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和忙人的共同特质
本帖最后由 maxxford 于 2014-2-3 08:05 编辑你是不是也常常唠叨,我这一天啊,忙来忙去啥也没挣,真的是穷忙活。你是不是也是一个整天都在穷忙活的人呢?一项针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的结论: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就是说我们过分的关注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过节的时候全家人过得都好吗?我们常常说,穷是一年富也是一年。虽然说我们不可能单纯的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但是现在人们确实越来越没有办法否认物质的重要性了。可能年轻人也很害怕被亲人问到这方面的话题,实际上人们越来越为物质所捆绑,并不能单纯的归结为这个社会已经完全的向钱看齐了,简直是道德沦丧。而是因为随着各种物价的上涨换取生活甚至是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的成本越来越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房价吧,从一千涨到三四万,或者我们只谈房租。以前呢,占据你收入的十分之一.现在呢变成了三分之一甚至更高,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年轻人,压力一定是上升的。幸福感一定是下降的。而这种幸福感的下降可不是多喝点心灵鸡汤,多听一些励志的故事可以解决的。原始人为了占据一个山洞拼的你死我活,现代人为了以城市里有个栖身之处更是在透支生命,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工作,你的地位有多高,其实穷跟富不单单只是跟遗传和奋斗有关系。有的时候跟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有可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思维方式也往往可能会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前一段时间星原就读到了一篇很多人都在分享的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很多朋友常常放到嘴边的话,我这一天啊,忙来忙去啥也没挣,这一天真的是穷忙活。你是不是也是一个整天都在穷忙活的人呢?文章当中说一个跨学科团队今年完成了一项针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对于什么都没有人的人思考方式的研究)结论就是: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就是说我们过份的关注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这就是所谓的穷人心态。我们再举一个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例子,可能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就想毕业的时候我要做一场毕业旅行。到很多地方去游玩一下,结果刚毕业,发现没有工作,家里也不给钱。那自己也不好意思要,就没有办法了。
我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星原给自己的朋友聊过大家想去一个地方去旅行,其实即使是我们把这个目标锁定在一个遥远的城市一个没去过的风景如画的地方。最后大家转念一想,真正工作的时候哪有那么长的假期啊。难道我们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要走向一个悲剧了吗?这就是时间跟金钱的一个矛盾的关系。越没有钱可能就越没有时间,而越没有时间就越没有钱。某种程度上时间跟金钱是一回事。我们以前学过政治说很多商品的价值最终是由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人们花费一件物品上的劳动的时间越长,理论上来说这个东西应该越价钱。当钱了,从现实来看这个理论应该是过时了。但是以前我们估算一个东西的价值的时候,确实就是以耗费它上面的时间来计算的,当我们没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就会对时间特别焦虑。我们越是焦虑思维能力就会越下降,很多时间太多了就不知道究竟该去做什么了。导致最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好,这句话也可以给拖延症多一点点的解释吧。这项研究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政策研究学者协作的结果. 这个研究源于穆来纳森对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岁从印度移民美国,很快就如鱼得水,哈佛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经济学,获“麦克阿瑟天才奖”后被返聘为哈佛终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几乎拥有一切,他觉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时间,我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些东西,或者花出去我已经得到的财富。脑袋里总有不同的计划,想把自己分成几份去“多任务”执行,就像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一样。但结果却常常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恶性循环当中。
穆来纳森把正在做的国际扶贫研究和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竟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有惊人地类似。穷人们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两者内在的一致性在于,即便你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好好地利用。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的管理困难。也就是说,当你特别穷或特别没时间的时候,你的智力和判断力都会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研究进一步解释,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当我们没有钱的时候,都会把所有的钱放在解决温饱上,所以就没有一个怎么样赚更多钱长期投资的一个打算。精打细算是因为穷,因为焦虑。不敢去花钱,前面呢还提到了一个带宽的概念。我们现在上网都把他叫做宽带,流量越快,我们的上网体验肯定是越好的,其实呢,他就是一个流量跟管道之间的一个关系。或者我们再换一种方式去理解吧。就好像是道路的宽度跟车的数量的关系一样。如果路窄车多一定是非常堵的。路宽车少,那走起堵来就比较顺畅了。但是当路窄车多的时候,我们就会造成一种混乱和堵塞,放在我们的思维当中也是一样的。好像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我们要买的东西很多,但缺钱,我们的钱很多但是没有时间去花掉他。