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寻觅感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尘侵岁晚忆曾游——冬日游苏州拙政园(the end)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寻觅感动 于 2009-12-29 15:10 编辑

从拙政园正门进入,首先到的是“兰雪堂”。上网搜索一下,了解了兰雪堂名字之由来。

三、兰雪堂

 不栽青松栽白松,兰雪堂绘归田风。

   杖老难为仕途路,骚人墨客论色空。

 入拙政园正门,穿过”入胜”、“通幽”两月洞门,“兰雪堂”开门迎客。

屏门中间的《拙政园全景图》漆雕并是一张导游图了。堂柱有:“此地是归田故址,当日朋俦文会,诗酒留连,犹余一树琼瑶,想见旧时月色;斯园乃吴下名区,于今花木扶疏,楼台掩映,试看万方裙屐,尽占盛世春光.” 的挂联,此地与斯园的前世今身,一联俱表。

 1631年(明崇祯四年)曾任御史及刑部侍郎的王心一,购得业已荒废的拙政园东部,历经四年,修建“归田园居”,作为他父亲还乡养老之居处。并著有《归田园居记》一书。

 “兰雪堂”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之诗。“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归田园居记》描述的兰雪堂,已是了无痕迹。而庭前的两株白皮松依旧日夜忠诚地守护在那儿,不言不语。)来自网上资料。


厅、堂,原来是有区别的,梁架扁方的为厅,圆的称堂。随着时代的变迁,两者渐渐难以分辨了。厅堂是主人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体量较大。

厅堂有大厅、四面厅、鸳鸯厅、花厅、荷花厅、花篮厅的区分。

所谓四面厅,就是四面都不做墙壁,只装落地长窗或和合窗,窗外再绕以一条回廊,这样厅里不仅十分敞亮,还可以四面观景。拙政园中园的远香堂就是一座四面厅,他的四面都是和合窗,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的需要开闭启合。

赤壁热线微信公众号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寻觅感动 于 2009-12-29 15:22 编辑

四.芙蓉榭

         (云裁月缕是松风,把酒赋诗有芙蓉。


        青鱼红鱼荷叶下,兀然一座紫盖峰。


沿兰雪堂东侧门的卵石小径,不几步,并是芙蓉榭了。

芙蓉有二,一是灌木木芙蓉,二为荷花之别称。明文徵明《拙政园卅一景图》有“芙蓉隈”一景,此芙蓉有说只是木芙蓉。隈,弯也;榭,借也。陆生的木芙蓉也好,水生的荷花也罢,彼隈此榭,水木清华,多将年年流水落花,默默记取。

芙蓉榭居于池东,底部平台挑出水中,整座水榭凌空架于水波之上。芙蓉榭用建筑术语作解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欲起;榭围回廊,有美人靠环绕;东西门框设有雕花落地罩,临水为方,面东为圆;南北两墙,漏空窗格可洒四时风花雪月;内立一丈余太湖石,如高士兀立,容止若思,且有紫气润溢,号 “紫盖峰”。天圆地方,四时八节,抚紫盖峰,倚美人靠,你能有多少兴叹,俱付芙蓉!?


    芙蓉榭现在是拙政园赏荷的好地方。没有荷花的季节,能看到残荷或青荷叶下的一尾尾青鱼红鱼,鱼贯而入,像我们这个城市的长途车站。)来自网上资料。

榭,几乎都是一半建在水中,一半在池岸上,跨在水中的部分常常用石梁柱搞搞撑起。榭大多是一面临水完全敞开,再设置栏杆或者鹅颈椅,供人倚靠休憩。


榭之品赏风味在于:与水亲密接触,倚栏而伫,脚下流水低回,游鱼嬉戏,身边树影婆娑,清风徐来,可“浅斟低唱”可“沉思往事立残阳”,一切怀古伤今之忧思皆可在此发生,是文人的风流之所。

从此张照片可以看出,东西门框设有雕花落地罩,临水为方,面东为圆。还可以见到榭中间立着的太湖石“紫盖峰”。

夕阳西下时分,透过西侧临水镂空窗格洒在北墙上斑驳的影印,一如500年前。同一空间,不同的时间,却可以看到相同的景致。下一次的某个人,会在同样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留下相同的照片。呵呵,这是不是另外一种穿越?

