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 发表于 2014-1-29 01:09

再回车埠中学i

本帖最后由 小风 于 2014-3-7 22:03 编辑


再回车埠中学
                                                                                          (一)
    经过唐老师及全体科任老师的悉心辅导,1983年中考我们梅湖中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班40多人有30多人考取了当时的重点中学--车埠中学,为车埠中学输送了尽一个班的力量(当时一个班满编是50人,一个年级是四个班,而招生范围几乎覆盖半个赤壁市)。我有幸被分到了一(4)班。如火如荼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位恩师----罗玉成老师。罗老师是一位更为严格的老师。他精神烁烁,有使不完的精力和干劲,每天总是在我们完全就寝之后才去休息;他不苟言笑,辅导学生却是耐心细致,问题不叫大家完全通透决不罢休;他仁慈宽厚,谁家有特殊困难,谁生病了,他就像慈父一样问寒问暖;他善于沟通,如有同学发生误会、产生矛盾,他都能及时做心理疏通,予以化解;他富有感召力,为我们树立理想增强信念常常加油打气。在罗老师及各位老师教导下,我们同学更勤奋,更有朝气,更友好,更富爱心。在这座熔炉里,我们的人格和才华得到了提升。
    事实证明,当我们离开母校走向社会之后,正是用从这里树立的理想和信念以及获得的知识和坚韧,渡过了许多的艰难和困苦,有许多的同学和校友获得了成功,正在走向更大的成功。而绝大部分同学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地执着奉献,无怨无悔。
   离开母校后,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怀念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思念老师和同学。偶然在哪里碰到昔日的老师或同学,就会显得格外的亲切和高兴。特别是现在,已届不惑之年,这种思念之情尤为浓烈,渴望能够经常性的与老师和同学联系,共叙情谊。承蒙黄九辉,漆天宝,亦龙等同学组织联系,使得我们这几年得以常常聚会,一解相思之苦,我们的同学情谊更加醇厚和牢固。特别是2014年元月26日,我们83级4班的同学相约再回母校,同学们群起响应,有的从内蒙古赶来,有的从海南岛赶来,有的从上海赶来,有的从深圳赶来,大家都放下手上的工作,相拥于母校,其赤子情怀,日月可鉴。27年了,有太多的怀念,太多的相思,太多的感慨都要向母校倾诉,要向老师和同学叙说。在联谊会上,同学们尽情地问候,尽情地举杯,尽情地放歌,相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谢其明同学的夫人段秀芹女士即兴赋诗一首《相聚难相忘》,把我们的同学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真正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晚十点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依依不舍地相互道别。我们又将走向各自的岗位去打拼,奋斗,但不管我们走在哪里,我们的同学情谊会更加深厚,对母校的爱更加地久天长。




张剑18 发表于 2014-1-29 06:16

师生深情,地久天长。

慧行小国 发表于 2014-1-29 06:43

支持原创      赞一个

山坡羊 发表于 2014-3-13 21:43

   你是Y?

风之云彩 发表于 2014-5-28 09:14

1983年中考?恩比姐还老些.?不会吧......{:233:}{:246:}{:252:}

过来听讲 发表于 2014-5-28 09:20

{: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252:}

小风 发表于 2014-5-29 23:20

风之云彩 发表于 2014-5-28 09:14
1983年中考?恩比姐还老些.?不会吧......

哥已老矣,尚能与时俱进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回车埠中学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