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云彩 发表于 2014-5-12 12:43

解读鲁迅小说中麻木的中国人

本帖最后由 风之云彩 于 2014-5-12 12:52 编辑

作者: 秦玉琴 (初中语文 广安初中语文03班 )    评论数/浏览数: 6 / 409    发表日期: 2013-09-12 20:47:12

   
      鲁迅的小说善于从特殊的社会场景来透视社会及国民的心态。他以冷峻的态度,对这些麻木的国民的心态做了一个真实的记录,在他的笔下,这些人以吞噬弱小作为娱乐,以谈论仁人志士的牺牲来消解无聊。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以伟大思想家高度的敏锐感知和探索精神,在塑造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典型形象的同时,也用极为细致的笔墨细致地写出了严酷的社会环境,刻画出了一批麻木愚昧的看客和闲人。“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创作的宗旨,他用他充满战斗力的笔,无情的批判着那些麻木无情的国民。
      鲁迅弃医从文,以文学为医治国民灵魂的药方,就是因这些麻木的国民而起。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交代了导致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一段视频的冲击“一段落己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段经历给鲁迅的冲击之深,祖国的贫弱,同胞的愚昧以及周围同学不耻的眼神都让他感到深深的痛心,他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而他此刻也知道纯粹的医学只能医治国民的身体,却不能医治他们的灵魂,于是他开始提倡新文艺运动,志在改变国民的精神。
      鲁迅在他的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麻木的看客形象,并对他们加以批判。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就假借“迫害狂”患者的眼光,向满口仁义道德,心里却想着吃人的看客发出控诉。赵贵翁、小孩子、女人、家人都睁了怪眼睛,脸色铁青,抿着嘴笑,“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诊病的老头子满眼凶光,张着鬼眼睛“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甚至鱼的眼睛也“白而且硬”,赵家的狗也同谋接洽,“看我两眼”。他们“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想吃人又怕被吃,一旦被“狂人”戳破,“眼光便凶狠起来”。在这篇文章中,狂人表面上是一个疯子,但实际上他却是最清醒的人,他用一双疯狂的眼睛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在《孔已己》中,作者多次写到酒店里的酒客戏弄嘲笑孔已己,而每一次都是建立在孔已己的难堪、羞辱和心理痛苦之上。这些看客不但不同情,还残忍地嘲笑讽刺他的“新伤疤”或讥笑他没能捞到个秀才,总是拿他的落魄不幸取乐。这笑声带来的快乐的空气实在是令人心酸。
      在《祝福》里,人么争先恐后地赶去听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了”的故事,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无聊的生活中寻求刺激,而在这些人听厌了之后,有立刻唾弃,对祥林嫂加之以又冷又尖的笑,更显示了一种人性的残酷。
      而在《药》里,小说真正的英雄夏瑜怀着“这大清是我们大家的”信念,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老百姓却急急忙忙地赶着去 “看”他被杀,茶馆的茶客更把他的受害作为闲聊的谈资。先驱的一切崇高的理想和流血牺牲全都成了毫无意义的表演。不难看出,鲁迅用一种悲悯的眼光“看”,他的小说正是对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中国人民由于长期沉浸在这个无情的残害人性的社会中,不知不觉成了《示众》中麻木的看客,成了戕害他人尊严和生命的罪人。
      鲁迅所描写的看客,多为愚痴型看客。这类看客一般生活在落后、封闭、偏僻的农村,或者是都市里没文化的男女老幼的一群。这一群的愚主要不单单是没文化的蒙昧之愚,而是丧失独立判断是非之“愚”。庸众是以统治阶级的是非标准为标准,以统治阶级的价值判断为判断,除此之外,他们没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
      如阿Q 被枪毙,就是他坏的证据,不坏何以被枪毙呢?这是未庄大多数庸众的逻辑判断。对愚痴型看客的深切体验是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里看到的“幻灯片”里的麻木不仁的中国“看客”,他们欣赏着自己的同胞被日本人砍头。
      如鲁迅《药》中的华老栓父子、花白胡须、驼背五少爷、二十几岁的青年等生活在农村中的男女老幼,由于没文化或者是信息的不灵通,对外界的一切愚昧无知,才会把夏瑜说的“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的话当成疯话,才会导致华老栓会将革命者牺牲的血当成治痨病的“药”的怪事,才会出现善女人柳妈奉劝可怜的祥林嫂花钱去“捐门槛”……这类的看客出现的地点也很有规律:或者是酒店里 “围坐”的灰色的一群,或者是刑场上“围观”的麻木的嗜血的一群,或者是大街上看热闹的一群。
       阿Q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却不知道革命为何物,最后被反动势力推上了断头台,而“未庄”的群众又是如何反映的呢?小镇上的人认为:“被枪毙就是他坏的证据,不坏又怎么会被枪毙呢?”城里的反映是:“多半不满足,认为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而且那时怎样一个好笑的死囚啊,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他们全都涌到了街道的两旁,眼里闪着兴奋的嗜血的光芒,他们欢呼着,没有人为这个可怜的人说上一句安慰的话。
      他们就是这样喜欢从别人在遭殃中寻求自己的乐趣,尽管是杀头,只要杀的不是自己的,他们就把它当做是一场游戏去欣赏,没有任何的怜悯与同情。这些生活在特定时代的有着病态心理的中国人,让鲁迅痛心疾首,他不愿人们再这样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他用自己的笔记录这些人的生活百态以期唤醒他们的灵魂。
    在鲁迅的小说中随处可见这样的麻木愚昧的“看客”,他们的面部表情是僵硬的麻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却并非一潭死水般的宁静,而是沸腾的、躁动的,甚至是波涛汹涌的,他们渴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而被看者越是痛苦,他们的满足性就越高。

