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 发表于 2013-6-24 15:02

青涩

青涩
http://baike.baidu.com/view/954931.htm


挖煤哥 发表于 2013-6-27 10:10

这个好漂亮

亲亲☆树懒 发表于 2013-6-28 17:10

色彩逼真啊!!

好绿啊

真是嫩啊

衣烂众衫小 发表于 2013-6-30 22:55

焦外漂亮,这个色彩和过渡不会是135的数码拍的吧

影歌 发表于 2013-6-30 23:07

又嫩又绿!

文剑 发表于 2013-7-2 10:19

本帖最后由 文剑 于 2013-7-2 10:22 编辑

衣烂众衫小 发表于 2013-6-30 22:55
焦外漂亮,这个色彩和过渡不会是135的数码拍的吧
衣烂众衫小
      你好!回答你的问题,有点困惑了.就你提出的问题作如下回答;
      首先;色彩和过渡这二个问题,是可通过相机在拍摄过程中产生的,不一定是使用胶片135,还是数码相机.快门和光圈的调整都把握画面的所需要求.
      第二;数码是通过感光元件 CCD来存储的信号电荷,便可在CCD内作定向传输而实现自扫描。CCD传感器是一种新型光电转换器件,它能存储由光产生的信号电荷。当对它施加特定时序的脉冲时,其存储的信号电荷便可在CCD内作定向传输而实现自扫描。它主要由光敏单元、输入结构和输出结构等组成。它具有光电转换、信息存贮和延时等功能,而且集成度高、功耗小,已经在摄像、信号处理和存贮3大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图像传感器应用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目前常用CCD有四种,面阵CCD/线阵CCD/三线传感器CCD    /全幅面CCD

   135在摄影这个领域一般是提胶片----135胶片
   一般135胶片的片基厚度为0.135毫米。135胶卷源于35mm高度的打孔电影胶片,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将其用于他发明的徕卡(Leica)牌小型照相机上,由此形成标准。
   首先说35mm电影胶卷,35mm指的是胶卷的高度为35mm,由于上下两端有齿孔,所以有效高度为24mm,这种胶片的单幅图像感光面积为24mm*36mm。
      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印刷胶片,看上去只是薄薄的一片,其实这薄薄的一片却包含了6—7层涂层,彩色胶片13—14层涂层(各生产厂家的标准不同)。我们日常接触胶片,主要接触的是片基,片基是构成胶片的主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涂层都涂布于片基之上。最重要的是感光乳剂层,感光反应主要在这一层进行。

      上述回不知妥否,共我们一起学习!

衣烂众衫小 发表于 2013-7-2 11:44

本帖最后由 衣烂众衫小 于 2013-7-2 13:26 编辑

文剑 发表于 2013-7-2 10:19
衣烂众衫小
      你好!回答你的问题,有点困惑了.就你提出的问题作如下回答;
      首先;色彩和过渡 ...
首先谢谢文剑老师非常耐心的给我如此详细的解答。
你的片子看似普通,但是仔细看,焦外虚化的表现明显优于一般135(成像面积24MMX36MM)的相机,单纯就虚化来说,不管是胶片还是数码,应该是底越大越有优势,你这个片子感觉像是120的机子拍的,或者是大炮级的镜头。
再看你的这个片子,色彩的厚度还有宽容度都比一般的全幅或截幅数码机表现要好,有胶片的味道,很像富士负片的风格。胶片相对数码来说,在色彩过渡和宽容度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当然,数码相机,控制光比,暴光精确的情况下,差别有时不是很明显。
以上看法浅显片面,加之我的见识也有限,错误之处还请大师不吝指正,更希望有机会得到大师的面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