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教育札记——家访随笔!
本帖最后由 白泥塘人 于 2011-10-24 09:25 编辑家访随笔 ——赤壁镇小 吴以华 近日,随老师们进行了家访。
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家庭,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是“圣旨”。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欢欣鼓舞,倒茶搬椅,俨然小主人,忙得不亦乐乎。不少家长和学生,听说老师要来,在家备好烟茶等候。更令我们感动的是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家长在景区打工还未回家,独自一人在家做家庭作业,见我们一行四人到他家,端凳子让我们坐下后,便跑了出去,一会却提来四瓶饮料,硬是塞给我们。后来他爸爸回来直夸他懂事,问他哪来的钱买饮料,他红着脸半天不答,最后把爸爸拉到一边小声嘀咕,爸爸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原来这孩子们怕怠慢了老师,竟跑到小买店赊来了四瓶饮料!我的心不由一阵阵地撼动。
我不禁想起过去的一些不妥的做法:家访就是“告状”,动不动就将家长“请”到学校进行“投诉”。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家校关系都是那么疏远和紧张。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让我们也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匪浅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把家访看作是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多去了解孩子,关爱孩子,听听他们的心声,那样你会收获很多的。教育孩子,还要学会如何与家长沟通。当然,还有好多后续工作要做,不能是单纯的家访而家访,比如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的关爱、对家长反馈的意见的整改等等,这条路很远很长,但是路的前头也会很美。
本帖最后由 闪马旗人 于 2011-10-21 12:03 编辑
家访的好处主要有三:其一: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学习;其二:教师可以熟悉孩子的生长环境,因人而教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教育,必定事半功倍;其三: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基本情况,结合自身的实际征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来关注的话题,一代人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走向,教育兴,则国家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前的教育要摆脱分数第一的阴影走向素质教育需要一个过程,这更加需要全社会的人来关注和理解督促的!家访:貌似一个几十年前的场景,今日重现,足见赤壁教育正大张旗鼓重新走向正轨的意义和决心......
对于家访——严重支持!
闪马旗人 发表于 2011-10-21 1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沙发!
你真乃闪马也! 软座! 白泥塘人 发表于 2011-10-21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真乃闪马也!
抢一沙发是因为没有坐到过沙发,都是网友看过后再处理帖子,其实抢了沙发同时我也在编辑回帖啊,如果单纯沙发两字,呵呵不是我的作风,让你“及时”看笑话了{:252:} 顶帖,支持{:soso_e179:} 但愿尚有几个真正心存教书育人之心的人民教师 家访是一项传统优良的培育学生的好方法,能有效地促进老师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深受家长学生欢迎!
家访是很好的沟通,为了教育好学生,教师尽职尽责。 但愿所有的老师都能负起责任来教书育人
毕竟现在看到很多都是老师怎么要钱要钱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