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年轻人缺什么
本帖最后由 maxxford 于 2014-2-26 17:34 编辑现在的年轻人困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对社会"调试不良"、很难忍受挫折、易颓丧等……说起来还是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路径。目前连对长辈的基本尊重,有些年轻人都淡漠了。如看到长辈,坐着的年轻人应起身迎接,就是这样简单的礼节,我们都有缺失。
年轻时曾遇到很多苦恼 希望新书对年轻人有启发
日前,张颐武新书《年轻时——张颐武解说人生警语》出版,该书是其近年来解读人生警语文字的结集。提及创作初衷,张颐武告诉记者:“主要是梳理我年轻时代积累的知识感悟,包括我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现在与过去有些事情是相通的,当下80后、90后年轻人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从书中得到解答。”
张颐武坦言,他在年轻时遇到很多苦恼与困扰,比如跟人沟通不畅、学习方法存有问题、宿舍作息时间矛盾等。 “20岁时,我去看电影《火烧圆明园》,里面有个清军将领痛打外国人的镜头。当时身边的观众都在鼓掌,我却想:身边这些人真愚昧,不去唤醒国民,反而在这里为电影片段兴奋。当时觉得自己很高明,像个‘启蒙者’。"张颐武回忆道,后来才认识到自己想法的可笑,因为这想法虽不错,但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未与之换位思考。张颐武说,正确的做法是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让别人了解你的想法,避免沟通隔阂。
读书期间,张颐武在北大图书馆发现了很多明清两代笔记,读过之后很有感触。当老师后,他开始与学生分享一些与此相关的心得体会,后来有了微博,便在微博上零碎发表这些“年轻感悟”,在年轻人当中反响很不错。适逢出版社前来接洽,于是,张颐武决定将之结集成书,希望能给困惑中的年轻人一些启发。
据张颐武透露,他今年还会推出一本随笔集、一部关于电影研究的文集,约于四五月份出版。
传统文化对年轻人帮助仍然很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加快,人们对传统文化与礼节的淡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张颐武看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待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不会改变,而传统文化、礼节对年轻人的帮助仍然很大。
张颐武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困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调试不良”、很难忍受挫折、易颓丧等等。 “说起来还是缺乏待人接物的基本路径。”据张颐武介绍,我国传统的儒家礼节周密严格,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一整套规范,但现在这些东西继承下来的很少。而且目前连对长辈的基本尊重,有些年轻人都淡漠了。
“比如看到长辈,坐着的年轻人应起身迎接,就是这样简单的礼节,我们都有缺失。”张颐武分析,很多年轻人上学时比较偏重学业,对这些传统的东西反而“无感”。张颐武称,现在的年轻人教养、能力均胜过先辈,但吃苦耐劳的精神却有所匮乏。而这些精神在过去的传统古语中均能看到。
“多读读这些古语,80后、90后会收获很多。”张颐武称,此次新书的内容部分选自自己的微博,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这样的文字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认为对他们的人生可起到参考作用,并从中得到启示。。。
每天拿出20分钟看“闲书” 提高文化修养 就目前情况来说,年轻一代多因应付各种考级、考试而看书,很少主动看文学名著。张颐武表示,这种现象虽属正常,但也应该适当发展自己在文史哲方面的艺术修养,去看一些“闲书”。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观察人性;读哲学书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做‘思想的体操’,变得更灵活,更深刻地认知人性状况;读历史书则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性在古今中外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受启发。”张颐武说,年轻人每天看20分钟“闲书”,便可以有效提高文化修养。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网络文学日渐兴盛。之前曾有一些声音对网络文学颇有微词,但张颐武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给予认可。他将现在的中国文学分为三类:网络文学、传统纯文学、类型文学,他认为网络文学在其中占有重要位置。
“网络文学当然有缺点,但优点尚存。比如网络文学提供了很多新颖的写法与题材;作者多未受过纯粹文学训练,想象自由丰富。同时作者可以通过网络与读者互动,甚至根据读者建议修改文章走向。”在张颐武看来,网络文学天马行空的行文可给年轻人解压,自有其存在价值。
“网络文学跟纯文学属于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并行发展,不能用纯文学标准来要求。”张颐武称。
多看书 非常有必要 我是说不仅仅是网络文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