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人老了,跟子女关系再好,也要懂得“乌鸦定律”,才能避免晚年不幸,很多人不知道!
莫言:“人要有翻篇的能力,不依不饶就是画地为牢。 这个世界没有真正快乐的人, 只有想得开的人,要永远相信,所有的山穷水尽都藏着峰回路转,就算是一地鸡毛也要搓出一个鸡毛掸子。”
依赖任何人都是在自杀,你一定要明白,大树底下无大草,能为你遮风挡雨,同样也会让你不见天日。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自己不觉悟他人如何渡,自己若醒悟何须他人渡,认知不在一个高度上,没必要相互征服。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
森林里,一只乌鸦想要搬家,因为它被小动物孤立了。鸽子告诉它:“你不改变自己,搬家到哪里,都没有用。”
这就是“乌鸦定律”——人生痛苦时,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人老了,跟子女关系再好,也要懂得“乌鸦定律”,才能避免晚年不幸。
01、远离“乌鸦嘴”,日子安宁舒心。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记得以前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是一个哑巴,你想要一把剪刀,你会怎么表达?用手比划。如果你是一个瞎子,想要一把锤子呢?那我就用手比划锤子的样子。然后就有人问了:你是瞎子,又不是哑巴,为什么不直接开口要呢?
然而,又有人试问,你是那个瞎子吗?你不是他,你怎么能凭你的想法臆断他呢?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陷入了经验主义的误区,这种固化的思维通常体现在我们老了以后还在用过时的所谓经验“指点”儿女甚至别人的人生和生活。
父母之爱的背后不是控制和兜售。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自夸,不张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年龄越大,就应该明白:在关系里多些爱,少一点经验主义,老人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
人老了,莫管闲事,管好自己,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乱说话,惹人嫌,让人觉得你很聒噪,为老不尊。
老了闲下来了,要了解自己,管好自己,心中装着山川大河,知道星空浩瀚,大地广阔,幸福不请自来。
02、别看“乌鸦毛”的热闹,少惹事非。
《小舍得》中的蔡菊英得知老伴南建龙的亲外孙女考了全班倒数第一,还被自己的亲外孙抢走了班长的职位。
在接亲外孙放学时,没有忍住得意的嘴脸,去挑衅南建龙的前妻赵娜。
惹得赵娜非常不满,当众骂她,骂得很难听,让她也很生气。回到家里,和南建龙发牢骚,差点把两个女儿闹矛盾的事情说出来。
蔡菊英总想争一口气,可是这种爱看“热闹”的性格,让她也卷了进去,一点好处都没有。
人老了,就应该懂得了,做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别得找别人的一时的“乌鸦毛”就巴不得别人难堪,背后说风凉话,总是幸灾乐祸不嫌事大。
其实,人老了,不再是年轻的时候那样能扛事,一个雨点子风瓜子就可能让你人仰马翻,说话办事要厚道良善,而不是没安好心还给自己埋雷。
人老了,不要看人“热闹”,不惹是非。要低调一点,要给彼此空间,不要再让日子过得硝烟弥漫。
与人相处,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体面,留退路。
03、学习“乌鸦心”,懂得感恩。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
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但他们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感恩。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人要懂得感恩。感恩这件事不分年龄,不分年轻人多老年人,还是老年人对年轻人。
圣者曾说:“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他便什么都有;一个没有感恩心的人,他便什么都没有。”
人老了,不要把儿女孝顺作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因为,如果儿女孝顺你的强硬态度会让他们感到不愉快,如果儿女不孝顺你就会感到伤心不已,会越想越委屈,你没有好心情好脸色,会恶性循环。
其实,越是懂得感恩的人,福气越厚福报越大。
▽
其实,天底下除了个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儿女也大多是孝顺的,心底里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年龄大了有个幸福的晚年。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父母,年龄大了好好保重身体,别再操心自己的事,每天有个好心情,有个好身体,即使自己在外打拼忙碌无法常回家看看,但是心中依然是记挂的。
之所以,有的人老了和儿女关系搞得很僵,其实一个巴掌拍不响,现在年轻人压力都很大,作为老人要体谅和理解他们,因为时代不同了,他们所承受的精神上的压力老人可能无法理解。
最好的做法就是少说、少问,多理解,多支持,儿孙自有儿孙福,年轻人的人生就放手让他们去经营吧。
人老了,学学“乌鸦定律”,管好自己,就一切都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