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067|回复: 3
收起左侧

“景德之治”背景下的赤壁青砖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2.jpg
3.jpg

引子:宋景德元年的几件大事
1、地震
宋景德元年(1004年)一年之内,大规模的地震竟达九次。地震严重的主要是黎州(四川汉源)、益州(成都)、邢州(河北邢台)、瀛州(河北河间)、京师(开封)等地区。
2、战争宋景德元年九月,年轻气盛的辽国皇帝耶律隆绪与辽国当权人物萧太后率二十万精兵铁骑倾巢而出,一路高歌猛进,跨越大宋数十州县,直抵黄河北岸。
3、澶渊之盟元年(1004年),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缔结了澶渊之盟。
4、茶马互市澶渊之盟也让赤壁茶走进边疆,走进“茶马互市”,宋景德年间也是赤壁茶成为“边销茶”有确切记载的开始。
5、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江西昌南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遂以皇帝年号为名置景德镇,沿用至今。景德元年,历经天灾、战乱的考验,真宗皇帝审时度势,终于在这年腊月以一个叫做“澶渊之盟”的锦囊让大宋江山转危为安,迅速创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进步、贸易空前、文化鼎盛的时代。被誉为宋真宗的“景德之治”新政时代。
4.jpg

5.jpg

一、澶渊之盟

宋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与辽为结束多年战乱,订立澶渊之盟,互约为兄弟之国。当时所终达成协议为:一是宋辽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二是划定边界,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三是辽国获取长期援助,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今河北雄县)交割;四是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官员到边境赈济。内地与蒙古草原地区的茶马互市由此繁盛。