      咸亨酒店的“看客”在看孔已己的时候,看到的是孔已己脸上的“伤疤”—精神创伤。他们始终逼视孔乙己最痛苦的地方:偷盗和科举失败,一再质问他是否偷盗,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已己的尴尬难堪,“ 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他们打着正义的旗帜,却做着最卑鄙的事情,不断的向孔乙己施以精神上的迫害。
      《祝福》中的“祥林嫂”一生灾难频仍,经历了初婚新寡、捆卖再嫁、夫死子丧、再婚又寡,被鲁镇认为“败坏风俗”的不祥之物,身心备受摧残, 最后倒毙在祝福前夜的大雪之中。人们开始对祥林嫂的悲剧“津津乐道”,有的人甚至从别的地方专程跑来听祥林嫂讲他儿子的悲剧,把别人的悲剧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他们听厌了之后,就对祥林嫂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在鲁镇,人们无法容忍她,认为她不详,她就这样痛苦的活着,死也死得无声无息。中国人就在这样的看与被看的悲剧中麻木的生活着,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鲁迅先生借助他的小说写了一大批浑浑噩噩、不辨是非、麻木不仁的看客,从而深刻形象的表现了愚弱的国民性和他对国民不知觉悟的焦虑。更以一系列的悲剧展示国民灵魂,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不愿同胞们一直软弱下去,不愿中国被叫做“东亚病夫”,虽然现在的中国积贫积弱,但他在激励同胞们要正视现在的困境,并想办法冲出困境。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现今的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样的看着意识和看客现象仍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因此,鲁迅先生的小说不仅是可以唤醒那个时代蒙昧无知的国民,在今天这个时代同样具有这样的深刻的意义。

风之云彩 发表于 2014-5-12 12:45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有两个弟弟,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的发扬人。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鲁迅一生的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1926)《而已集》(1927)《三闲集》《二心集》(1930)《南腔北调集》(1932——1933)小说集:《呐喊》(1918——1922)《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1934——1936)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zhjm209 发表于 2014-5-12 13:01

瞻仰伟人!

村夫遥星 发表于 2014-5-12 14:03

一代文豪。

正义有多远 发表于 2014-5-12 14:22

我不过是酒麻木而已。

古塘风云 发表于 2014-5-12 15:01

胡汉三又回来了!{:252:}

古塘风云 发表于 2014-5-12 15:01

阿弥陀佛!{:252:}

天方夜潭 发表于 2014-5-12 16:53

鲁迅写作,郑志化歌唱

天方夜潭 发表于 2014-5-12 16:54

应该是达个智字

zs869 发表于 2014-5-13 12:32

他更多的是个精神导师,思想家。。。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鲁迅小说中麻木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