种毫无前途的军事行为。张学良面对既不能抗日复土,而“围剿”红军又屡遭失败的严峻现实,逐渐对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有所觉悟。

1936年初夏的一个上午,张学良由两广视察北上武汉,路过蒲圻,应驻蒲东北军一0七师的请求,在铁路大桥头的蒲圻材料厂对蒲圻党、政、军、民、学各界,发表一次了激情演说。他讲到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之后,又向华东推进的野心昭然若揭。台下掌声阵阵。

据赤壁市教育局退休干部王琦老先生撰文回忆,当时台下的蒲圻中学三年级学生刘国璋写了一张纸条递上讲台张学良的手中。“将军既然抗日,何以把东北三省拱手让人”,将军一看,簌然泪下,沉重地说:“我既有家仇,又有国仇,何致于此?”最后他高声回答:“中国不亡,只要有我!……”

刘国璋纸条,彻底刺痛了张学良的心灵深处。也就在几个月以后,张学良与杨虎城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4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5:49 | 只看该作者
马君武的书法作品




有省长马君武署名的广西军用钞票


5
发表于 2009-8-31 16:17 | 只看该作者
好,学习了……
6
发表于 2009-8-31 16:19 | 只看该作者
先顶了再看。
7
发表于 2009-8-31 16:22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先看了两贴,报一个到,呵呵。
8
发表于 2009-8-31 17:37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赤壁人才代出呀!
9
发表于 2009-8-31 19:23 | 只看该作者
增长了一点知识
10
发表于 2009-8-31 19:37 | 只看该作者
赤壁代有人才出啊。相信LZ以后也成为具有影响的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11-15 04: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