6.jpg
二、茶马互市

    《宋史·食货志·下五·茶上》载:“茶叶主要品种有二类:‘曰片茶,曰散茶,片茶蒸造实卷模中串之’。”这里所谓的“片茶”,系将茶叶蒸后压成饼状,即今青砖茶之雏形。1935年《农村复兴委员会会报》 [第2卷第11期]《两湖茶业之史的研究(傅宏镇)》:“两湖名茶,自惜驰誉,红茶、砖茶,为其精品。输出海外,年达数十万担,其运入俄者,占华茶出口额二分之一。宋元丰年间,西戎马市,尤以砖茶为主,而此种砖茶之制造,以湖广福建为策源地,即宋代宫中贡品之龙凤茶”。著名茶文化专家傅宏镇先生(1901—1966),1921年毕业于安徽省茶务讲习所,1923年曾在安徽秋浦、祁门茶场任职,他也曾经是吴觉农先生的朋友和同事。据《蒲圻志》(1986版,海天出版社):“宋景德年间(1004—1007),(蒲圻)已有成批的茶叶运往边疆,在张家口与蒙古一带进行茶马交易。”据河北《万全县志》记载:“宋代景德年中叶(1006年左右),官府以两湖饼茶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并以张家口为蒙汉“互市之所。
7.jpg
三、青砖茶考
    赤壁青砖茶,是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中的一个奇迹。它有着特殊的形状,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有独特的饮用功效,更有神奇社会功能。一块青砖茶,它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茶叶,而是通过历史的沉淀,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
    唐宋时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这是因为宫延用茶的要求,团茶和饼茶属于紧压茶类,是砖茶的前身。
    1946年《边疆建设》[第1卷第1期]上刊登撰写的《漫谈茶砖(冰洁)》:“所谓砖茶,就是把普通茶叶用强力的压缩器,压成像砖那样的坚硬薄板,但是并不像砖那样脆弱,其硬度除非用锯以外简直无他法切开,因为普通的茶叶蓬蓬松松,搬运至感不便,于是把它压成茶砖自可免去这种麻烦。”
8.jpg
    砖茶的产生,正是古人为了茶叶长途运输的需要,而制造的一种紧压茶。
    据1939年《茶讯》第3期《砖茶贸易今昔谈》(作者王先环):“砖茶的生产,始于唐、宋时代,古名饼茶。宋时的茶马政策,就是以中土的茶,换塞外的马,当时所称的茶,便是砖茶,其产地多在长江流域。近代的青砖茶以鄂南崇阳、通山、蒲圻及湘北的临湘等县之老青茶为原料,多集中在羊楼洞制造”。
    饼茶始于唐宋,在赤壁这地方,经过“饼茶——帽盒茶——砖茶”形态的持续进化,赤壁青砖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紧实的茶。
    砖茶,是最有传承、最具创新的紧压茶。
    据上所述,也根据《蒲圻志》和河北《万全县志》记载得出结论:
    赤壁青砖茶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在宋代景德年间,假如说要更具体一点的话,那应该是宋代景德年中叶(1006年)左右。
    赤壁青砖茶,最晚起源于1006年
9.jpg
四、生命之茶
    从历史长河看,青砖茶有着两次开疆拓土的伟大历程。第一次发生在宋朝。“洞茶”跋山涉水挤进了朝廷设在边疆地区的“茶马互市”。第二次发生在清朝。“洞商”敏锐抓住“满蒙一家亲”和“中俄订约”的政策机遇,开启了一条兴盛近300年的万里茶道,也让青砖茶作为一个独立品类而茶史留名,泽惠至今。
10.jpg
    砖茶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及中西亚、欧洲,是高寒地带以及高脂饮食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对于砖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和功效,古人早有说法。
    明代于慎《谷山笔尘》记载:“六朝时,北人犹不饮茶,至以酪与之较,惟江南人良之甘。至唐始兴茶税。宋元以来,茶目遂多,然皆蒸干为末,如今香饼之制,乃以入贡,非如今之食茶,止采而烹之也。西北饮茶,不知起于何时。本朝以茶易马,西北以茶为药,疗百病皆瘥,此亦前代所未有也。”
    明代淡修在《漏露漫录》中,对蒙、哈、藏等民族牧民饮茶助消化的功效评述为:“茶之为物,西戎番,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11.jpg
    清末著名文学家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中有《蒙古人食茶》一文:“茶,饮料也,而蒙古人乃以为食。非加水而烹之也,所用为砖茶,辄置于牛肉、牛乳中杂煮之。其平日虽偏于肉食。而不患坏血病者,亦以此。”
    1936年《史地社会论文摘要月刊》[第2卷第5期]《湖北羊楼洞区之茶业(陈启华)》载:“查砖茶不独销售于俄国,亦为蒙古人之必需品。盖蒙人多食牛羊肉,非老砖茶无以销其油腻。”
    1939年《茶讯》第3期《砖茶贸易今昔谈(王先环)》:“蒙藏主销青砖茶,因这一带,气候寒冷,雨泽稀少,植物性的食物极感缺乏。游牧生活的民族,饮的是乳,吃的是肉,动物性的饮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茶有分解油腻及促进消化的功能,所以游牧民族一日不饮茶精神便感觉不舒适。”
    1946年《边疆建设》[第1卷第1期]《漫谈茶砖(冰洁)》:“蒙古与砖茶具切也有切不断的因缘,我们全知维特明(维生素)A、B、C,均为人体不可缺的重要成分,尤其是维特明C,若一缺失,极易染患坏血病。在蒙古一年之内,就有半年以上过着冰天雪地的冷冬生活,自然看不到什么青菜水果。他们的食物,只能有羊肉和羊奶,按理是很容易患坏血病的,但是实际上却不如此,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蒙古人很能吃茶。”
12.jpg


本帖最后由 品茶悟道 于 2021-12-26 17:09 编辑

发表于 2021-12-27 08:36 来自0715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涨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4-9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山秀水  茶香赤壁!!
——全力打造赤壁品牌!!
赤壁碧清源---竹根下的活泉水!!
我们不仅只买水---- 我们是大美“赤壁”推介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4-19 09: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