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岂能只是一首歌
十天前,八旬陈婆婆因高压锅爆炸,弄伤额头住了院。住院治疗几天后,她额头的伤口逐渐痊愈,可以拆线出院了,可是她却迟迟不肯出院,多次恳请医生让她继续住院。一提出院,她急了,忙说:“我还没好全呢!”阿婆的儿媳杨女士有些哭笑不得,给本报新闻热线88908890打来了电话。八旬陈婆婆“爱住院”心理或许也是大多数老人需要关爱的心声。昨天,记者走近“空巢老人”陈婆婆及其子女。
病愈老人不肯出院
“妈,你的伤好了,可以出院了。”
“谁说的!我还不舒服呢?让我再多住几天吧!”记者昨天在乐清市某医院一病房内听到了这样的对话。经了解,躺在病床的老人姓陈,今年85岁。站在一旁正在劝说她回家的正是她的儿媳杨女士。
据杨女士介绍,39年前公公就去世了,婆婆一人拉扯几个儿女长大成人。现在几个儿女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年长的几位也都是爷爷奶奶辈了,孙子孙女也大都工作很忙。所以老人是独自一人居住。大伙儿除了节假日过来探望下,经常见不到面。不过,对老人的关心还是无微不至的。去部队当兵的孙子小敏还不断写信回来,嘱咐奶奶保重身体。
陈阿婆住院后,4个儿媳,加上3个女儿,轮流看护。住院期间每天至少有二三十人过来探望,在外的儿孙更是火速赶了回来。就在记者探访阿婆的短短十几分钟内,病房里就来了五六个来探病的亲戚。
“平时,她晚上7点多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第二天8点多才起来……”杨女士还没说完,陈阿婆的病友王女士搭腔:“现在不到10点,阿婆不肯睡!拉着我们唠嗑。”说罢,整个病房都笑了,陈阿婆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家中无人高压锅爆炸
当记者问陈阿婆为什么病好还要住院时,她朝记者招了招手,凑近记者的耳朵,小声地对记者说:“往日一个月见不到影,住个院儿孙们全回来了!这出了院,又会见不着他们!你不知道当时(指高压锅爆炸)有多可怕!”
讲起事发经过,陈阿婆仍心有余悸。11月25日上午8时许,陈阿婆正在厨房煲粥,本来“滋滋”作响的高压锅忽然没了声音。“我当时正觉得奇怪,头伸过去一看。没想到锅盖飞了起来,直朝我的脸飞过来!左额一阵疼,我用手一摸。全是血!”紧接着,陈阿婆呼喊了几声,可家中无人。她只能忍着痛,走出房子。
路过的董先生是第一个看到阿婆的。他说,当时陈阿婆已走到屋外马路上,满脸是血,地上也都是,边走边滴。他准备送阿婆去医院,而她坚持要等到儿女来了,才肯去。辗转多人,董先生终于联系上了阿婆的三儿子佟先生。
佟先生对记者说:“我当时想直接送到乐清医院去。我妈执意不肯,嫌麻烦,生怕耽误了我们的工作。”
谈到阿婆平时的起居时,佟先生介绍说,之前哥几个也都是打算轮流照顾,可陈阿婆觉得各个儿女工作都忙,自己摆起了炉灶。
心理专家解读老人心理
“生那么多孩子做什么,就是希望他们孝顺,的的确确他们是忙。都说‘儿孙满堂’,常来看望,生活才有滋有味。”陈阿婆说。
得知陈阿婆受伤的消息后,她的四儿子当即购置了床及其他生活用品,准备出院就将阿婆接到自家去住。不过,陈阿婆还不知情。陈阿婆理解子女的忙碌,但还是上演了她“爱住院”的戏码。究竟陈阿婆是出于怎样的心理考虑呢?
记者联系了温州市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林信洁。她说,老人拒绝出院,也许是害怕孤独和失落感的表现,因为住院和出院的落差太大,让她渴望住院时的饱受关注和爱护。住院时陪伴是不间断的,而一旦出院,将会因为空闲和孤独感到抑郁,而独居的环境又使得她无处倾诉内心的苦闷。老人的亲属可以经常上门看看老人,陪老人说说话,可以有计划地轮流安排去陪伴老人;社区可以成立关爱空巢老人志愿队,定期组织志愿者与社区的空巢老人唠嗑;老人自己要树立自信心,培养一种爱好,适当运动,适时交往,改善各种关系,学会积极倾诉。
常回家看看,您做到了吗{:252:} 父母年纪大了,是该多陪陪他们了。 春雪 发表于 2013-12-5 11:39
常回家看看,您做到了吗
没有,也难。 多多关爱老人 尤其是空巢老人 寂寞啊 wei314816005 发表于 2013-12-5 11:58
父母年纪大了,是该多陪陪他们了。
说是应该,只是多少应该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做到。 茄子炒辣椒 发表于 2013-12-5 13:37
说是应该,只是多少应该的事情,我们都没有做到。
是的啊,我们长大了,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在外打拼的游子,要常回看看。 追风格格 发表于 2013-12-5 13:43
在外打拼的游子,要常回看看。
心伤中,伤心中。 常回家看看,对目前的我来说很难做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