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3

震惊与愤慨

本帖最后由 赤壁农业 于 2014-11-7 11:58 编辑

西行慢记

(六)震惊与愤慨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陈寅恪

    9月28日上午10点,按照预约时间(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采取控制游客数量的措施),进入仰慕已久的敦煌莫高窟。最先看到的就是一代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之一——陈寅恪先生的题词:“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虽然心理上有所准备,但心情还是陡然沉重起来。参观后,我认应该改为:“敦煌者,中华民族之伤心史也”。    由于窟内是不允许拍照的,所以仅用所拍的一点外部相片、花250块钱买的一本书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现任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所著的《敦煌石窟》以及查阅得一些相关资料,撰成此文。敦煌学繁缛浩大,本文连皮毛也算不上,权当是让有意去敦煌莫高窟的朋友对其作个粗浅的了解吧,敬请网友鉴谅,并祈批评指正。
一石窟概况    莫高窟,位于中国丝绸之路的最西端,靠近甘肃敦煌,是中国已知文明世界的最西边的绿洲。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经卷、文书、织绣5万余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这些沙漠中的洞窟,石崖上的壁画、雕塑和手写的书籍都是世界文化文化遗产,是世界奇迹。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二历史沿革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路经三危山,忽见万道金光,仿佛有千佛化现而出,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禅窟。不久,一个叫法良和尚又继续在此修禅建洞,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倡导和资助,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兴盛。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的营造达到极盛,贞元年间(786年)佛教势力迅速膨胀,强力地推动了莫高窟的兴建。在武则天时期有洞窟千余个。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    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立敦煌县,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以不公正和卑鄙的手段,从道士王圆箓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三石窟结构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层数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是主要参观区。北区是僧侣修行、居住区。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宝库。    在绿树和蓝天的掩映下,规模宏大的石窟群面对着雄浑苍凉的戈壁大漠,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思索。四艺术成就
(一)建筑艺术
    敦煌石窟,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不同形制。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中国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部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二)彩塑艺术    敦煌石窟开凿在砾岩上,除南北大像是依山而建的石胎泥塑外,其余多为木架结构。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的有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三)壁画艺术    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在大量的壁画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是中华民族发达文明的象征。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
五珍贵藏品    光绪26年(公元1900年),在16窟北壁发现砌封于隐室中,满贮从三国魏晋到北宋时期的经卷、文书、织绣和画像等约5万余件。文书除汉文写本外,还有栗特文、佉卢文、回鹘文、吐蕃文、梵文、藏文等各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文书内容有佛、道等教的教门杂文的宗教文书,文学作品、契约、账册、公文书函等的世俗文书。窟外原还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塑像,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六石窟价值
(一)历史价值
    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从而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    本生、佛传、福田经变、弥勒经变、宝雨经变、楞伽经变及供养人题记,可帮助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    法华经变、涅盘经变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    敦煌壁画中保存有属于体育属性的资料,如骑射、射靶、马技、跃马、相扑、角力、举重(举象、举钟)、奕棋、投壶、武术、游泳、马球、蹴踘等。    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大都是佛教内容。如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各类经变画,众多的佛教东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等,每一类都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等等。   (注:经变——即经书的变相,也就是把经文的文字形态变为绘画形态。敦煌莫高窟壁画,很多都是依据佛经故事所作,也就是以绘画形式阐释佛经。这样的绘画作品就叫做经变,用以宣传教义,把善男信女引入佛门。)(二)艺术价值·美术    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史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此期间,正是中国艺术的程序、流派、门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时期,也是佛教与佛教艺术传入后,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的佛教理论与佛教宗派,佛教美术艺术成为中国美术艺术的重要门类,最终完成了中国化的时期。从中国绘画美术的门类角度看,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画都有千年历史,自成体系,数量众多的特点,都可成为独立的人物画史、山水画史、动物画史、装饰图案画史。特别是保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以前丰富的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的实例,这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所未见的。·音乐    敦煌壁画中有音乐题材洞窟达200多个,绘有众多乐队、乐伎及乐器,据统计不同类型乐队有500多组,吹、打、拉、弹各类乐器40余种,共4500多件。敦煌藏经洞文献中也有曲谱和其它音乐资料。丰富的音乐图像数据,展现了近千年连续不断的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变化的面貌。为研究中国音乐史,中西音乐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舞蹈    敦煌石窟大多数洞窟的壁画中几乎都有舞蹈形象。有反映人间社会生活、风俗习尚的舞乐场面和舞蹈形象,如西域乐舞、民间宴饮和嫁娶舞乐;有经变中反映的宫廷和贵族燕乐歌舞场景;有天宫仙界的舞蹈形象,如飞天的舞蹈形象,供养伎乐等。还有藏经洞保存的舞谱及相关资料。舞蹈艺术是无法保留的时空艺术,古代的舞蹈形象,现代人已知之甚少,就敦煌石窟舞蹈形象的珍藏而言,堪称舞蹈艺术的博物馆,保存了无数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代表了各时代舞蹈发展的面貌及其发展历程。·建筑    敦煌石窟艺术中有十分丰富的建筑史资料。敦煌壁画自十六国至西夏描绘了成千成万座计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画,有佛寺、城垣、宫殿、阙、草庵、穹庐、帐、帷、客栈、酒店、屠房、烽火台、桥梁、监狱、坟莹等等,这些建筑有以成院落布局的组群建筑,有单体建筑。壁画中还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部件和装饰,如斗拱、柱坊、门窗、以及建筑施工图等。长达千年的建筑形象资料,展示了一部中国建筑史。可贵的是,敦煌建筑资料的精华,反映了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间建筑的面貌,填补了南北朝至盛唐建筑资料缺乏的空白。此外,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800余座洞窟建筑,五座唐宋木构窟檐,以及石窟寺的舍利塔群,都是古代留存至今的宝贵建筑实物资料。(三)科技价值    敦煌作为中西交通的枢纽,在壁画上不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动情景,还留下了宝贵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资料。他们有牛、马、驼、骡、驴、象、舟、船、车、轿、舆、辇等。常用的交通工具车辆类型各异,牛车有“通幰牛车”、“偏幰牛车”、敞棚牛车,马车有驷车、骆车,还有骆驼车、童车、独轮车等,特别是保存了中国为世界交通工具做出独有贡献的独轮车、马套挽具(胸带挽具和肩套挽具)、马蹬、马蹄钉掌等珍贵的图像数据。    隋至西夏的尊像画、药师经变中的佛、菩萨、弟子手中及供桌上绘画了玻璃器皿,有碗、杯、钵、瓶、盘等器型,它们呈透明、浅蓝、浅绿、浅棕色,器型、颜色与纹饰表现出西亚萨珊风格或罗马风格,说明了这些玻璃器皿是从西亚进口的。壁画不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艺的特点,还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贸易。