13
发表于 2009-12-29 15:09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你写的 我都想把天一阁拿出来涮涮了
你来了真好 以后不准跑了 就这呆着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11 | 只看该作者
看这你写的 我都想把天一阁拿出来涮涮了
你来了真好 以后不准跑了 就这呆着
刘雨潇 发表于 2009-12-29 15:09



    好啊好啊,你写嘛。
    俺要看。
15
发表于 2009-12-29 15:19 | 只看该作者
知行合一啊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莫不过如此而已

写么 不写做什么啊 岁月静好 来日方长 我们还可以得瑟很多年啊



推荐你去看看板块里瓷砖兄的文章 妙啊 看他的比看我的要实惠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寻觅感动 于 2009-12-29 15:21 编辑

五.天泉亭

            

  (缘径画群芳,朝露湿衣裳。


       东斋可谈经,天泉有新茶。

   


    从芙蓉榭北行往西,天泉亭似一株画上的芰荷,偎依着平岗小坡,亭亭玉立于庭园的大片草坪绿茵上。


    天泉是一口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遗迹。井本无名,至元代北禅讲寺僧人余泽于此筑东斋,因此井,自号“天泉”,后人则以为井名为“天泉”。饮水思源,天泉天赐。


    井上建亭,并是天泉亭了。此亭是1958年苏州园林管理部门修复拙政园东花园时所建。


    “天泉亭”是拙政园中最大的亭子。亭仿明式结构,为两层八角,重檐高挑,亭柱间以半墙相连,亭外有围廊坐槛。窗格、半墙俱为八角形花饰,与亭相谐,真可谓八面玲珑。


    现在的天泉井井口加盖了一个水磨青砖,封存了,像一双合上的眼。每至春茶上市的季节,踏过曲折小路,虽不能汲天泉水烹茶尝茗,但你一定能听到朝露中亭边紫薇窸窸索索开花的声音。)来自网上资料。


井亭的出现,最初或许是为了防止井水受到污染,以保持井台的清洁和防滑,同时雨天使用井水不至于淋湿衣服。乡村中的井亭比较古朴,结构和建造都很简单。城镇中的井亭比较讲究,特殊意义的井亭和皇家宫苑中的井亭,就豪华的多。

此处景致开阔,亭的形状优美。翩然若飞。

儿子带着我扔在车上的破碎的墨镜耍酷,于他,这500年前的古人造就的无边风月,他还不能体会。于我,带着他出游总是让我痛并着快乐,这甜蜜而偶尔抓狂的感觉,就像盛夏的冰激凌中渗着丝丝的酸梅味道,就这样让我流连,与我纠缠纠结。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25 | 只看该作者
知行合一啊 古人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莫不过如此而已

写么 不写做什么啊 岁月静好 来日方长 我们还可以 ...
刘雨潇 发表于 2009-12-29 15:19



    岁月静好 来日方长
    呵呵,是哦。
    有你的鞭策,我才写点文字。否则我总是懒惰着行过去了。

推荐的瓷砖兄文字,俺去看看先。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寻觅感动 于 2009-12-29 15:31 编辑

六、秫(shu4)香馆

(泥筑就矮墙,北园秫花香。

  红楼梦难续,黄杨说西厢。


    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是秫香馆,与园外齐门头的北园只一墙之隔。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原为秫香楼。秫香楼早已颓圮,齐门头的城墙再也没有了一丝影儿,而北园作为居民区的地名留在了这个城市的地图上,一如那移建了的这座敞轩——“秫香馆”,即使成为园林的茶室或者工艺品商店,也多少保留了当初秫香楼的些许儿记忆。


    秫香馆为单檐歇山结构,面阔五间。屋柱都移在外部,形成围廊。两侧短窗,前后正中设落地长窗出入。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刻有四十八幅黄杨木戏文浮雕。图案为明代风格,有“状元及第”、“洞房花烛”等场景,而能辨别出的戏文只有十多幅的《西厢记》 ——“张生跳墙会莺莺”“莺莺拜月”“拷红”“长亭送别”等,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文革期间,有人将图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板向外,才免于一劫。


    徘徊在秫香馆的围廊,想是王心一的秫香楼楼窗依旧这样开着——北园的田园风光洒在楼内,齐门城头上的女墙雉堞写在楼道上,仿佛依稀的稻花香总飘在人的心儿,不分四季。)来自网上资料。

冬日的嬉戏。远处即是秫香馆。满眼草色枯黄,枯枝横亘。萧瑟的寒冬里,孕育着春日的萋萋芳草。“萋萋最是无情物,吹绿春风又一年。”一岁一枯荣,和着我故乡的梦,就这样在我心中弥漫或者荒芜。


栗色的木窗棂、淡蓝的青花瓷、碧绿的马蹄莲,和着透射到墙上的斑驳光影,一股清雅远远传来。

这园子,经过历代温婉的江南文士淑女的浸泡,举手投足间透漏的也都是如此这般的优雅和淡然。

19
发表于 2009-12-29 16:22 | 只看该作者
游此园,须先作功课,春夏最佳。
20
发表于 2009-12-29 17:05 | 只看该作者
   此帖细读下来,如饮铁观音一般唇齿留香。
   很久没看见这么好的游记了,楼主用细腻的笔触和详细的注解带我们一同去领略了中国很多精髓的东西。
   在冬日的暖阳之下去游览这座名园,一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广告业务|版主守则|免责声明|无图版|手机版|小黑屋|删帖指引|赤壁热线 ( 鄂ICP备11015190号 )

GMT+8, 2024-9-20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