这就形成了道路和车辆之是的一种矛盾的关系。当我们面对这种矛盾的关系的时候,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首先是紧迫感。当我们有了紧迫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做事情要分步骤去做。要一个一个的解决这样能够做到忙而不乱,一直都是很有计划的。这叫做紧迫感。紧迫感可能会是一个好东西,让我们做事情更有效率。但是另外呢就像星原这样,有的时候事情太多,不知道该去做哪一样的时候脑子里面就特别乱。想事情解决问题啊,就已经完全的没有条理了。这个时候就不叫做紧迫感了,这个叫做焦虑感。焦虑感同样是一种非常紧迫的感觉。但是他不是让你分步骤去做了,就已经一团麻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事情就跟堵车一样头脑当中给卡住了,这个时候就叫做我们的带宽不够了。其实就等于资源的分配能力已经不够了。过度的恐慌和焦虑让我们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勇气和打算。当我们没有钱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一些非常好的机会了。害怕我一旦把钱投在这个地方,稍微出一点点差错就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也就不敢再继续往下走了。久而久之呢,这种带宽的矛盾,这种钱跟时间的矛盾最后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个习惯不单单只是焦虑不知道该做什么,有的时候会让我们表现的非常吝啬,所以有的时候见到那些过得不太好的朋友觉得他有一些吝啬的时候千万不要怪他,这也是不得己而为之啊。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有的人吝啬到什么程度呢?他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掉下去了,然后岸上有人去救,那个人喊,把人给我。他已经形成习惯了。他宁可淹死也不会把手给你的。直到你说,我把手给你,你抓住这个时候就可以了。还有的例子就是我们很多长辈,大概是爷爷奶奶辈的吧,如果说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那你汴会发现其实他们很多的习惯已经保留在了现在,即使儿女们给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自己还是舍不得去利用。
穆来纳森的这项研究,社会会阶层理论和国家政策、技术发展模式乃至个人时间管理等问题,都有重要的启示。以下试举几例——穷人为什么穷?
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而民主党认为,贫穷根源来自社会不平等,国家应主持再分配收入来支持穷人。穆来纳森却证明两党都错了: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跟判断力,这种状况不变,再努力也是白费;而如果仅是单纯地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无法利用好这些福利来脱贫。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流动方式应当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的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而有尊严地奋斗。
时间不够怎么办?
传统时间管理原则是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同时运行,而穆来纳森研究发现,不是时间不够,而是判断问题的心力不够;利用片段时间和多任务解决方式,反而因分心而加强了焦虑,导致没有办法专心处理最主要的事情,加剧拖延。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办法是,减少多任务干扰,求助外界辅导来分割问题,从而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这句话其实给星原自己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的身上。你要对于自己的同事,自己的朋友要有部分的信任很多问题其实完全可以交出去的。自己专心做最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淡化我们处理问题时候的焦虑。可能你所有事情一起做的时候,往往哪一样都做不成失去了重点,但是当你把他分割开来的时候可能效果就会好很多。信息过载?其实是一个假像。
我们每天都处于信息超载过程中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轰炸得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一些人开始用“戒网”的方式来摆脱信息过载。星原真的认识这样的朋友,他完全把家里给断网,手机也不用智能机,但事实上这不是信息过载,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匮乏的恶果。我们每天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没有用的信息上了。我们要从那些跟自己无相关的信息当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过程。我们有一种看到字就觉得很重要的毛病。没有办法处理高浓度的信息。那最好的解决方式不是把一切都断了,不上网了,而是建立辅助性信息筛选机制来帮助自己挑选重要信息,我们在现实当中看到的例子就是微博的使用率变低了,我们常用的微信是朋友圈同事还有亲戚之间的互动,他呢就起到了一定信息筛选的作用,我们只去关注那些同道中人就好了。其实文章当中提到的观点仅仅是一个研究的开始我们还期待以后能够看到更多的信息来解决我们自身去分析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许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今天这篇文章提到了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思维特质。最后如何去破解这种思维特质呢?减少多任务干扰来求助外界辅导来分割问题,最后来淡化处理问题的焦虑,从而最终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质量。另外就是面对各种繁杂信息的时候,当我们把自己陷在信息当中的时候不要认为这些信息都错误从而中断了跟外界的联系,而是要想办法去寻找合适的途径合适的工具直接去面对有效的信息可以减少我们的压力。好了希望我们这些穷忙活的人能够慢慢的走出自己的行为模式还有思维的怪圈能够一起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样的你有什么样的经验还有办法欢迎来信跟星原和听众朋友们一起分享和探讨。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海明威 maxxford 发表于 2014-2-2 18:15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 ...
说得好谢谢 文章中文字底色与文字颜色可以稍做微调 方便阅读 看了一会觉得眼睛挺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