七风格衍变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1.北朝时期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2.隋唐时期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3.五代和宋时期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4.西夏和元代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八重要石窟
1.九层楼
    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这尊大佛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2.三层楼    洞窟编号第16-17号。窟前倚崖统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道士主持修建,王道士于16窟甬道北侧发现藏经洞,后编号为第17窟。因此三层楼也是为数不多的窟中窟。其中,第十七窟(晚唐,848-906)又名藏经洞 。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在此修行的僧人将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    多么希望这个藏经洞不被发现!至少是不被王圆箓这个无知的道士发现!不然莫高窟历史将是另一幅景象。可历史总是这么无情,偏偏在中国正处于近代百年屈辱之时,它被发现了,招来了世界级的强盗,从而几乎导致莫高窟的灭顶之灾。历史的偶合,总存在必然之中。莫高窟之劫难,也没有逃脱这种历史的必然。埋怨和愤懑,总是于事无补的,强国化民,才是使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唯一出路。3.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是个宗教偏执者),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痛心而又重大的发现,在撕心裂肺的痛楚中,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4.藏经洞陈列馆    利用原莫高窟下寺改建而成,陈列着跟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流失到国外的敦煌遗书和绘画的复制品,以及藏经洞的发现和被劫掠的历史回顾,并且有敦煌学的发展现状介绍。5.莫高窟的画师    创造了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僧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为数不多。再就是画僧,他们是僧侣也会作画,人数较前者略多。最后便是纯粹的画工了,他们游走四方居无定所,在洞窟里作画,便在洞窟里起居。

