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所谓 发表于 2012-4-4 20:13

好酷啊!油菜花好漂亮哦

偏偏喜欢 发表于 2012-4-4 20:17

本帖最后由 偏偏喜欢 于 2012-4-5 07:41 编辑

今日恰逢清明,勾起我很多儿时的记忆:洪湖黄蓬镇是我外婆的家乡,姨姥妈(奶奶的姐姐)在世曾在胡范居住,记得读小学有个暑假,小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姨爹就用猪肺做成个球让我玩,怀念已作古的亲人和那些事......

晚风 发表于 2012-4-4 20:21

你们都挖不得撤,是我学习的榜样。

幽游桐桐 发表于 2012-4-4 21:01

达么好个贴子,这么多牛人

zhangzc23 发表于 2012-4-4 21:35

哈哈哈,好线路,清明走了一趟,油菜花确实很漂亮!!!

追风格格 发表于 2012-4-4 21:59

献给骑车人
骑车越野展雄鹰,穿渡长江现英雄,不到终点非好汉,胜利返回喜在心。

偏偏喜欢 发表于 2012-4-4 22:33

本帖最后由 偏偏喜欢 于 2012-4-5 08:00 编辑


我顶!这次骑行在路上听到一个笑话:话说董存瑞炸碉堡拉引线之前,他身旁的战友(江北籍)说,存瑞你先举着,我去找个树枝来顶替,可惜是一去不回返,舍生忘死的董存瑞临终前说了一句话:为了胜利完成任务,顶起来......

冰山客人 发表于 2012-4-5 03:29

本帖最后由 冰山客人 于 2012-4-5 03:57 编辑

       瞿家湾镇地处洪湖市西部,西接监利柳关,南倚百里洪湖,北枕洪排大河,东临沙口新场,三横两纵的自然水系,将整个镇域划分为功能各异的不同小区,突显水乡小镇的特色风貌。明朝以前,这里是洪湖芦苇河汊中一块鲜为人知的荒洲。直到明朝弘治年间,一个叫瞿文暹的汉子,为逃避官府的追杀,荡一叶扁舟闯入这里,举铳打下第一只野鸭,荒洲才第一次留下拓荒者的足迹。瞿文暹看中这里的富饶,于是弃舟登岸,在此落脚生根,他用打野鸭换来的银钱,筑了瓦房,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明朝崇祯年间,此地取名为“打铳湾”。到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瞿氏家族逐渐发展到800多人,占当地人口八成,遂将“打铳湾”改名为“瞿家湾”。据《洪湖县志》记载:瞿家湾自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就开始形成,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街全长700米、宽近3米,此街清朝末年即为闻名遐迩的瞿乡集寨,

冰山客人 发表于 2012-4-5 04:09

本帖最后由 高明 于 2012-4-5 09:53 编辑

       1931年到1932年为湘鄂西根据地首府所在地。踩着斑驳的石板路,仰望飞檐间狭长的天空,仿佛在穿越时空隧道。我们一步步寻找着昨日的风景,一遍遍倾听历史的回音,一页页翻阅着血与火的故事。

踏入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旧址,这个牌坊式门面的高大建筑原为瞿氏祠堂,初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个春秋,虽历经风雨的侵蚀,至今风韵犹存。走过天井小院,来到中庭,展柜上并列着贺龙、周逸群等用过的印章、土茶壶、湘鄂西农民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铜币和银币,还有当年的拥军鞋、配章及《红旗报》等报刊和《国民党十大罪状》等传单。在老街上,中共湘鄂西省中央分局、湘鄂西省委员会、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西省《红旗日报》社、《工农日报》社等革命旧址有39处。1928年,土地革命的暴风骤雨打破了瞿家湾的百年沉寂,周逸群、段德昌、贺锦斋、贺龙、关向应、柳直荀、万涛、宋盘铭等一批杰出的GCD人和英雄好汉打着红旗来到这里,掀起了红色风暴,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瞿家湾就是当时的根据地首府。当年,手持梭镖、大刀、钢枪的红军和赤卫队员浩浩荡荡走过古老的石板路,硝烟弥漫了芦苇荡,厮杀的呐喊响彻了河湖港汊。瞿文暹的子孙们随许许多多的洪湖儿女们一道扛起打野鸭的火铳、戳鱼的钢叉,跟着贺龙闹革命,浴血奋战、建功立业。电影《洪湖赤卫队》就是以这一段历史为背景,其中相当多的场景就是在瞿家湾的老街上拍摄的。今天,《洪湖赤卫队》的电影就在老街的小礼堂里免费循环放映着,“洪湖水浪打浪”那熟悉的旋律,使这条老街象是回到了斗彭霸天和王金标的战争年代……(欲知故事的精彩且听下回分解)

xuhs 发表于 2012-4-5 07:09

是我学习的榜样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戏说"渡江骑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