九破坏情况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随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也可以说是盗贼),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和卑鄙的手段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    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当时率领一支探险队在我国新疆进行考古发掘,当他看到长庚将军送给他的一卷佛经是唐代写本后,便迫不及待地问明来源,于1908年3月赶抵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个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精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伯希和是学识渊博的汉学家,他凭着深厚的汉学功底和丰富的考古知识,把藏经洞中所有的遗书通检一遍。他自己说:“洞中卷本未经余目而弃置者,余敢说绝其无有。”有一张伯希和盗窃藏经洞遗书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里,面对堆积如山的经卷,正在蜡烛下一件件、一页页地翻检,他在藏经洞里待了3周,“不单接触了每一份文稿,而且还翻阅了每一张纸片”。他纯熟的汉语基础和中国历史知识,使他选走藏经洞里的全部精华。所以,他盗走的经卷是最有价值的与最精华的。比如有关道教经典的卷子几乎全被伯希和盗走了,大约有六七十件全部收藏在巴黎。敦煌遗书最大的价值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学说,并保存了古注。比如《论语》,现在读的只有一种本子,即何晏注的本子。藏经洞发现了皇侃注的本子,收录了两汉和魏晋之间所有人讲《论语》的要点,这都都被伯希和盗走了。伯希和自己也曾自诩说,他拿去的卷子在敦煌卷子里几乎都是最有价值的。他把斯坦因依靠翻译而忽略的更珍贵的经卷和语言学、考古学上极有价值的6000多卷写本和一些画卷,装满10辆大车,运往巴黎。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    到此,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仅剩下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     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    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    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走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莫高窟壁画。    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    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     1940年,国画家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依然争论不休。    1940年至1942年,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剥损壁画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期间。张大千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剥损的壁画位于进门甬道,据介绍,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面。据记载,这座石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只掘进一米,而张大千在短时间内使它面目全非。如此典型的被他剥损壁画的石窟还有第108窟、454窟等。    作为一个外行,我不敢对这位有着巨大艺术成就的一代大师说长道短。但我相信,总有一天,历史自有公断。十掠夺简史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6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中的一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并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十一保护现状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标志着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始。    1950年,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正式参与敦煌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    1951年,文化部委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古代建筑修整所的古建、考古专家,勘察莫高窟保护现状,制定保护规划,并在此后的10年间,抢修了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维修加固了3处崩塌崖面和数百个洞窟。    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3年----1966年,先后三期完成了敦煌莫高窟576米崖面和354个洞窟的维修加固。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    1984年,将扩建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改名为敦煌研究院,段文杰任院长,同年完成莫高窟南区南段26个洞窟和172米崖面的加固工程。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8年,国家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美国盖蒂保护所签订保护敦煌莫高窟国际合作项目,同年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研究所也签订合作保护项目。    1993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     1998年,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合作,申请并通过了中国第一个敦煌学博士学位授予点。    1999年----2000年,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制定了《敦煌莫高窟保护与管理总体规划》。     2000年,“藏经洞文物发现暨敦煌学百年”纪念活动在敦煌举行。    2001年,敦煌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地质系联合创办中国第一个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2008年12月29日,总投资2.61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获国家发改委的批复立项开工,这是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该工程包括保护利用设施、崖体加固及栈道、风沙防护、安防等,整个工程于2011年基本完工。
    从1900年发现莫高窟藏经洞,至今也就刚好一百年。这一百年,是世界现代社会激荡的一百年,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农耕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中国落后了。“落后就挨打”,这就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游戏规则,不管承不承认这个规则,不管遵不遵守这个规则,最终都得被这个规则裁判。
    莫高窿的百年历程就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的缩影。每个人站到莫高窿前,都会为我们先人们伟大的才能和创造力感到震惊,但刻骨铭心的却是愤慨!如果我们把这种愤慨作为进前的动力,作为一种卧薪尝胆的鞭策,那么我们才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4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5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6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7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8

本帖最后由 赤壁农业 于 2014-11-4 22:47 编辑





由已故的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题名的陈列中心。陈列中心为半地下建筑,设计、建造成十分科学合理。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29

本帖最后由 赤壁农业 于 2014-11-4 22:40 编辑






敦煌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常书鸿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30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31








赤壁农业 发表于 2014-11-4 11:32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震惊与愤慨